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效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A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化合物作用的靶点;通过CTD数据库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映射匹配不同基因,并取二者交集;采用GeneMANIA数据库构造出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Cystoscape软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可视化,借助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姜黄素作用靶点52个,DR对应的靶点1 599个,共同作用的靶点48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主要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氧化应激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DR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于37 ℃下95%空气、5% CO 2常规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脂多糖(LPS)模型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制备LPS攻击模型;HO-1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30 μmol/L的HO-1诱导剂血红素孵育1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HO-1抑制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μmol/L的HO-1特异性拮抗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孵育0.5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各组加入LPS孵育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应激反应,出现线粒体自噬,但部分炎症因子表达受限,与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HO-1、IL-1β、LC-3B、R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TNF-α、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说明LPS攻击后细胞受损严重,模型制备成功。与LPS模型组比较,HO-1诱导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O-1/GAPDH:0.31±0.03比0.22±0.03, P<0.05),TNF-α、IL-1β、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TNF-α蛋白(TNF-α/GAPDH):0.08±0.01比0.45±0.05,IL-1β蛋白(IL-1β/GAPDH):0.50±0.01比0.82±0.03,TXNIP蛋白(TXNIP/GAPDH):0.21±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11±0.01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0.67±0.04比0.92±0.12,ROS(荧光强度):80.9±12.5比94.1±19.5,均 P<0.05〕,说明诱导HO-1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自噬;而拮抗HO-1可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自噬,表现为TNF-α、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程度较HO-1诱导组明显减轻〔TNF-α蛋白(TNF-α/GAPDH):0.26±0.02比0.08±0.01,IL-1β蛋白(IL-1β/GAPDH):0.76±0.01比0.50±0.01,均 P<0.05〕,且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增加〔TXNIP蛋白(TXNIP/GAPDH):0.43±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24±0.02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1.12±0.07比0.92±0.12,ROS(荧光强度):112.0±17.0比94.1±19.5,均 P<0.05〕。 结论:HO-1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RPC3对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TRPC3)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和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PF级7日龄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IR组,每组16只,其中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OIR组小鼠诱导OIR模型。出生后第17天(PN17)采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将体外培养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转染试剂组和si-TRPC3组分别采用转染试剂和转染试剂+si-TRPC3转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PC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C3、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相对表达量。另将HREC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si-TRPC3组和Pyr3(TRPC3通道抑制剂)组,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的培养基(si-TRPC3转染72 h)和含有20 ng/ml VEGF重组蛋白+1 μmol/L Pyr3的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HREC增生能力;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结果:PN17时OIR组小鼠视网膜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团簇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57±0.244和1.517±0.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3±0.033和0.874±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65、3.094,均 P<0.05)。si-TRPC3组TRP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Nrf2和SOD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转染试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吸光度( A)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 A值明显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细胞横向迁移率高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细胞横向迁移率低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VEGF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si-TRPC3组和Pyr3组染色细胞数明显少于VE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TRPC3表达水平升高,下调TRPC3可抑制HREC增生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Nrf2氧化应激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质网应激调控二氧化硅诱导的RAW264.7细胞自噬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二氧化硅(SiO 2)诱导的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 方法:以200 μg/ml SiO 2刺激的RAW264.7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以SiO 2不同处理时间分组,包括0 h组(对照组)、6、12、24和48 h组,通过吖啶橙及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实时PCR)检测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与Beclin1的表达;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RS特异标记分子Bi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W 264.7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NF-α的分泌。以ERS抑制剂4-PBA进行干预试验,包括空白对照组、SiO 2组、1 μmol/L 4-PBA+SiO 2组、10 μmol/L 4-PBA+SiO 2组、20 μmol/L 4-PBA+SiO 2组,检测各组LC3Ⅰ、LC3Ⅱ与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TGF-β1、TNF-α的分泌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O 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 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的Beclin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LC3Ⅰ、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 2诱导RAW264.7细胞6、12、24 h组Bi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6 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SiO 2组比较,随着4-PBA浓度增加,RAW264.7细胞的LC3-II和Beclin 1蛋白水平逐渐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SiO 2组比较,1、10、20 μmol/L 4-PBA+SiO 2组RAW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iO 2诱导的ERS可能参与了RAW264.7细胞自噬以及TNF-α的分泌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毒素致大骨节病软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可对发育过程中的四肢软骨内化骨造成损伤,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免疫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凋亡等方面研究了T-2毒素及其代谢物致大骨节病软骨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s)信号通路、免疫调节因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等,它们通过诱导人体软骨细胞损伤、抑制基质合成和加速细胞分解代谢等方式促进KBD病程进展。本文从分子层面综述了T-2毒素的免疫毒性及其毒性作用与KBD软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KBD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肾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通过气道内雾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SD成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引起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气道内雾化生理盐水2 mL/kg,ARDS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道内雾化等容积的LPS 4 mg/kg,低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100 mg/kg,高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200 mg/kg。7 d后处死大鼠,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hydroxylase 3, PHD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表达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GSH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上调(均 P<0.05)。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水肿、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与ARDS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肾小管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水肿减轻,Masson染色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 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ARDS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增强抗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55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的机制。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E-B3细胞株,分别于0、50、100、200、400、800 μmol/L H 2O 2条件下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H 2O 2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6个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对照组细胞于100 μmol/L H 2O 2条件下培养,miR-155拟似物组、miR-155拟似物对照组、miR-155抑制剂组和miR-155抑制剂对照组细胞分别转染miR-155拟似物、miR-155拟似物对照、miR-155抑制剂、miR-155抑制剂对照并于100 μmol/L H 2O 2条件下培养。各组细胞培养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155和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55对SIRT1的靶向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IRT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随H 2O 2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各不同浓度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选取100 μmol/L作为H 2O 2的实验浓度。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模型对照组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存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边界模糊不清;miR-155拟似物组细胞数量少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固有形态发生改变;miR-155抑制剂组细胞数量多于模型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iR-155拟似物组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和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SIRT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cl-2/bax明显降低、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iR-155抑制剂组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ROS含量、MDA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SIRT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cl-2/bax明显升高、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染miR-155拟似物细胞的野生型SIRT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41±0.07,明显低于转染miR-155拟似物对照细胞的1.00±0.11,转染miR-155抑制剂细胞的野生型SIRT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1.98±0.17,明显高于转染miR-155抑制剂对照细胞的1.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838、8.157,均 P<0.05);各转染细胞对突变型SIRT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miR-155参与H 2O 2诱导的LECs氧化损伤,其过表达可靶向抑制SIRT1表达,发挥细胞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2 型巨噬细胞与 GKT137831 对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GKT137831与M2型巨噬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系(HSC-T6)氧化应激指标NO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巨噬细胞,用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其分化为M2巨噬细胞表型。选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HSC-T6,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5~80 μmol/L浓度梯度下NOX4抑制剂GKT137831刺激活化的大鼠HSC-T6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选定最适药物浓度。分单独培养HSC组(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GKT137831刺激组、共同培养M2型巨噬细胞+HSC组、M2型巨噬细胞+TGF-β1刺激组、M2型巨噬细胞+TGF-β1+GKT137831刺激组,后5组为实验组。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产生水平,采用q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HSC细胞NOX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rf2和HO-1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One-way ANOVA法分析。 结果:TGF-β1刺激后细胞内ROS显著升高,各组细胞ROS相对水平分别为1.03±0.11、3.88±0.07、2.90±0.08、0.99±0.06、3.30±0.05、2.21±0.11, F ?=?686.1, P ?=?0.001;NOX4、α-SMA、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 ?0.05),加入GKT137831后,ROS及NOX4、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较TGF-β1刺激组降低( P ?0.05),Nrf2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 P ?0.05)。共培养组中TGF-β1刺激后HSC产生的ROS与NOX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较单独培养组中TGF-β1刺激后显著降低( P ?0.05),而Nrf2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 ?0.05),加入GKT137831后,共同培养组中ROS与NOX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较单独培养组进一步降低( P ?0.05),而Nrf2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 P ?0.05)。 结论:NOX4抑制剂GKT137831能降低HSC中ROS及NOX4、α-SMA水平和升高Nrf2、HO-1水平;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辅助GKT137831降低HSC中ROS及NOX4、α-SMA水平,升高Nrf2、HO-1水平,调节了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应激系统间的平衡,从而拮抗纤维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未折叠蛋白反应-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通路对氧化应激诱导生长抑制因子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寻找肝脏内质网应激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反应-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UPR-PERK)通路潜在的作用靶点,并在肝脏内质网应激模型中验证UPR-PERK通路对氧化应激诱导生长抑制因子1( Osgin1)是否存在调控关系。 方法:以GEO数据库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通过GEO2R软件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差异基因,对禁食-再喂食、运动及年龄3种生理因素引起显著变化的差异基因使用韦恩图取交集,确定 Osgin1是变化显著的基因。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验证UPR-PERK通路与 Osgin1是否存在直接作用。随后分别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通过3种不同的肝脏内质网应激模型(急性内质网应激模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及肝癌模型)进一步验证UPR-PERK通路对于 Osgin1的调控关系。数据统计采用GraphPadPrism 9.0.0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UPR-PERK通路基因与 Osgin1转录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禁食-再喂食、增加运动及增龄3种生理因素下, Osgin1转录水平分别上调了700%、下调156%以及229%( P<0.05)。经GENEMANIA数据库验证UPR-PERK通路与 Osgin1存在直接作用。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导致的急性肝脏内质网应激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抑制UPR-PERK通路相关基因( Eif2ak3)可以显著逆转由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unicamycin导致的 Osgin1 mRNA水平的上调( Osgin1 mRNA下调87%, P<0.00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给予药物实现缓解UPR-PERK通路的同时, Osgin1转录水平也随之下调(减重药物BI4556906组 Osgin1 mRNA下调48.0%;EX10970组 Osgin1 mRNA下调43.3%;肌醇需要酶1α激动剂IXA4组 Osgin1 mRNA下调56.6%; P<0.05);在肝癌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UPR-PERK通路相关基因与 Osgin1转录水平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上调( Osgin1 mRNA上调109%, P<0.001)。 结论:在生理条件及肝脏内质网应激模型中,UPR-PERK通路的激活上调 Osgin1转录水平。
未折叠蛋白反应-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通路 内质网应激 氧化应激诱导生长抑制因子1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硫酸吲哚酚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和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及纤维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硫酸吲哚酚(IS)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及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及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四组:Control组、IS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siOAT-3)及siOAT-3+IS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不进行IS刺激;IS组加入含250 μmol浓度的IS刺激;siRNA阴性对照组加入20 nmol/L OAT-3 siRNA;siOAT-3+IS组加入20 nmol/L OAT-3 siRNA 48 h后,加入IS刺激24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并分析各组细胞中OAT-3、NADPH氧化酶-4(Nox-4)、抗氧化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心肌肥大指标[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及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H9C2细胞进一步分为Control组、IS组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NAC组以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后加入250 μmol浓度的IS刺激24 h,采用RT-PCR试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S组H9C2细胞中O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siOAT-3组及siOAT-3+IS组H9C2细胞中O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S组( P<0.001)。相较于Control组,IS组H9C2细胞中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01),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01)。相较于IS组,siOAT-3组及siOAT-3+IS组H9C2细胞中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01),Nrf-2、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01)。以NAC预处理H9C2细胞,能显著抑制IS诱导的Nox-4、ANP、BNP、β-MHC、TGF-β1、Smad-3以及Collagen Ⅰ mRNA的高表达(均 P<0.001),显著增高Nrf-2、HO-1 mRNA表达水平(均 P<0.01)。 结论:IS在H9C2细胞中通过OAT-3和氧化应激诱导心肌肥大和纤维化因子高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