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氧戊己汤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观察高氧戊己汤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小鼠体内Hp定植、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的影响,分析高氧戊己汤对Hp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7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己丸组、高氧水组、高氧戊己汤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外,另外5组采用Hp菌液复制Hp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应给药治疗2周后处死取胃组织,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感染情况,ELISA法检测IL-6、IL-8的表达水平,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胃黏膜Hp的定植情况,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病理学损伤改善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的Hp转阴率明显高于模型组,高氧戊己汤组的转阴率高于戊己丸组和高氧水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6、IL-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Hp定植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戊己丸组、高氧水组、高氧戊己汤组、西药组IL-6、IL-8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Hp定植评分显著降低(P<0.01).高氧戊己汤组IL-6、IL-8的表达较戊己丸组和高氧水组有降低趋势,高氧戊己汤组Hp定植评分低于戊己丸组、高氧水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胃黏膜光滑完整,未见炎症浸润,腺体排列整齐.模型组小鼠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欠光滑,黏膜层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腺体排列紊乱.戊己丸组、高氧水组、高氧戊己汤组、西药组小鼠胃黏膜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较模型组稍改善,表面光滑,腺体整齐,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高氧戊己汤、戊己丸和高氧水可通过减少Hp在胃黏膜上的定植和减轻Hp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来减少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Hp感染小鼠的胃黏膜,且高氧戊己汤药效高于戊己丸和高氧水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邱祖萍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现代常见病、多发病.邱祖萍教授在其研发的"921镇痛膏"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创制出一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穴位靶向注射+中药透皮+汤药内调"的三联疗法,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肺排毒汤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高钾血症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23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7 d,血钾未见异常。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清肺排毒汤,患者血钾开始升高。服用清肺排毒汤第10天,患者血钾5.7 mmol/L,诊断为高钾血症。给予胰岛素注射液4 U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6 h后,患者血钾降至5.0 mmol/L,2 d后降至4.6 mmol/L。之后,患者血钾复升,并于服用汤药第17天升至5.4 mmol/L。当天及2 d后每天给予1次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前),血钾未再升高。住院28 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痊愈,停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陈芥菜卤文献考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陈芥菜卤为传统中药中独特的发酵类液体入药,其前身为齑水,至明代陈芥菜卤的名称才逐渐确立。经考证发现古代芥菜的主要基原植物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原变种) 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 var. juncea,而陈芥菜卤所用芥菜的基原主要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的栽培变种(雪里蕻) Brssica juncea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属于芥菜叶芥类分蘗芥。陈芥菜卤味辛、咸,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定嗽排脓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痈的治疗,还可用于肺痿、喉癣、喘胀、咳嗽、吐脓血、面肿等病症。其用法包括:直接服用(或温服)、用热豆浆冲服、加入饭菜中食用、兑入汤药中冲服、用鱼腥草捣汁兑服等。陈芥菜卤之道地产地应为浙江嘉兴地区,尤以嘉善天凝镇天宁寺所藏出名,常州天宁寺是为讹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加减旋覆花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行为及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神经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加减旋覆花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疼痛行为及磷酸化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神经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瑞巴林组及汤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法建立坐骨损伤(CCI)模型。汤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5.0、10.0 g/kg的加减旋覆花汤浓缩液,普瑞巴林组灌胃15 mg/kg的普瑞巴林,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5 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第3、7、11、15 d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脊髓中IL-1β、TNF-α、IL-10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LR4、NF-κB p65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汤药高剂量组自发性疼痛评分降低( P<0.05),热辐射缩足潜伏期(TWL)延长( P<0.05),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升高;汤药低、中、高剂量组脊髓组织IL-1β、TNF-α水平降低( P<0.05),IL-10水平升高( P<0.05);脊髓组织TLR4、NF-κB p65平均灰度值降低( P<0.05),p-p38MAPK蛋白表达降低( P<0.05)。 结论:加减旋覆花汤可有效改善CCI大鼠神经源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TLR4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脊髓神经炎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362例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同时对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日至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冠救治医疗队在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连续收治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是否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对病情及转归的影响。收集数据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和临床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362例患者,其中加强接种组136例(37.57%)、常规接种组190例(52.49%)和未接种组36例(9.94%)。患者呈集中分布趋势,其中171例(47.24%)患者表现出家庭聚集发病,共涉及69个家庭。362例患者中,74例(20.44%)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64例,17.68%)、糖尿病(23例,6.35%)、冠心病(18例,4.97%);215例(59.39%)患者存在1种或1种以上不适症状,主要是咳嗽(158例,43.65%)、咽部不适(154例,42.54%)和发热(136例,37.57%)。诊断分型为轻型194例(53.59%)、普通型165例(45.58%)、重型3例(0.83%)。患者入院时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升高〔23.17(3.08,60.77)〕。患者均接受医学隔离,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中医辨证(中成药或汤药)治疗265例(73.20%)、俯卧位治疗188例(51.93%)、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6例(29.28%)、胸腺法新免疫调节治疗21例(5.80%)、使用抗菌药物20例(5.52%)、经鼻高流量氧疗12例(3.31%)、使用糖皮质激素5例(1.38%)、无创机械通气1例(0.28%)、有创机械通气1例(0.28%)。36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2例(3.31%)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的病程中位数为13(10,15)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11,15)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3(10,15)d。与未接种组相比,加强接种组和常规接种组患者的新冠IgG抗体滴度和轻型患者比例更高〔IgG抗体滴度:41.49(20.32,81.38)、19.94(2.33,49.25)比0.16(0.07,1.94),轻型:66.91%(91/136)、48.94%(93/190)比27.28%(10/36)〕,且加强接种组高于常规接种组(均 P<0.05)。与常规接种组和加强接种组相比,未接种组重型患者比例更高〔5.56%(2/36)比0.53%(1/190)、0(1/136)〕,核酸转阴时间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病程更长〔d:15(11,16)比12(10,15)、13(11,15)〕,且入住ICU的比例更高〔16.67%(6/36)比2.63%(5/190)、0.74%(1/13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呈聚集性发病,但其临床症状较轻。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方面仍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组成,HLDC)抗糖尿病肾病的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结合模型,阐明HLDC成分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及尾iv链脲佐菌素(33mg·kg-1)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单次或多次ig HLDC(1.320 g·kg-1)后,采用H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甘草酸6个入血原型成分的含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样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获得时效曲线.并利用WinNonlin 8.2软件房室模型分析法拟合各成分的PK参数,固定PK,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PD;根据PD参数建立HLDC的PK-PD模型.结果 药动学结果显示,与单次给药相比,除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外,多次给药后模型大鼠的各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均提前;各成分的t1/2均延后;除了甘草酸、毛蕊异黄酮外,各成分的AUC均升高.药效学结果显示,药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的同时,药物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除了单次给药组中的黄芪甲苷,TNF-α、VEGF、IL-18的药物效应tmax均较血药浓度tmax长,存在滞后效应.PK-PD结合模型显示,单次及多次给药HLDC中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与其药效数据均能较好地拟合.可通过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效值,也可以根据药效值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结论 PK-PD模型构建结果符合Sigmoid-Emax模型,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与HLDC中的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血药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HLDC活性成分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显著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穴贴压联合加味建中汤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加味建中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较单纯汤药组、单纯耳穴组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就诊并符合入组标准的失眠症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单纯耳穴治疗组15例,单纯中药汤剂治疗组15例,汤剂+耳穴贴压联合治疗组15例,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国际通用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SAS焦虑量表评分和SDS抑郁量表评分,并收集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评价.结果 加味建中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较耳穴贴压(73.33%)和加味建中汤(66.67%)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2周后,3组患者PSQI和AIS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3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P<0.01).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加味建中汤加减治疗失眠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的同时缓解患者心理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患者临床满意度,较单纯复方治疗或耳穴贴压技术方案更具有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脊髓损伤(SCI)是指因脊髓损伤暂时或永久地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破坏性神经病理状态,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制定SCI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框架.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SCI分类与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诊疗方案和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其中康复评定主要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运动或感觉功能评级、生活质量评定、功能评定和心理功能评定(应激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康复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早期处理原则、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步态训练、有氧运动、电刺激和其他疗法)、作业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静息运动技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和轮椅技能训练等)、辅助器具、中药治疗[单药治疗(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炙马钱子等)、复方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督汤、二仙汤、益气活血汤和自拟汤药等)]、针灸治疗和其他治疗(新药治疗、细胞疗法、神经调节技术和脑脊接口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直立性低血压、压疮和尿路感染.本指南可为我国各级各类康复机构以及各级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医学科开展SCI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常见并发症处理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徐旭英分期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徐旭英教授继承燕京外科流派名老中医房芝萱对丹毒的辨证观点,进一步规范了丹毒的辨证分期,将丹毒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及预防期.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控制感染,并通过内服汤药调整患者全身症状,同时联合外治法(疱液抽取、泡洗、多重外敷法)控制下肢红肿及皮肤水肿;慢性期予口服汤药调整全身脏腑平衡;预防期重视未病先防,避免足癣、下肢损伤及劳累,定期复查,规律口服中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