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多叶光栅在脑肿瘤质子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脑肿瘤质子调强治疗计划,评估自适应多叶光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脑肿瘤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同样优化条件下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质子调强治疗计划,通过比较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组织受量对两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设计质子调强治疗计划,靶区CI均值从0.58提高到0.66,50%处方剂量体积均值从797.70 cm 3降低到638.15 cm 3,耳蜗、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眼晶状体的辐射受量均显著减少( t=2.06、3.02、2.11、2.58、2.67, P < 0.05)。另外,两组方案间靶区的HI值以及计划的机器跳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自适应多叶光栅能显著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对保护靶区外危及器官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预测可行性DVH的肝癌VMAT自动计划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预测可行性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肝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自动计划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10例放疗肝癌病例。采用Pinnacle Auto-Planning设计VMAT自动计划,通过PlanIQ剂量预测得到可行性DVH曲线,并根据其显示的可行性目标区间设置自动计划的初始优化目标。评价计划靶体积、正常肝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以及机器跳数,并与临床手工计划行配对 t检验。 结果:自动计划和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D 2%、D 98%、D mean和均匀度指数相近[(58.55±2.81) Gy∶(57.98±4.17) Gy、(47.15±1.58) Gy∶(47.82±1.38) Gy、(53.14±0.95) Gy∶(53.44±1.67) Gy和1.15±0.05∶1.14±0.07, P均>0.05],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适形指数略高于自动计划(0.77±0.08∶0.69±0.06, P<0.05)。自动计划的肝V 30Gy、V 20Gy、V 10Gy、V 5Gy和V <5Gy显著优于手工计划[(26.68±11.13)%∶(28.00±10.95)%、(29.96±11.50)%∶(31.89±11.51)%、(34.88±11.51)%∶(38.66±11.67)%、(45.38±12.40)%∶(50.74±13.56)%和(628.52±191.80) cm 3∶(563.15±188.39) cm 3, P均<0.05],自动计划的小肠、十二指肠、心脏D mean以及全肺V 10Gy低于手工计划[(1.83±2.17) Gy∶(2.37±2.81) Gy、(9.15±9.36) Gy:(11.18±10.49) Gy、(5.44±3.10) Gy∶(6.25±3.26) Gy以及(12.70±7.08)%∶(14.47±8.11)%, P均<0.05]。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相近[(710.67±163.72) MU∶(707.53±155.89) MU, P>0.05]。 结论:基于预测可行性DVH的肝癌VMAT自动计划方法能提高计划质量,更好保护正常肝,对小肠、十二指肠、全肺和心脏的保护也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均整器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深吸气屏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和均整器(FF)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动态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IBH放疗的16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7~61 (43.5±5.7)岁。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模式的VMAT计划,给予计划靶区(PTV)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25次,在达到相同的剂量归一条件下,比较靶区剂量学、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执行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2种模式下靶区PTV的D 2%、D 50%、D 98%(D x%表示x%靶体积的受照剂量)、适形指数、平均指数及梯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9~1.644,均 P>0.05);FFF模式的心脏V 5 Gy、V 30 Gy(V x Gy表示≥x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平均剂量(D mean ),患侧肺V 5 Gy、V 10 Gy及D mean,全肺V 5 Gy、V 10 Gy、V 20 Gy及D mean,患者受照剂量的V 5 Gy均优于FF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1~-2.156,均 P<0.05);FFF模式机器跳数是FF模式的1.32倍[(1073.41±143.79)MU对(815.70±87.69) MU],但执行时间却减少为FF模式的88.9%[(128.00± 11.64) s对(144.75±11.45)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65、-4.373,均 P<0.05)。 结论:2种模式下靶区剂量相似,FFF模式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并且可显著缩短DIBH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复杂性评分VMAT计划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不同计划系统、不同多叶准直器(MLC)类型和不同治疗部位的计划复杂性差异,提出复杂性评分用于计划质量控制。方法:统计Monaco和Eclipse系统,Agility、M-MLC和高分辨率MLC,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12个复杂性指标,计算复杂性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执行主成分分析将原数据集维数降至前两个主成分并解释其物理意义,计算复杂性评分并为计划质控建立容差和干预限值,分析复杂性指标与 γ验证通过率相关性。 结果:Monaco与Eclipse除射束孔径子区域个数外,其他复杂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Monaco MLC子野更规则但机器跳数更高、叶片间距更小、运动距离更长,高分辨率MLC由于叶片宽度更窄显著提高MLC形状相关复杂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包含原数据集中超过80%的可变性,复杂性评分为前两个主成分加权均值。不同设备和部位复杂性评分不一样,以均值加标准差为容差限值,均值加2倍标准差为干预限值。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评分与 γ通过率相关系数较小,呈弱相关或不相关,却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计划系统、MLC类型和治疗部位复杂性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复杂性评分为有用质控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海马保护的2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2例GCT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7~14岁,中位年龄11岁。对所有患儿进行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勾画,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30 Gy,每次3 Gy,共照射1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配对 t检验,比较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长评估计划实施效率。 结果:VMAT和IMRT 2种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学分布。VMA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略优于IMRT技术,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0.02和0.14±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92, P<0.001)。VMAT和IMRT2种技术的左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5.99±0.70)Gy和(21.21± 1.07)Gy、右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6.13±0.58)Gy和(21.35±0.69)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622、-21.628,均 P<0.001),VMAT技术在海马保护上达到了剂量限制要求。VMAT技术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较IMRT技术优势明显,除双肺外,在眼晶状体、甲状腺、肾脏保护方面VMAT技术全面优于IMRT技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8~-2.231,均 P< 0.05 )。VMAT技术在治疗效率方面同样优于IMRT技术,VMAT的机器跳数为1 749±95、治疗时长为(354±31)s,均仅为IMRT技术的40%左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883、-22.790,均 P<0.001)。 结论:在儿童CNS GCT放疗中,VMAT技术能够在保护海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靶区均匀性,同时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 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 95%)、V 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 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 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低于FFIO-IMRT( 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 P<0.01)。 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MR引导放疗系统肺癌SBRT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 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 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病种VMAT计划机器跳数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机器跳数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放疗的20例鼻咽癌和30例宫颈癌患者的VMAT计划,采用德国PTW公司的Detector 1500矩阵和OCTAVIUS 4D验证模体进行剂量测量,分析3%/2 mm、2%/2 mm条件下相关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采用Pearson法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MU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2 mm标准下鼻咽癌单弧、双弧、单双弧汇总计划机器跳数与γ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 P<0.001)、-0.800( P<0.001)、-0.781( P<0.001),宫颈癌计划为-0.493( P=0.006)。2%/2 mm标准下鼻咽癌单弧、双弧、单双弧汇总计划机器跳数与γ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 P<0.001)、-0.770( P<0.001)、-0.748( P<0.001),宫颈癌计划为-0.531( P=0.003)。 结论: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与计划验证通过率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BC与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自主呼吸门控系统(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48例,分成ABC和Catalyst组,设计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2组呼吸门控IMRT计划在胸壁靶区的 D90%、 D98%、 Dmax、 Dmean、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机器跳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种呼吸门控深吸气屏气(DIBH)模式IMRT计划在患侧肺、心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组和Catalyst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Dmean、 Dmax、 D2%依次为(1 047.72±1 401.84) vs.(454.48±206.26)、(1 619.28±809.05) vs.(1 068.53±419.63)、(1 405.85±798.30) vs.(1 016.54±592.00)cGy,Catalyst优于ABC呼吸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07、-3.18、-2.07, P<0.05)。 结论: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Catalyst较ABC呼吸门控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受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3种调强放疗技术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2~50(42.4±6.8)岁。分别设计基于固定角度适形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VMAT)和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t-VMAT),并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3种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3DCRT+IMRT和t-VMAT两种计划相比,3DCRT+VMAT的靶区剂量学指标适形性指数(0.84±0.05对0.74±0.06对0.79±0.06)和均匀性指数(0.10±0.03对0.14±0.03对0.13±0.03)最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01~6.47,均 P<0.05);3DCRT+IMRT对患侧(左)肺的V 5[(35.92±8.01)%对(49.33±12.05)%对(60.58±12.94)%]、V 10[(25.50±6.91)%对(26.92±7.23)%对(41.25±10.37)%]、D mean[(10.14±2.43)Gy对(11.07±2.88)Gy对(14.52±3.32) Gy]和健侧(右)肺的V 5[(0.50±1.45)%对(2.17±3.76)%对(3.00±4.94)%]、D mean[(0.55±0.21)Gy对(1.79±0.58)Gy对1.75±0.70)Gy]及健侧(右)乳腺的V 5[(0.17±0.58)%对(1.92±4.10)%对(8.25±8.61)%]、D mean[(0.86±0.38)%对(1.65±0.45)%对(2.46±0.86)%]的保护最好。3DCRT+ VMAT的心脏V 30[(4.50±2.88)%对(5.00±3.25)%对(8.42±2.78)%]、V 40[(2.50±2.11)%对(3.25±2.53)%对(4.58±2.07)%]明显优于3DCRT+IMRT和t-VMAT,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11~3.45,均 P<0.05 )。3DCRT+IMRT的平均机器跳数最小(280.90±52.18),t-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 结论:3DCRT+IMRT在低剂量区(<20 Gy)对健侧肺、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保护比较好,3DCRT+VMAT在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高剂量区(>20 Gy)对患侧肺及心脏保护更好,t-VMAT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