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吉奥致严重泪道阻塞的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在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并重建泪液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08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且采取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患者17例(17眼)进行分析。分析异物是否取出、异物种类、术后泪液引流重建的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年龄21~60(38.5±12.2)岁,其中右眼7眼,左眼10眼,病程2~65(21.5±4.8)d。所有异物均顺利取出,其中圆形金属异物7眼,破碎小硅胶异物5眼,断裂猪鬃毛4眼,断裂探针小金属1眼。术后随访12~24(16.1±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诉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且未见明显上泪道狭窄或阻塞、泪囊鼻腔吻合口闭锁、鼻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为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评价泪小管切开联合RS 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7 年 1 月至2021 年 8 月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的方法治疗的9 例(9 只眼)泪小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3~68 岁,女性7 例,男性2 例,随访 12 个月.结果 9 例患者预后均良好,泪道冲洗通畅,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泪小管切开联合RS管置入是一种治疗泪小管炎的较好方法,它具有复发率低,脱落率低,操作简单,患者感受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并总结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患者行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泪小管炎的30例(31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YAG激光疏通泪道后再行泪小管切开联合环形引流管植入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于3~6个月后拔除泪道引流管,并继续跟踪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并消除,1例患者症状仍持续.结论 选择泪小管壶腹部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能有效治愈泪小管炎,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泪小管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诊内窥镜技术、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原发性泪小管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管切开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支撑管植入重建术以及泪道内窥镜辅助下的手术等.本研究综述了这些方法的术式操作、临床应用情况、各自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小管炎伴结石的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泪小管炎伴结石行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泪小管炎伴结石20例(20眼),均进行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20例泪小管炎行均经泪点进行泪小管切开,术中发现均有大量结石,进行刮除,同时术中发现7例泪小管扩张形成囊腔.术后均痊愈,无复发.结论 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治疗泪小管炎伴结石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小管断裂经泪囊切开泪道重建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泪囊切开泪道置管重建术在复杂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眼科收治15例(15只眼)眼睑裂伤伴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修复术中不能找到鼻侧断端泪小管,采用经上泪小管定位泪囊,经创面分离切开泪囊后,将泪道引流管分别自上、下泪小点进入,下方引流管通过颞侧泪小管断端后直接进入泪囊,从鼻腔引出并打结.置管3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泪道重建术后有无溢泪症状及并发症等.结果 15例患者中8例泪道冲洗通畅,5例泪道冲洗部分冲洗液返流,无溢泪现象,另有2例患者下泪小管泪道冲洗不通,有轻微溢泪症状.结论 对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不能找到鼻侧泪小管断端患者,采用经泪囊切开泪道置管重建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可以重建患者泪道,有效避免伤后出现溢泪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部分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硅胶管置管术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眼科住院确诊为泪小管炎34例(34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15眼)行传统泪小管切开术;试验组19例(19眼)行部分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硅胶管置管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18/19)比60.0%(9/15)](P=0.028).两组治愈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与泪小管切开术相比,部分泪小管切除成形联合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治愈率高,是临床治疗泪小管炎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联合泪道移植术治疗泪小管阻塞患者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治疗下是否需要联合泪小管移植术才能达到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125例(共131眼)泪小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组的67眼术式只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对照组64眼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并联合泪道植管术,术后7天拔除泪道植管.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4.03%,对照组治愈率为96.8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阻塞患者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无需进行泪道移植,可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入支撑管作为支撑物,观察组置入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支撑物,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7%(42/57),93.1%(54/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治疗无效患者中,13例(68.4%)因鼻黏膜切开处肉芽组织闭塞,6例(31.6%)因骨切孔至鼻甲或鼻中隔的瘢痕粘连;对照组中泪小管撕裂9例,支撑管取出困难2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鼻黏膜出血、萎缩性鼻炎、眼压升高、鼻黏膜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时采用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泪道支撑物,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应用安全,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