-
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帕宁Ⅰ号方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60只,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PD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化钠溶液(9 g/L)]、美多芭组(97.5 mg/kg多巴丝肼溶液)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9.05 g/kg、18.10 g/kg、36.20 g/kg帕宁Ⅰ号方),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干预,连续干预14 d.采用爬杆实验、步态实验、旷场实验分析评价小鼠运动功能.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神经元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3+沉积情况,比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黑质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 ①运动功能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步长缩短,行动总距离缩短,爬杆时间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运动功能障碍随灌胃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到灌胃后第12天时各项运动功能改善最为明显(P<0.05).②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与美多芭组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增加(P<0.01,P<0.001).③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DA含量增加(P<0.001),美多芭组与中药中、高剂量组DOPAC、HVA含量增加(P<0.05,P<0.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TH表达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TH表达增多(P<0.01,P<0.001).⑤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铁沉积增多,铁死亡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铁沉积减少,铁死亡减轻.⑥比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e2+含量增加(P<0.001),CAT、GSH-PX、SOD活性降低(P<0.001),GSH水平降低(P<0.001),MD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及中药中、高剂量组Fe2+含量减少(P<0.05,P<0.001)、GSH-PX活性与GSH水平升高(P<0.05,P<0.001),美多芭组CAT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ROS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ROS水平降低(P<0.01).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ACSL4蛋白表达升高(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ACSL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01).结论 帕宁Ⅰ号方可减轻MPTP诱导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改善氧化应激、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和导电聚吡咯制备水凝胶,同时将生理盐水包裹在水凝胶中制备成新型渗透性敷料用于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2)、TBI+海水浸泡伤(B组,n=12)和新型渗透性敷料治疗组(C组,n=12).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采用人工海水浸泡30min.C组在浸泡海水结束后于损伤部位贴敷新型渗透性敷料.于模型制备成功后72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F-кB、TNF-α、IL-10)表达情况.结果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够包裹生理盐水并且以一定速率渗透出生理盐水,45min后渗出约80%左右.病理学检查可见,B组出现明显脑水肿,脑出血严重;C组脑出血及脑水肿较B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A组神经元结构完整,C组髓鞘完整性与神经元存活数量均明显优于B组.透射电镜下,B组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增厚、嵴断裂,C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发生边集,线粒体破坏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中NF-кB、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有效促进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DNF/TrkB信号通路在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 (TrkB)信号通路在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青年大鼠血浆组(Y组)和BDNF/TrkB信号通路抑制剂K252a组(K组)。Y组和K组尾静脉注射经过处理的3月龄青年大鼠血浆100 μl/次,C组和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共4周。处理结束后S组、Y组和K组吸入3%七氟烷麻醉3 h,麻醉前K组尾静脉注射K252a 25 mg/kg。于麻醉后3 d时行旷场试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自发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DNF、磷酸化TrkB(p-Trk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蛋白(SYN)的表达,行高尔基染色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透射电镜下记录突触数量并测量突触活性区长度。 结果:与C组比较,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降低( P<0.05)。与S组比较,Y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上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升高( P<0.05)。与Y组比较,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降低( P<0.05)。 结论: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碘水平对EAT大鼠后代脑组织发育及行为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碘摄入量所致的EAT大鼠对其后代海马组织形态、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Lewis大鼠60只、雄性20只,体质量为50 ~ 60 g。雌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NI组)、甲状腺球蛋白组(Tg组)、Tg+高碘Ⅰ组(Tg+HⅠ组)、Tg+高碘Ⅱ组(Tg+HⅡ组),后3组为模型组。4组大鼠饮水碘含量分别为100 μg/L、100 μg/L、20 mg/L和200 mg/L。模型组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注射免疫,NI组注射生理盐水,2周1次,共3次;各组大鼠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交配。仔鼠实验后,前1周内收集母鼠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母鼠尿碘含量;处死母鼠,HE染色观察母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母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集出生7 d仔鼠脑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出生7 d仔鼠脑海马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生7 d仔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出生30、60 d仔鼠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Tg+HⅠ、Tg+HⅡ组母鼠尿碘水平明显高于NI组(中位数,μg/L:35 380.18、236 847.16比221.43, P均< 0.05)。HE染色显示,Tg、Tg + HⅠ、Tg + HⅡ组母鼠甲状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且随着摄碘量的增加其破坏及浸润程度加重。Tg、Tg+HⅠ、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TPOAb含量与NI组相比显著升高(2.118 4 ± 0.675 1、2.103 0 ± 0.714 1、2.783 6 ± 1.084 3比0.790 1 ± 0.101 0,1.015 8 ± 0.252 8、1.019 5 ± 0.202 0、0.936 6 ± 0.183 4比0.692 2 ± 0.111 9, P均< 0.05),且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含量明显高于Tg、Tg+HⅠ组( P均< 0.05)。与NI组相比,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以及出现相对损伤。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组织NE含量与NI组相比明显下降(pg/ml:1 232.01 ± 253.45、1 197.64 ± 222.46、1 074.40 ± 366.38比1 733.67 ± 158.12, P均< 0.05);各组仔鼠脑组织DA、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出生30 d仔鼠第4天Tg+HⅡ组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NI和Tg组( P均< 0.05);旷场实验,出生30、60 d各组仔鼠逃离原始象限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随着碘摄入量的升高,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破坏程度及炎性浸润程度加重,TgAb含量明显升高。碘对EAT大鼠子代脑海马组织形态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碘摄入量对EAT大鼠后代学习记忆以及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年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幻肢痛大鼠行为及脊髓胶质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幻肢痛大鼠行为及脊髓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大鼠幻肢痛模型。将18只大鼠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和DEX处理组,3组大鼠分别于鞘内注射前(T1),注射后30 min(T2)、12 h(T3)、2 d(T4)、1周(T5)进行旷场试验,观察记录大鼠的行为,并检测各时点血液中缓激肽(bradykinin, BK)、组胺(histamine, HIS)含量。1周后通过电脑随机数字法每组选取3只大鼠处死,进行脊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处理组和DEX处理组大鼠T1时移动总距离明显减少( P<0.05),移动时间和穿越方格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处理组大鼠T2、T3、T4、T5时的移动总距离及移动时间比T1时明显增加( P<0.05),穿越方格次数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处理组和DEX处理组大鼠T1时的BK( P>0.05)和HIS( P<0.05)含量呈不同程度增多,DEX处理组大鼠的BK和HIS分别于T3、T2时间点后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处理组大鼠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 P<0.05);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DEX处理组大鼠星型胶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P<0.05)。 结论:鞘内注射DEX能够抑制致痛致炎因子产生及胶质细胞活化,从而改善幻肢痛大鼠的行为能力,这为临床幻肢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水平与行为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血清炎性因子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将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采用巴甫洛夫条件性恐惧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与行为学指标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1.39±0.15)、(3.77±0.20) pg/ml ]明显低于实验组海马组织[(7.01±0.53)、(10.49±1.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29、4.918, 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运动总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为(312.41±22.90) m、(16.33±6.19) s明显高于实验组(263.19±15.37) m、(6.98±2.4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92, P<0.05; t=5.109, 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开环时间比例[(37.21±8.12)%]明显高于实验组小鼠[(18.48±6.29)%],而对照组小鼠闭环时间比例[(62.79±9.14)%]明显低于实验组小鼠[(81.52±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04, P<0.05; t=3.894, 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5.28±7.09) s]明显高于实验组[(16.32±6.0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3, P<0.05)。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与闭环时间比例呈正相关( r=0.385、0.297, P<0.05),而与运动总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开环时间比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等指标呈负相关( r=-0.269、-4.590、-0.418、-0.501、-0.381、-4.023、-0.463、-0.428, P<0.05)。 结论: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和焦虑程度明显增加,而自主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KA-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4月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CPB组、CPB+七氟烷组(CS组)和CPB+七氟烷+PKA抑制剂H89组(CSH组)。CSH组侧脑室注射H89 5 μl后,CS组和CSH组大鼠暴露于2.4%七氟烷中1 h,然后CPB组、CS组和CSH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60 min。于CPB结束后2 d时采用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自主运动能力。于CPB结束后3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结束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KA、磷酸化CREB(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结果:4组旷场试验运动速度、路程及中心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其余3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与CPB组比较,CS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KA、p-CREB和BDNF表达上调( P<0.05),CS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S组比较,CSH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 结论:七氟烷可通过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丁酸钠通过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 p65通路抑制海马体内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远期焦虑样行为及大脑海马体内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将50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仅开腹找到盲肠,不穿孔也不结扎)、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SAE模型组(开腹找到盲肠,结扎后穿孔,旷场实验表明小鼠自主探索行为能力下降,有焦虑样行为表现,证明SAE模型复制成功)和丁酸钠预处理组(制模前以500 mg·kg -1·d -1剂量的丁酸钠灌胃,制模后以相同剂量继续灌胃,每日1次,均连续3 d)。术后7 d,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焦虑样行为;术后1 d、3 d,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及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TNF-α蛋白的共定位情况。②细胞实验:将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模型组(用1 mg/L LPS处理细胞)、丁酸钠干预组(用1 mg/L LPS+5 mmol/L丁酸钠处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IL-1β、TNF-α、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Iba-1、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动物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SAE模型组制模后7 d小鼠中央区域活动路程、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总路程均明显下降〔中央区域活动路程(mm):13.45±3.97比161.44±27.00,中央区域活动时间(s):1.82±0.58比13.45±2.17,总路程(mm):835.01±669.67比2 254.51±213.45,均 P<0.05〕;小鼠海马组织大量神经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海马体中小胶质细胞胞体明显增大,小胶质细胞标记的Iba-1/TNF-α阳性细胞(Iba-1 +/TNF-α +)数明显增多,海马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含量和蛋白表达均于术后3 d明显升高〔TNF-α(ng/L):119.17±18.40比90.18±21.17,IL-1β(ng/L):407.89±70.64比313.69±34.63;TNF-α/GAPDH:1.42±0.50比0.80±0.08,IL-1β/GAPDH:1.27±0.22比0.85±0.25,均 P<0.05〕;给予丁酸钠处理后,小鼠中央区域活动路程、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较SAE模型组明显增加〔中央区域活动路程(mm):47.39±15.63比13.45±3.97,中央区域活动时间(s):6.12±1.87比1.82±0.58,均 P<0.05〕,但总路程无明显变化(mm:1 550.59±1 004.10比835.01±669.67, P>0.05),小鼠神经细胞核固缩深染情况较SAE模型组明显减轻,Iba-1 +/TNF-α +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术后3 d海马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含量和蛋白表达均较SAE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ng/L):64.95±9.10比119.17±18.40,IL-1β(ng/L):311.94±69.92比407.89±190.64;TNF-α/GAPDH:1.02±0.36比1.42±0.50,IL-1β/GAPDH:0.86±0.20比1.27±0.22,均 P<0.05〕。②细胞实验:采用LPS干预后BV-2细胞中TNF-α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TNF-α、IL-1β、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升高(TNF-α/GAPDH:0.39±0.06比0.20±0.02,IL-1β/GAPDH:0.27±0.03比0.19±0.01,TLR4/GAPDH:0.55±0.12比0.33±0.09,p-NF-κB p65/ NF-κB p65:0.55±0.05比0.29±0.04,均 P<0.05),IκB-α的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IκB-α/GAPDH:0.54±0.06比0.81±0.03, P<0.05);给予丁酸钠处理后TNF-α、IL-1β、TLR4、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GAPDH:0.26±0.02比0.39±0.06,IL-1β/GAPDH:0.11±0.04比0.27±0.03,TLR4/GAPDH:0.28±0.14比0.55±0.12,p-NF-κB p65/NF-κB p65:0.29±0.01比0.55±0.05,均 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升高(IκB-α/GAPDH:0.75±0.01比0.54±0.06, P<0.05)。 结论:丁酸钠可通过拮抗LPS诱导的TLR4激活,从而抑制p-NF-κB p65的核移位及IκB-α降解,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分泌炎性因子,最终改善脓毒症小鼠海马体内的炎症反应和远期焦虑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马神经元线粒体DNA 6mA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DNA N6-脱氧腺苷甲基化(6mA)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慢性脑低灌注(CCH)组,每组12只。CCH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CH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2组大鼠于造模后第50天采用旷场实验检测探索能力,第51~53天采用新物体识别试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第54~59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组织ATP浓度及活性氧(ROS)荧光强度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2)体外实验: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氧糖剥夺(OGD)组、OGD+siControl组、OGD+siMETTL4组。其中NC组正常培养细胞,OGD组给予低糖低氧处理12 h,OGD+siControl组及OGD+siMETTL4组分别给予NC-siRNA、METTL4-siRNA转染细胞后低糖低氧处理12 h。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荧光强度,通过JC-1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使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Ⅲ活性。(3)体内及体外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线粒体及HT-22细胞线粒体中METTL4及DNA 6mA表达。结果:(1)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CCH组大鼠出现认知障碍表现,表现为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域次数明显增多,探索新物体时间明显减少,水迷宫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CCH组大鼠海马ATP浓度明显下降[(18.820±1.177)nmol/L vs. (10.190±0.519)nmol/L],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4 488.00±255.70)AU vs. (11 644.00±530.20)A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UNEL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CH组大鼠海马神经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C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6mA及METTL4分布以线粒体为主,表达较假手术组大鼠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CCH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中METTL4表达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1.729±0.168 vs. 1.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体外实验:透射电镜下,与NC组比较,OGD组细胞表现为线粒体嵴消失、膜断裂、空泡化明显。与OGD组细胞比较,OGD+siMETTL4组细胞ATP生成明显增加,ROS生成明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复合物Ⅰ和Ⅲ活性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OGD组细胞mtDNA 6mA及METTL4表达较NC组明显增加,且两者以在线粒体中表达为著;OGD+siMETTL4组细胞线粒体DNA(mtDNA) 6mA及METTL4表达较OGD组细胞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OGD+siMETTL4组细胞中METTL4表达较OGD组明显降低(1.578±0.261 vs. 2.970±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CH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线粒体特异性高表达的甲基化酶METTL4促使mtDNA 6mA表达增加,进而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及ROS升高,可能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卒中后抑郁(PS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目前公认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C57BL/6J小鼠脑卒中模型,磁共振成像(MRI)在活体状态下检测小鼠脑区呈像。以糖水偏爱试验(SPT)和旷场试验(OFT)行为学评定,筛选出抑郁状态的小鼠作为PSD模型。在对照组、MCAO组和PSD组进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FJ-C染色观察3组小鼠在不同脑区发生凋亡或变性的神经元。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MCAO组、抑郁组和PSD组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RI检查MCAO术后7 d小鼠脑区成像,显示在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FJ-C染色显示在不同脑区均有绿色标记阳性的变性细胞。对照组小鼠无阳性标记的细胞,MCAO术后3周和PSD组均有TUNEL红色标记阳性的凋亡细胞和FJ-C标记阳性的变性细胞,PSD组小鼠发生凋亡和变性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MCAO组小鼠显著增多,以海马区最为显著。PSD组小鼠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CAO组( t=2.898, P<0.01)。 结论:BDNF在卒中后抑郁表达减少,进而影响海马神经发育和突触可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