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的体外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仿真头颅模型上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3对牙颌模型安装于仿真头颅模型上,每对牙颌模型选择前后牙各10颗,由1位具有3年以上显微根尖手术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于自由手、静态导板和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完成3组显微根尖手术的定点去骨开窗和根尖切除操作(每种技术使用1对牙颌模型,各20颗牙,共60颗牙),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前拍摄锥形束CT,于软件中规划手术路径;术后于模型的手术路径中插入塞规(用以测量孔尺寸的精密量具),并进行口内扫描,评估3组手术操作准确性(起点、终点和角度偏差),并比较手术时间。结果:手术机器人组起点偏差、终点偏差和角度偏差[分别为(0.37±0.11)、(0.37±0.10)mm,0.71°±0.17°]均显著小于静态导板组[分别为(0.59±0.14)、(0.65±0.18)mm,2.64°±0.75°]( P<0.05),且两组均显著小于自由手组[分别为(1.37±0.31)、(1.10±0.21)mm,9.84°± 3.15°]( P<0.05)。静态导板组手术时间[(1.20±0.03)min]显著少于手术机器人组[(2.18±0.03)min]( P<0.05),且两组均显著少于自由手组[(8.70±3.15)min]( P<0.05)。对于自由手组,前牙起点偏差、终点偏差和角度偏差[分别为(1.09±0.10)、(0.90±0.07)mm,7.22°±1.13°]均显著小于后牙[分别为(1.65±0.14)、(1.30±0.06)mm,12.46°±2.10°]( P<0.05);前牙手术时间[(5.75±0.57)min]显著少于后牙[(11.65±1.14)min]( P<0.05)。对于静态导板组或手术机器人组,前后牙手术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可提高临床医师操作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体外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在体外牙颌模型上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行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准确性和操作时间。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对上下颌牙颌模型,将其固定于仿真人头颅模型上模拟临床操作,每个模型上下颌各10个牙位,共120颗牙,由2位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新手和经验者)分别在自由手与导航技术[包括动态导航技术(dynamic navigation,DN)和静态导板技术(static navigation,SN)](每位操作者每种技术各20颗牙)下完成显微根尖手术中骨开窗与根尖切除操作,记录操作时间。术前拍摄牙颌模型锥形束CT,模拟手术路径规划;术后拍摄锥形束CT,在导航精度分析软件中比较模拟与实际手术的路径在测量起点、终点和角度的偏差。结果:对于起点偏差,新手与经验者间仅在自由手组中[分别为(1.44±0.49)、(1.02±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4.67, P=0.020)。新手和经验者在终点和角度偏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手组内,DN和SN亚组的起点偏差[(0.76±0.32)和(0.66±0.20)mm]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 q=7.58, P<0.001; q=8.66, P<0.001),两亚组的角度偏差(5.0°±3.5°、3.9°±2.1°)也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10.9°±6.1°)( q=7.38, P<0.001; q=8.70, P<0.001)。经验者组中,DN、SN亚组仅在角度偏差(3.6°±1.9°、3.2°±1.7°)上与自由手亚组(8.2°±3.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5.74, P=0.001; q=6.29, P<0.001)。对于手术时间,使用DN和SN后,新手[DN和SN亚组分别为(4.80±2.15)、(1.09±0.48)min]( q=14.60, P<0.001; q=20.10, P<0.001)和经验者[DN和SN亚组分别为(3.40±1.96)、(1.02±0.34)min]( q=5.86, P<0.001; q=9.37, P<0.001)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使用自由手[新手和经验者组分别为(14.72±6.00)、(7.39±3.33)min]。对于不同牙位,新手和经验者使用自由手在前牙的操作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后牙( q=8.14, P<0.001; q=5.20, P=0.007),而使用DN和SN时前后牙的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技术对前后牙操作的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特别是新手操作的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左结肠动脉联合根尖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联合根尖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30 例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保留LCA分为低位结扎组(LL组)64 例和高位结扎组(HL组)66 例,其中LL组采取保留LCA联合根尖淋巴结清扫术,HL组采取LCA切除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 1 个月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LL组的手术时间长于HL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低于HL组(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游离脾曲比例、淋巴结清扫总数、总淋巴结阳性率、No.253 淋巴结清扫数、No.253 淋巴结阳性率,以及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术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 年,两组的肠道局部复发率、肝脏转移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降低患者术后LARS的发生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而是否保留LCA对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并无太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iRoot BP Plus不同充填方式对根尖手术中根管封闭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分析iRoot BP Plus不同充填方式对根尖手术中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60 颗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A、B、C 3 组,各 20 颗.A组iRoot BP Plus正充填后行根尖切除术,B组常规根管治疗(AH Plus糊剂及热牙胶充填)后行根尖切除术,根尖倒预备与iRoot BP Plus倒充填,C组常规根管治疗后行根尖切除;A、C组不进行根管倒充填.采用染料渗漏法分析 3 组根管封闭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根管间界面的密合性及结构特点.结果:3 组样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且渗透平均长度存在差异(P<0.05),A、B组染料渗透平均长度均短于C组(P<0.05),但A、B组平均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镜发现A、B组iRoot BP Plus与牙本质间结合紧密,C组牙胶与牙本质间存在明显裂隙.结论:iRoot BP Plus正充填后根尖切除和常规根管治疗后iRoot BP Plus倒充填的iRoot BP Plus材料都可与牙本质紧密结合,两者根尖封闭效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根管治疗失败患牙根尖区侧支根管检出率和充填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根管治疗失败患牙根尖区侧支根管的检出率和充填状态进行观察,进一步了解根管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因根管治疗失败需行手术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利用根尖X线片观察并计算根管恰填、欠填、超填的百分比;通过根尖切除术收集患牙根尖,采用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并计算根尖区侧支根管的检出率和充填率,比较不同牙位根尖区侧支根管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牙89颗,根尖样本89个.术前根尖X线片显示,根管恰填、欠填和超填的检出率分别为40%(36/89)、32% (28/89)和28%(25/89).89个样本中,44个存在侧支根管,45个无侧支根管,侧支根管检出率为49% (44/89);其中侧支根管内有充填物的3个,无充填物的41个,侧支根管充填率为7%(3/44).不同牙位侧支根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根管充填质量较差,根尖区侧支根管检出率较高,充填率较低.侧支根管检出率和充填状态与根管治疗失败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尖切除手术导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熔融沉积工艺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建立一种根尖切除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方法,通过离体模型实验初步评价导板的可行性.方法:将一颗已完善根管治疗的离体上前牙经光学扫描后,灌入根尖切除手术石膏模型,进行该石膏模型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和光学扫描,将各种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中,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虚拟还原离体牙、牙列、牙槽骨和牙龈的三维位置关系,完成根尖切除手术导板三维设计.运用FDM技术,三维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质的根尖切除手术导板.在手术导板引导下于石膏模型上行根尖切除,术后抠除离体上前牙,进行光学扫描.通过测量距离、测量夹角功能来计算根尖切除长度和角度,并与预设切除长度和角度进行对比.结果:沿预设的牙长轴方向,根尖切除长度为2.88 mm,与预设切除的3 mm相差0.12 mm,根尖切除平面与牙长轴夹角为77.9°,与预设切除的90°相差12.1°.结论:结合多源数据融合、CAD及FDM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根尖切除手术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设计路线和制作方法可行,为国产根尖切除手术导板数字化设计专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标化价值模型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人力成本测算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各种路径测算出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2月,由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科室(即全科、中医、口腔、康复、护理、检验、放射和功能科)执行人代表,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分别对各科室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人力成本的构成要素:人力消耗与耗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填写,同时由人事科对医养结合服务所涉及的医务人员2016年和2017年薪酬资料进行采集并审校,在中心项目组核心成员小组会议讨论确认不同科室间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相似或相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引入标化价值模型,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进行测算.结果 中心可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共572项,其中收费项目518项,纳入医保的项目511项.项目均可服务于各类养老场所的老年人,其中283项服务只能在中心内提供,其他289项可上门提供.经测算,人力成本最低的是挂号费服务,为2.13元;人力成本最高的为牙开窗助萌术(骨内)、阻生牙拔除术(未完全萌出)、阻生牙拔除术(骨性埋藏)、根尖切除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为506.27元;其中,可以向福利院、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居家的老年人上门提供的服务中,最低的为贴敷降温,为6.73元;最高的为血液疟原虫检查,为190.54元.结论 本研究测算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各项医养结合服务的人力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中心与居家及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结算,以及中心内人员绩效分配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前牙显微根尖切除术临床观察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治疗是治疗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根管治疗技术已在各级口腔医疗机构中的广泛开展,但根管治疗的规范性却并未广泛开展起来,根管治疗不规范、不完善导致的失败病例[2],如超充、、欠充、根充不致密、根管异物等,而且在失败的根管治疗基础上修复了全冠,桩核冠等修复体,给重新根管再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根管外科手术——根尖切除术成为了解决这种困难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尖保留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在颌骨囊肿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术中采用根尖刮治保留根尖联合应用Bio-oss骨粉/海奥人工生物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颌骨囊肿病人55例,分为2组,A组(15例)术中行根尖周刮治术保留根尖,用骨粉覆盖牙根暴露于颌骨缺损的部分,并应用生物膜覆盖;B组(40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根尖切除术.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颌骨囊肿累及牙功能恢复、颌骨缺损骨再生及改建情况.结果:A组术后囊肿累及牙恢复正常功能优于B组(P﹤0.01),A组根尖植骨区成骨效果优于自体愈合区.结论:颌骨囊肿摘除术中保留根尖联合引导骨再生术疗效较好,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颌骨囊肿及部分囊性肿瘤持续生长,可造成面部畸形,牙萌出障碍、松动移位,咬合关系紊乱等.牙髓活力丧失的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常采用根管治疗术或囊肿刮除术中拔除.而牙源性发育性囊肿或囊性肿瘤累及的健康牙,尤其是牙根突入病变内时如何处理,保留或是术中拔除,何时根管治疗,是否行根尖切除等,尚无一致的意见.对于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内的阻生牙,根据患者年齡、牙的发育阶段、深度与角度,以及病变部位与大小等,有多种不同处理方式,如袋形术、刮除术中牙拔除或截冠术等.本文复习近年的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经验,介绍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理念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