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辅助生殖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家庭功能、病耻感关系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及与家庭功能、病耻感关系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首次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的女性患者162例,于进入治疗周期第1天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ISS)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焦虑、抑郁、家庭功能、病耻感情况,比较有无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基线资料、家庭功能、病耻感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家庭功能、病耻感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关系.观察抑郁焦虑症状与助孕结局.结果:本次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1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3.8%.APGAR评分7.68±0.82分,ISS评分70.44±16.13分.SDS评分43.71±8.53分,抑郁检出率为30.9%;SAS评分47.94±9.05分,焦虑检出率为38.8%.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抑郁症状有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不孕年限、流产史、APGAR、ISS评分与助孕患者焦虑有关(均P<0.05).经分析APGAR与I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共线性,故将两者分别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抑郁、焦虑混杂影响因素后显示,高APGAR评分为助孕患者抑郁、焦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5、0.427),高ISS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OR=1.299、1.271),存在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助孕临床妊娠率(48.9%、45.8%)低于无抑郁焦虑患者(67.6%、72.0%)(均P<0.05).结论:首次辅助生殖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可对助孕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系统家庭及心理干预可能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潜在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慢性创面住院费用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慢性创面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75例慢性创面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创面信息、治疗信息、科室分布及卫生经济学信息.用SPSS 25.0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创面病人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1~80岁病人最多,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创面病原微生物监测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主要创面类型为糖尿病性创面、创伤性创面和静脉性创面.不同创面类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病人(68.6%)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95.2%)、住院时间17(10,33)d、住院费用21764(12352,45437)元均高于非手术治疗[67.3%、9(5,17)d、8072(4875,11875)元](P<0.05).不同手术方式中轴型皮瓣的住院时间41(26,65)d、住院费用52902(36828,122521)元均高于随意型皮瓣[28(17,41)d、32605(17829,51835)元](P<0.05).病人多分布在烧伤整形科、普外科、骨科等科室,不同科室病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病人自付费用5450(2781,9383)元低于非医保病人自付费用18391(8723,74627)元.医保病人的住院时间14(8,22)d、住院费用14177(9018,28396)元均低于非医保病人[16(8,46)d、18391(8723,74627)元](P<0.05).结论 慢性创面中创伤性创面住院费用较高.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住院费用高但治疗有效率高.医保病人自付费用较低,参加医保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碘及其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碘及其化合物的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碱性活性炭固体吸附管收集空气样品,加入20 mmol/L碳酸氢钠溶液10 mL进行30 min解吸.解吸液使用Dionex ICS-5000离子色谱仪,经Dionex IonPac AS11-HC高效阴离子分离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来定性、峰面积来定量.结果 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0.519 μg/L(进样量为25μL).以采样体积为7.5 L计算,该方法的最低定量浓度为2.3 μg/m3,方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72%~4.10%.模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8%~98.0%.碱性活性炭固体吸附管的平均解吸效率均大于(94.1%±2.65%).在4℃下,碘及其化合物能稳定保存5 d.结论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定量分析法快速、便捷、高效且精度高,能够满足工作场所中碘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应用,评价其在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患者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成立系统构建小组,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警、执行、监测、统计决策4个模块.选取2022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住院患者、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应用后(2022年7月—12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6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执行效率及系统的准确性、可用性、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系统应用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的即刻反馈率由62.87%上升至89.78%,隔离医嘱开具率由61.07%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准确率由66.67%上升至9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产生决策报告的准确率为88.44%,医务人员对于系统的可用性评价平均得分为44.04分,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21.25分,均处于高水平.结论 构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即刻提醒、多途径通知、多方监管、辅助决策等功能,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较准确的决策报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可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平凉市大骨节病三年攻坚行动防治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大骨节病三年攻坚行动防治现况,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自"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三年攻坚行动管理系统)"收集2019 - 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所有大骨节病病区县(市、区)辖内全部病区村的大骨节病监测数据,包括7 ~ 12周岁儿童病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现症患者个案调查、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及治疗情况。结果:平凉市大骨节病患者分布在6个县(市、区)、64个乡(镇)、690个病区村,且全部为重病区。2019、2020年分别临床检查7 ~ 12周岁儿童40 537、41 053人,临床检出率分别为0.08%(31/40 537)和0.03%(12/41 053),X线检出率均为0。2018 - 2020年平凉市居民膳食结构中,大米、面粉、其他膳食的食用比例依次为15.03%、76.63%、8.34%,主食购入比例为19.28%;3年间累计搬迁病区群众9 564户、36 282人,7 ~ 12周岁儿童易地育人4 831人,改种经济作物占原耕地的14.81%(420 914/2 842 939),退耕还林(草)占原耕地的21.81%(620 045/2 842 939),发放6 ~ 24月龄儿童营养包231 811人份。共调查登记大骨节病现症患者6 269例,其中男性3 722例、女性2 547例,男女性别比为1.00∶0.68;临床分度以Ⅰ度患者最多,占78.00%(4 890/6 269),其他依次为Ⅱ度(15.89%,996/6 269)、Ⅲ度(6.11%,383/6 269);发病年龄为(64.57 ± 10.01)岁,范围为16 ~ 87岁,以50岁以上为主,占86.57%(5 427/6 269)。2019年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患者1 659例,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5.38%(421/1 659)、52.92%(878/1 659)、21.70%(360/1 659);2020年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患者1 395例,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19.50%(272/1 395)、61.65%(860/1 395)、18.85%(263/1 395)。结论:平凉市所有大骨节病病区村均达到消除标准,实现了消除目标;应继续做好病情动态监测,加强防控措施落实和大骨节病现症患者康复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通州区2 704名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征发育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6~18岁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现状,并比较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女童性发育情况的差异。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对北京市通州区2 844名6~18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现场测查乳房、阴毛发育分期,询问月经初潮状况,测量体重和身高,并划分为消瘦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问卷调查获得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应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性征发育各期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共调查2 844名女童,符合纳入条件2 704名,调查有效率为95.1%,其中6~9岁1 105名(40.9%)、10~13岁1 053名(38.9%)、14~18岁546名(20.2%)。女童身高Z分值(HAZ)、体重Z分值(WAZ)、体质指数Z分值(BAZ)分别为0.46(-0.23,1.16)、0.69(-0.16,1.67)、0.67(-0.27,1.73);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5/2 704)、17.3%(467/2 704)、19.9%(538/2 704)。消瘦组45名、正常体重组1 654名、超重及肥胖组1 005名。乳房发育2期(B2)、阴毛发育2期(P2)、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9.0(95% CI 8.9~9.1)岁、10.5(95% CI 10.4~10.6)岁、11.4(95% CI 11.3~11.5)岁。发育期女童64.6%(1 211/1 874)乳房发育分期大于阴毛,32.4%(607/1 874)乳房和阴毛发育分期相同,3.0%(56/1 874)阴毛发育分期大于乳房。乳房发育B2与B5年龄差4.7(95% CI 4.6~4.8)年;阴毛发育P2与P5年龄差4.5(95% CI 4.4~4.6)年;B2与月经初潮年龄差2.4(95% CI 2.3~2.5)年。消瘦、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组B2年龄依次为10.0(95% CI 9.5~10.6)、9.3(95% CI 9.2~9.4)、8.6(95% CI 8.4~8.7)岁,月经初潮年龄依次为13.1(95% CI 12.4~13.7)、11.6(95% CI 11.4~11.7)、11.1(95% CI 11.0~11.2)岁;超重及肥胖组女童B2与B5年龄间隔、P2与P5年龄间隔为4.5、4.1年,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7、4.5年,消瘦组分别为4.6、4.7年。 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女童性征发育各期年龄以及初潮年龄较20年前北京市报道有提前趋势;超重肥胖女童相比于正常体重女童不仅青春期开始发育年龄更早,而且发育进程也有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模式对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模式(简称"标准化测压")用于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测压)的效果。方法: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6月1日实施标准化测压,获取该中心2017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的首诊测压数据分别作为常规和标准化测压资料。以常规测压对象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为标准,对标准化测压对象血压升高检出率进行标准化。采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测压模式血压末位数值分布的均衡性,以及不同特征和不同季节对象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差异,采用 U检验比较两种测压模式血压升高标化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1 548名对象标准化测压,其中男性639名(41.28%);2 952名对象常规测压,其中男性1 196名(40.51%)。标准化测压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9.04%~10.72%,收缩压和舒张压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均衡( P值分别为0.996和0.981),常规测压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0.37%~67.92%,收缩压和舒张压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不均衡( P值均<0.001)。标准化测压血压升高检出率和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3.19%(359/1 548)和23.05%,均高于常规测压[7.22%(213/2 952), P值均<0.001]。夏、秋、冬季标准化测压血压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8.85%(141/748)、26.72%(152/591)和31.58%(66/209),均高于常规测压[分别为6.28%(91/1 450)、7.20%(82/1 139)和11.02%(40/363)], P值均<0.001。 结论:标准化测压用于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数据质量和高血压筛查效率均优于常规测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RISPR技术构建发光噬菌体及其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针对大肠埃希菌的重组发光噬菌体(HT7),并评估其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能力。方法: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小向导RNA表达质粒pCRISPR-sg(1~10)和PFN-1000同源重组质粒菌株,并用双层平板筛选切割效率最高的小向导RNA(sgRNA);采用同源重组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联合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将Nanoluc萤光素酶基因整合入T7噬菌体10A基因下游的非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通过噬菌斑实验和液体扩增实验评估HT7噬菌体与T7噬菌体生物特性差异;此外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临床采集分离的51株大肠埃希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评估HT7噬菌体的检测专一性和检出限。结果:构建的10个CRISPR靶向切割系统中,sgRNA8靶标的切割效率最高,成斑效率为0.18;噬菌体经pCas9/pCRISPR/PFN-1000 3质粒系统3轮重组筛选后,PCR验证均为2 798 bp的重组噬菌体条带,说明成功构建了HT7噬菌体。重组噬菌体在裂解效率( P<0.001)、一步生长曲线( P=0.001)、感染复数( P=0.031)的生物特性分析中,均有显著差异,裂解暴发点和对数生长节点均延长了10 min,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临床样本测试,可识别裂解6株大肠埃希菌,其余菌株均不裂解,4.5 h内可检出低于10 CFU/ml的病原菌。 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噬菌体基因编辑系统,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该噬菌体在4.5 h内能特异性检测出低于10 CFU/ml的大肠埃希菌,且对其他菌株无裂解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检测专一性和低检出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女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产业类型女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至7月,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行业的女职工开展横断面调查,共发放60 2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 777份,问卷有效率为95. 9%。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 ± s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及是否经常夜班等不同因素分组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率前3位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状(23.7%)、忧郁(16.0%)和人际关系敏感(15.4%)。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经常夜班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30~39岁、年龄40~49岁、学历高中至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从事第三产业、工作时间8~9 h/d、工作时间9~11/d h、工作时间>11 h/d、经常夜班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均增高( OR=1.199、1.187、1.296、1.539、1.236、1.674、1.601、1.358、1.393, P<0.05)。 结论: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严重,应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措施切实提高女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制型慢病毒VSV-G qPCR检测方法的验证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复制型慢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lentivirus, RCL) VSV-G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慢病毒载体包膜VSV-G基因为目标序列,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扩增效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及慢病毒载体收获液样品的初步应用性研究。结果:建立的VSV-G荧光定量PCR法,专属性较好,对293T细胞、PBMC细胞及C8166细胞均无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为1×10 2拷贝/test~1×10 9拷贝/test, R2能够达到0.998以上,扩增效率在93%~98%之间,精密度RSD<12%,准确度回收率为85%~10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拷贝/test和40拷贝/test。另外,该方法的耐用性较好。各项验证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54批样品(包括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及载体生产终末细胞)进行RCL C8166细胞培养法的终点检测,结果显示54批样品均为阴性。 结论:成功建立了VSV-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各项验证参数均可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慢病毒载体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