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随访、监测指标明确督导吸入治疗是否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获益。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4月31日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长期使用吸入药物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督导组各50例。2组均使用相同药物: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照组讲解注意事项,患者自行操作,督导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监测其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率及急性加重率。结果:(1)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技术错误,经校正后有所改善,且督导组使用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无论在督导组还是对照组,经吸入治疗后患者CAT及SGRQ评分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督导组改善更为明显。(3)督导组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次(18.0%)比19例次(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33, P<0.05)。 结论: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尤其重要,与常规吸入指导组相比,督导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吸入装置错误使用率和急性加重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方法的改良: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术后转归角度,评价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12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6):常规全身麻醉组(C组)和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组(D组)。D组于麻醉诱导开始时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随后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使用七氟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 -1·h -1至术毕前30 min;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用药,余同D组。于术前1 d、术后2、7 d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2、7 d时NLR降低,术后谵妄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缩短( P<0.05)。 结论: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较常规全身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有利于术后早期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其中男192例、女68例,年龄20~93岁。统计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病原菌检出情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21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会阴部烧伤深度、臀部烧伤深度、烧伤部位等基本情况,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低蛋白血症情况,气管切开、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等有创操作情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次数、膀胱冲洗情况。筛选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为16.5%(43/260)。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7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6.3%~68.8%,对头孢他啶、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85.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4.3%~57.1%,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2组患者性别、合并低蛋白血症情况、会阴部烧伤深度、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情况、膀胱冲洗情况、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80、4.85、10.68、9.11、16.48, Z值分别为-4.88、-5.42, 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糖尿病和吸入性损伤情况、烧伤部位、臀部烧伤深度、气管切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为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6、2.63、2.79、2.34、1.0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1~6.73、1.03~6.71、1.03~7.59、1.05~5.22、1.02~1.06, P<0.05)。 结论: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其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为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31例;年龄为(44±9)岁。观察指标:(1)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细菌耐药性情况。(3)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88例患者中,40例肝移植后发生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5.45%,发生时间为术后18(1~57)d。40例肝移植后细菌感染患者中,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31例为混合细菌感染。40例患者共检出135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6株、革兰氏阳性菌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4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屎肠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及溶血葡萄球菌1株。135株病原菌中,64株来源于呼吸道、26株来源于腹腔、23株来源于胆道、16株来源于外周血液、6株来源于其他部位。(2)细菌耐药性情况。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粘菌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均<30.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0.0%~50.0%,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7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粘菌素、替加环素耐药率均<3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耐药率均<30.0%。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率均<3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革兰氏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及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3)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30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440,95%可信区间为2.155~19.248, P<0.05)。 结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发生率高,最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腹腔;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具有广泛且高度耐药性。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30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氟替美维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氟替美维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氟替美维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31例).所有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戒烟和接受营养指导,在此基础上,氟替美维治疗组患者接受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标准COPD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氟替美维治疗组冠心病发生率、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治疗方法是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累积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美维可有效降低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但其可能不会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氟替美维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12 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96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氨茶碱片,0.1 g/次,2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使用配套易纳器干粉吸入装置给患者用药,1 吸/次,1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 2 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咳嗽和咳痰评估问卷调查表(CASA-Q)评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 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A-Q评分咳嗽症状(COUS)、痰液症状(SPUS)、咳嗽影响(COUI)、痰液影响(SPUI)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CAT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ASA-Q评分、CAT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减弱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治疗有急性加重风险的症状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IMPACT研究中国亚组数据构建4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循环周期设定为3个月,模型模拟期限11年,通过已发表文献获得临床疗效、健康收益及成本数据.健康产出指标为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以3倍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意愿支付阈值,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氟替美维的经济性,并采用情境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稳健性.结果 与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相比,氟替美维治疗有急性加重风险的症状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节省成本8 118.66元,同时可以增加0.000 06 QALYs,氟替美维具有经济学优势.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相比,氟替美维治疗多支付了 2 784.41元,且少获得0.000 45 QALYs,乌美溴铵维兰特罗更具经济性.情境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了模型的稳健性.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氟替美维每周期药品成本下降至637.29元时,在3倍我国2023年人均GDP的意愿支付阈值下,氟替美维具有经济学效益.结论 对于有急性加重风险的症状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氟替美维较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更具经济性;而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相比,氟替美维在适当降价后具有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1种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两药联合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筛选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E 60株,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联合氨曲南(ATM),黏菌素(COL)分别联合替加环素(TGC)、美罗培南(MEM)、头孢哌酮/舒巴坦(SCF)、阿米卡星(AK)、左氧氟沙星(LEV),TGC分别联合MEM、SCF和AK,MEM分别联合SCF、厄他培南(ETP)进行联合药敏试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果.结果 60株CRE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49株、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0株,亚胺培南酶(IMP)1株.CZA对49株产KPC菌株的MIC均≤8 mg/L,全敏感;对11株产NDM、IMP酶菌株的MIC均>128 mg/L,全耐药;联合ATM后协同率为100%.MEM+SCF的协同率最高,为63.4%,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为96.7%.TGC+AK的协同率与相加率最低,为31.7%.KPC酶型和NDM酶型菌株中,MEM+SCF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分别为100.0%和80.0%,COL+LEV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低,分别为32.6%和30.0%.11种联合方案均无拮抗作用,对CRE菌株的MIC范围、MIC50和MIC90值与各个单药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 CZA单独或联合ATM对CRE菌株有效.MEM+SCF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三联疗法与传统ICS/LAMA疗法对ACO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FF/UMEC/Ⅵ)三联疗法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抗胆碱能拮抗剂(LAMA)联合疗法的差异性.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ACO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ICS/LAMA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FF/UMEC/Ⅵ三联疗法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及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不同方案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指标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FF/UMEC/Ⅵ三联疗法对于ACO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创伤弧菌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对2023年8月8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慢性肝病患者感染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34岁,渔民,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月3日捕鱼时腿部擦伤,当天夜里出现发热、双下肢持续性胀痛,左下肢为甚,发病第4天至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后采用抗生素治疗,并于8月8日转诊至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时患者血压低,下肢皮温高,末梢血运较差,可见多处结痂,并出现感染性休克征象.入院12h行左小腿脓肿切开引流术+创面负压吸引术并送检左下肢感染组织,病原体培养提示创伤弧菌感染,病理结果提示坏死性筋膜炎,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维持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抗病毒治疗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保肝治疗,根据药敏结果予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抗感染,并依据创面情况行清创治疗.入院后17 d,患者感染基本控制,但肝功能酶仍高于正常水平,创面仍有渗血及渗液,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出院后伤口愈合不佳,于2023年9月11日再次入院,予抗病毒及保肝治疗.第5天分泌物病原体培养结果为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合并斯氏普鲁威登菌(Providencia stuartii)感染,并报告纹带棒状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换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第2次入院后16 d,患者一般情况可,但肝功能酶指标仍高于正常,予办理出院.患者出院4个月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自述第2次出院后遵医嘱积极抗病毒治疗及戒酒,创面恢复尚可.该患者有典型暴露史及临床表现,符合创伤弧菌导致的脓毒性休克及坏死性筋膜炎特征,临床中应根据其病理学特点、临床特征对创伤弧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处理,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