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某市人群健康损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某市近10年来归因于大气PM2.5的冠心病所致该市人群的健康损失.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某市大气PM2.5浓度及居民冠心病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所致的早死寿命损失年,分析大气PM2.5短期暴露及长期效应,并评估PM25在国家一级标准(15 μg/m3)时的冠心病患者健康改善情况.结果 2011-2020年该市因PM2.5所致的全人群冠心病死亡人数从2011年的747例上升到2020年的890例,增加了 19.14%;归因于PM2.5所致冠心病的寿命损失为106 840.48人年.2011-2020年该市归因于PM2.5的冠心病对人均期望寿命的损失是0.20岁,男性为0.29岁,女性为0.12岁,男性是女性的2.42倍.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级标准(大气PM2.5年平均为15 μg/m3)的水平进行调整,该市冠心病近10年可以减少4 375例死亡,寿命损失年可以减少49 001.61人年,期望寿命可以提高0.09岁.结论 2011-2020年冠心病对该市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失,降低PM2.5浓度后当地居民可获得良好的健康收益,提示PM2.5浓度降低可延缓该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居民高盐饮食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相关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方法:利用2016年山东省与原卫生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期评估调查获得的24 h尿钠和血压值,结合2016年全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各类疾病归因分值(PAF)和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利用寿命表法计算归因期望寿命损失。结果:2016年山东省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32 987人,占相关疾病死亡的11.74%,占全部死亡的4.95%。男性因高盐死亡比例(13.51%)高于女性(9.17%)。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0.82%),其次为胃癌(8.10%)和慢性肾病(1.08%)。城市居民PAF(13.87%)高于农村(10.87%)。高盐饮食导致山东省居民期望寿命减少0.58岁。高盐饮食所致不同疾病对期望寿命损失作用不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死亡的比例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是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还需加强减盐干预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爱在人间:暖箱与新生儿医学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为母婴的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是一代代围产医护工作者终生奋斗的目标。然而在两个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界对于新生儿健康的观念和认知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早产儿救护方面始终秉持着冷漠的态度,就连“早产儿”这个术语也是直到1870年才出现的 [1]。与今天的概念不同,当时的“早产儿”指“体弱者”,是早产和足月出生但体征虚弱的新生儿的统称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我国老年人无失能期望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无失能期望寿命(DFLE)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调查研究2011-2018年数据,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和微观仿真法计算我国≥65岁老年人的期望寿命(LE)、DFLE、DFLE占比(DFLE/LE)及危险因素所致的DFLE损失,利用Bootstrap法估计95% CI。 结果:我国≥65岁老年人DFLE为14.27(95% CI:13.85~14.74)年,女性高于男性,经济状况较好者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DFLE/LE为86.33%(95% CI:85.52%~87.18%),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未定期体检、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吸烟和压力分别造成男性0.74、0.41、0.62、0.12年和女性0.82、0.42、0.19、0.20年的DFLE损失。消除以上4种危险因素,可使我国男女性老年人的DFLE分别增长1.73年和1.45年。 结论:提高我国老年人DFLE应重点关注男性、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促进老年人定期体检和足量的蔬菜水果摄入、禁烟、缓解老年人压力等措施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DFL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发感染的减少和感染者期望寿命延长,HBV感染者群体呈现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感染者共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风险增加。本文通过对HBV感染和NCDs共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HBV感染者的老龄化情况及共患NCDs的机制、流行情况和共病患者的管理等,提出了未来HBV感染和NCDs共病相关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HBV感染者共患NCDs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推进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评估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浙江省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2021年7月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初始指标池,以会议形式展开专家头脑风暴确定指标体系,邀请1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值。结果:构建的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性指标、均衡性指标、普惠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326 4、0.242 8、0.245 8和0.185 0。其中,发展性指标包含8个二级指标,人均健康期望寿命的权重最高;均衡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倍差的权重最高;普惠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的权重最高;可持续性指标包含10个二级指标,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权重最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全国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 t=9.11, 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 t=0.89, P=0.387),APC为0.13%。 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天津市居民吸烟归因死亡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吸烟对天津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死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度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病例进行分析,调整5岁年龄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后,分析吸烟导致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死亡的风险和归因死亡情况,不同年龄组吸烟归因死亡情况,以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9年死亡总数为75 254例,男性42 201例(56.1%),男性死亡者中,有3 215例(9.9%)可归因于吸烟所致,其中吸烟引起肺癌的归因死亡2 157例(50.2%);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075倍(95% CI:2.812~3.364);33 053例(43.9%)女性死亡者中,1 396例(5.8%)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其中吸烟引起肺癌的归因死亡744例(29.1%)。女性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最高的年龄组为75~<80岁年龄组,其次为70~<75和80~<85岁年龄组,男性归因于吸烟死亡比例最高的为55~<60岁年龄组,此外60~<65、45~<50、55~<60、65~<70岁年龄组吸烟所致死亡占比均>60%。2019年天津市全体居民归因于吸烟的死亡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为1.13岁,其中男性损失1.15岁,女性损失0.57岁。去除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期望寿命为82.92岁,男性为80.77岁,女性为84.61岁。 结论:吸烟仍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吸烟率是提升期望寿命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期望寿命的指标定义和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健康期望寿命(HLE)将预期寿命与健康水平相结合,是各国衡量国民寿命长度和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本研究采用概括性综述梳理全球HLE的指标定义和测算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以期为决策者遴选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HLE指标和算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检索7个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7日;同时,手动检索综述性文献及其参考文献。纳入HLE指标及测算方法相关的系统评价和实证研究,提取并汇总研究地区、研究类型、研究人群、HLE指标、测算方法、测算数据源和近5年实证研究等内容,梳理HLE的指标定义演变、不同指标适用范围、定义健康的量表,以及HLE的测算方法,总结不同指标测算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研究遵循概括性综述规范实施步骤,文章撰写参考PRSIMA-ScR声明。结果:共纳入文献84篇,其中13篇综述评价,17篇为HLE指标定义的原始研究,10篇为指标测算方法的原始研究,44篇为近5年开展的实证研究。HLE的相关指标多达20种,定义健康的量表各有侧重;不同学者提出10种指标测算方法,根据指标的健康定义、是否设置权重和数据类型而不同。近5年最常用的指标是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不区分具体类型的HLE。对于HLE的测算,横断面数据多使用沙利文法、纵向数据多采用多状态寿命表法。结论:HLE的定义和测算方法多样,尚无公认的最优方法。总结全球范围内的HLE概念、健康评价技术和测算方法以及实证研究,可为我国HLE指标测算的本土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老年人群性健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危机正在世界各地蔓延。性健康是中老年人群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0~60岁阶段处于生理变化(如女性经历更年期)和社会阶段变化(如工作状态和社会身份的变化)的过渡阶段。≥60岁中老年人群仍有性需求,然而关于该年龄段的性健康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50岁中老年人群性健康相关话题,了解性健康在老龄化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该人群的全面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