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基线调查募集的13 670名≥4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追踪至2018年,其中45~59岁中年人7 443例(54.45%),≥60岁老年人6 227例(45.5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种类、患慢性病数目及与其他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未患慢性病的中年人相比,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使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21%( HR=1.21,95% CI:1.02~1.45)和27%( HR=1.27,95% CI:1.12~1.43);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肾脏病使跌倒伤害风险增加26%( HR=1.26,95% CI:1.03~1.53)。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病数与跌倒伤害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χ2=133.61, P<0.001),且是线性关系;与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好和无跌倒伤害史的非慢性病中老年人相比,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了64%( HR=1.64,95% CI:1.43~1.89)、66%( HR=1.66,95% CI:1.39~1.99)和158%( HR=2.58,95% CI:2.24~2.97)。 结论:患慢性病数与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呈正向线性关系,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是重点干预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将跌倒伤害预防窗口前移至中年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ourette综合征及其他抽动障碍心理干预的欧洲临床指南(2021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综合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心理干预属于非药物治疗的一部分,但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其临床有效性探讨不够,且患儿治疗的可及性有限。现对欧洲Tourette综合征研究学会2021年最新发表在《欧洲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的Tourette综合征及其他抽动障碍心理干预临床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国内抽动障碍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学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暴露反应预防治疗强迫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暴露反应预防(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ERP)对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EBSCO、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维普全文数据库,搜集ERP治疗OCD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焦虑、抑郁情绪量表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同时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6.0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共计1 239例患者,其中ERP组599例,对照组6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改善患者强迫症状,ERP组显著优于空白对照(MD=-6.55,95% CI:-8.75~-4.35, P<0.001),也显著优于氯丙咪嗪(MD=-5.88,95% CI:-8.20~-3.56, P<0.001),但与CBT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1,95% CI:-1.62~2.04, P=0.82),且在干预后的随访期内ERP和CBT的疗效无差异(MD=0.41,95% CI:-2.45~3.27, P=0.78)。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ER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SMD=-0.45,95% CI:-0.74~-0.17, P=0.002),但与CB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 CI:-0.27~0.16, P=0.62)。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7,95% CI:-0.56~0.23, P=0.41)。 结论:ERP在改善OCD患者的强迫症状、抑郁情绪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对于改善焦虑情绪,随访期内保持长期疗效未得到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环芳烃暴露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转归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课题组于2014年在山西省建立的自然队列人群中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人口学特征、HPV感染相关因素等基线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液中的1-羟基芘浓度以界定PAHs的暴露水平。于基线和24个月随访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以此确定HR-HPV的转归情况(持续感染、阳转阴、阴转阳和持续阴性)。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共有483名完成了随访,随访率为85.6%(483/564),其中,持续感染率为52.4%(75/143)、同型持续感染率为35.1%(51/143)、阳转阴率为47.6%(68/143)、阴转阳率为19.7%(67/340)、持续阴性率为80.3%(273/340)。PAHs高暴露组HR-HPV持续感染率(a RR=3.22,95% CI:1.85~5.62)和阴转阳率(a RR=2.84,95% CI:1.64~4.94)均高于低暴露组,而HR-HPV持续阴性率则低于低暴露组(a RR=0.55,95% CI:0.43~0.70)。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PAHs暴露对HR-HPV持续感染和同型持续感染的影响呈上升型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1),而对阴转阳和持续阴性的影响分别呈上升和下降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1)。 结论:PAHs高暴露可促进HR-HPV持续感染和同型持续感染的发生,积极预防和控制PAHs的暴露对于阻止HR-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身对照病例系列设计在儿童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国家免疫规划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减少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简便、有效的措施。虽然疫苗上市前经历了Ⅰ~Ⅲ期临床试验,但由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的局限,很多不良反应在疫苗上市前无法获知。所以在疫苗上市后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安全性主动监测就显得尤为必要。自身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SCCS)设计是一种常见的主动监测方法。SCCS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该方法主要用于疫苗的安全性研究。SCCS通过仅含有病例(发生目标结局的患者)的数据来探索随时间变化的暴露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由于SCCS中只纳入了病例,所以无法获得绝对发生率,继而无法获得队列研究的结局指标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同时也不能获得病例对照研究的结局指标比值比。通过对比同一个体在风险期和对照期的事件发生数,SCCS 可以获得相对发生率(relative incidence,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8例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基础疾病、易感因素、临床信息、病原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88.9%)存在基础疾病,包括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后、早产儿、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胆道闭锁术后及泌尿系统畸形。17例(94.4%)存在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暴露、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置管、营养不良、腹胀/肠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缺乏、机械通气,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存在年龄差异性。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76.5%)及中心静脉置管(52.9%)。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者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6%、0%及8.3%,无死亡病例;6例(33.3%)患儿存在混合血流感染,其CRP均升高或显著增高,呼吸衰竭、休克、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及66.7%,死亡1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万古霉素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1.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各年龄段最常见的易感因素为广谱抗生素暴露及中心静脉置管;2.单一屎肠球菌血流感染致病性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存在较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者病情严重度及死亡率增加;4.万古霉素耐药性低,治疗有效且临床症状缓解快;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狂犬病暴露前预防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狂犬病暴露前预防又称狂犬病暴露前免疫预防,是指在发生狂犬病暴露前,对有感染狂犬病风险的个体进行预防性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是狂犬病预防的重要策略之一。狂犬病暴露前预防通过预先建立免疫屏障以及加强疫苗接种后的记忆免疫反应,可减少个体罹患狂犬病的风险,并降低暴露后处置的花费。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认识相对不足的现状,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遵循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的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指南和共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本共识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的概念和意义、免疫程序等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策略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暴露前预防的认识,提高我国狂犬病病毒高暴露风险人群的暴露前预防普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rf2及其介导的适应性抗氧化反应在砷致癌效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全身性毒物,长期砷暴露可导致多种癌症发生。砷致癌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是较为公认的重要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调控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抵御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环境性砷暴露可通过诱导Nrf2介导的适应性抗氧化反应,引起抗氧化酶及解毒酶表达,使细胞在不良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进而促进癌症形成与发展。因此,阐明Nrf2及其介导的适应性抗氧化反应在砷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砷暴露相关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食物变应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呕吐、腹泻、胃食管反流、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报告不一,但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研究。近三十年来,全世界食物过敏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过敏症状越来越严重,此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在食物过敏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各种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重点介绍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提供了参考信息,有助于食物过敏的科学防控,推动过敏病预防的发展与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铀浓度与肾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人群血铀浓度与肾损伤间的关联。方法:在湖南省4个铀矿分布地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纳入102例肾损伤病例和102例对照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铀浓度与肾损伤间的关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及Spearman相关来分析血铀浓度与肾损伤指标间的关联。结果:全体研究对象血铀的中位浓度为8.94 ng/L,病例组为10.19 ng/L。分析结果表明,血铀可能是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二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呈非线性关联( χ2=5.15, P<0.05)。血铀浓度高暴露组发生肾损伤的危险性是低暴露组的4.21倍。血铀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及β 2微球蛋白等肾损伤指标关联密切( r=0.211、-0.142、0.195, P<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血铀浓度与人群肾损伤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该结果可为肾损伤的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