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尾松毛虫抗阿维菌素种群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探讨阿维菌素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抗性风险和抗性机制,本研究采用叶片浸药法测定了马尾松毛虫抗阿维菌素种群(AV)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马尾松毛虫AV种群、秦岭接官亭种群(JGT)和敏感种群(S)的增效作用,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AV、JGT和S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活性.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AV种群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RR50=25.0)、毒死蜱(RR50= 19.0)和高效氯氟氰菊酯(RR50=15.4)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与溴虫腈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RR50=8.1),与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不存在交互抗性.增效剂PBO与TPP对马尾松毛虫AV、JGT和S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DEM对马尾松毛虫AV、JGT和S种群均无显著增效作用.马尾松毛虫AV种群MFOs中细胞色素P 450 含量(3.5 倍)、细胞色素 b5 含量(3.1 倍)、O-脱甲基酶活性(4.1 倍)和 CarE 活性(2.2 倍)均显著高于S种群,AV种群GST活性与S种群不存在显著性差异.MFOs及CarE活性增强是马尾松毛虫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重要生化机制,推荐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与阿维菌素轮换使用防治马尾松毛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云南产铁皮石斛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检测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为安全监管、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21年收集云南产铁皮石斛干制品81份,对铁皮石斛中的5种杀菌剂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进行测定.采用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法对铁皮石斛中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苯醚甲环唑检出率最高,为98.77%,其次分别为甲霜灵91.36%、丙环唑77.78%、咪鲜胺58.02%和腐霉利12.20%,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检出的5种农药的急性累积摄入(acute cumulative intake,aHI)合计为13.64×10-3,慢性累积摄入(chronic cumulative intake,cHI)合计为8.53×10-3,均<1.结论 云南产铁皮石斛杀菌剂类农药残留的急性及慢性膳食累积暴露风险较低,建议食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铁皮石斛中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安徽省芜湖市2022年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安徽省芜湖市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6月,在芜湖市弋江、镜湖、三山和鸠江区的餐饮店、面包店、宾馆、超市和农贸市场等生境采集试虫,采用药膜法对12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生物测定.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芜湖市德国小蠊对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残杀威、甲基吡恶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和毒死蜱的 24h 死亡率,分别为 91.20%、18.40%、91.33%、89.47%、77.85%、92.62%、99.19%、100%、96.85%、100%、76.06%和 99.0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 32.63、900.61、28.17、30.47、26.60、11.06、1 6.54、17.93、14.13、59.66、27.57和38.21 min.依照死亡率抗性标准,芜湖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残杀威、甲基吡恶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为敏感种群,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为可能抗性种群,对胺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为抗性种群.依照击倒抗性标准,芜湖市德国小蠊对甲基吡恶磷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为低度抗性,分别为2.58、3.21、1.39、2.01和1.41倍;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及敌敌畏为中度抗性,分别为6.54、6.39、7.79、5.58和7.14倍;对胺菊酯为极高度抗性(259.54倍).KT50、24 h死亡率与杀虫剂用量间无相关关系(rKT50-杀虫剂使用量=0.045,r24死亡率-杀虫剂使用量=0.141.均P>0.05):结论 芜湖市德国小蠊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中、高度抗性,在蜚蠊防制中应结合抗药性监测结果,规范杀虫剂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不同虫态的室内毒力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其为害的隐蔽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手段和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的适合施药时期,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以防控荔枝蒂蛀虫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对照药,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 100、10、1、0.1和0.01 mg/L的5个浓度梯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触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5个浓度梯度对产后24 h、48 h和72 h蒂蛀虫卵孵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对蒂蛀虫初孵幼虫的毒力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10倍,对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3.32 mg/L和38.78 mg/L.而在100 mg/L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触杀的校正死亡百分率最高分别为34.36%和77.35%.综上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强的杀卵活性和杀初孵幼虫活性,在荔枝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鉴于其对成虫的触杀作用不强,故建议在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高峰期和初孵幼虫期使用,以期将荔枝蒂蛀虫于发生为害之前进行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7种杀虫剂包衣对菜心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用啶虫脒等7种杀虫剂和其混剂对菜心种子包衣处理后,对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进行评价,筛选适合菜心种子包衣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杀虫剂.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菜心幼苗株高和株鲜重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和受害指数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苏云金杆菌(Bt)和乙基多杀菌素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啶虫脒、氟虫腈、虫螨腈和唑虫酰胺4种药剂相比,啶虫脒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氟虫腈次之,4.0 g/200 g处理剂量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虫螨腈和唑虫酰胺降低受害指数作用不显著;但啶虫脒3.0 g/200 g和4.0 g/200 g处理剂量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氯氰菊酯与不同剂量啶虫脒、虫螨腈和氟虫腈混配后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种子安全性均较单剂差,前期均能显著降低种子发芽势.含有不同剂量啶虫脒的混剂与啶虫脒单剂具相似规律.总体而言,单剂Bt综合效果最优,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氟虫腈次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较差;混剂安全性较单剂差,但保护作用相对优于单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溴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两种农药分别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农药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分别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为两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采集金银花样品,样品经70%乙醇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对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品质无不良影响,可用于金银花蚜虫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唐山世园会科学使用杀虫剂、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采用浸渍法、点滴法和药膜法对唐山市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 唐山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毒死蜱、氯氰菊酯、胺菊酯和DDT的抗性倍数分别为0.82、0.50、1.94、2.18和0.88倍,抗性等级均为敏感,2009-2011年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1991年比较明显增强.家蝇对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3、2.21、7.07、100.67和6.71倍,除对溴氰菊酯为高抗外,对其他杀虫剂均为低抗;1991年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年比较明显升高,至2012-2016年其抗性倍数呈下降趋势.德国小蠊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28、18.61、35.95、27.05和17.04倍,其抗性等级均为高抗.结论 唐山市针对世园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研究,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杀虫剂对病媒生物进行合理地杀灭,为2016年世园会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氟胺氰菊酯对西方蜜蜂育王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3个低浓度氟胺氰菊酯对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育王质量的影响.[方法]控制蜂王产卵8h,孵化后进行人工育王,从移虫第2天起每天用微量进样器分别给王台中小幼虫饲喂2μL含有0.05,0.5和5 mg/kg氟胺氰菊酯的糖水,以饲喂纯糖水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标记.连续饲喂3d后,记录王台的封盖数,待蜂王出房时,统计出房数,测其初生重、胸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蜂王卵巢中卵黄蛋白原基因(vg)、储存蛋白基因(hex110和hex7O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5 mg/kg氟胺氰菊酯处理组王台封盖率显著低于0.05和0.5 mg/kg剂量组及对照组,但后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5 mg/kg和0.5 mg/kg剂量组蜂王出房率显著低于0.05 mg/kg剂量组及对照组;4个试验组之间蜂王初生重及胸宽差异不显著.qPCR结果显示,5mg/kg剂量组蜂王卵巢中vg和hex1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0.05和0.5 mg/kg剂量组及对照组,但后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0.5 mg/kg剂量组和5 mg/kg剂量组蜂王卵巢hex70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0.05 mg/kg剂量组蜂王卵巢hex70b基因相对表达量与0.5和5 mg/kg剂量组及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食物中氟胺氰菊酯含量超过0.5 mg/kg时,会影响西方蜜蜂育王培育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5年陕西省各类食品中农药残留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陕西省蔬菜、水果、食用菌、袋泡茶中农药残留状况.方法 于2013-2015年选择陕西省10个地市为调查地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类食品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调查样品1019份,有159份检出农药,总检出率15.60%.其中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袋泡茶中农药的检出率分别为18.64%、15.00%、4.68%、23.63%.有机磷类检出率为7.36%,氨基甲酸酯类检出率6.48%,拟除虫菊酯类检出率8.34%,有机氯类检出率5.79%.另外,蔬菜中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等仍有超标使用的现象,总超标率为1.51%.结论 陕西省各类食品中农药虽有检出,但总体超标率低于全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瓜蒌药材农药残留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瓜蒌药材的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从瓜蒌主产地的11个省份中收集84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70种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50种农药进行检测.结果 84批样品中农药检出率为95.2%,仅4批样品中无农药残留检出,其中硫丹硫酸盐、二苯胺、氰戊菊酯、氯虫酰胺、多菌灵、氯氟氰菊酯的检出率超过10%.结论 瓜蒌药材中农药检出率较高,但大部分检出值较低,仅部分批次样品残留超限,但是部分国家禁限用农药存在超限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