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 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采用数字化技术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打印模型并制作导板,同时在模型上预成形钛板和手工塑形个性化钛网,术中根据截骨导板切除病变组织,依据手术计划和塑形导板引导腓骨塑形,使用游离腓骨瓣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上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置入Straumann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对面部外形、咀嚼功能和种植体周围炎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6岁。其中骨化纤维瘤3例,成釉细胞瘤7例,牙源性黏液瘤2例。根据James Brown分类法,Ⅱb型4例,Ⅱc型3例,Ⅱd型3例,Ⅲb型2例。12例患者的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颌面部对称,种植修复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和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种植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开口度2.8~3.3 cm,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不仅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而且能重建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8例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切除病变组织后使用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6、12个月进行复诊随访,观察手术修复效果,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问卷的头颈专用问卷(EORTC QLQ-H&N35)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3个时间点各量表(问卷)评分的比较,然后以SNK- q检验进行评分的两两比较。 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男36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1.6岁。58例患者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下颌骨缺损区的弧度得以恢复,颌面部对称,咬合关系良好,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EORTC QLQ-H&N35问卷调查显示:在饮食、社会接触和牙齿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最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评分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张口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评分逐渐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语言方面,术后6个月较术前评分升高,术后12个月时评分降至术前水平;在吞咽方面,各时间点的评分无明显改变( P>0.05)。OHIP-14量表调查显示:在功能限制、生理障碍和残障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评分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和社交障碍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值明显降低,但仍无法恢复至术前水平( P<0.05);与术前相比,生理性疼痛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逐步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并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不仅能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而且能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的美学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在前牙龈下冠折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根管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切除牙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给予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烤瓷冠修复.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前牙咬合功能、牙周健康情况、美学效果、总治疗时长、治疗花费、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前牙咬合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牙尖交错位肌电值及最大紧咬合状态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周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及白色美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时长与治疗花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且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前牙美学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疗效肯定,有助于前牙咬合功能恢复,维持牙周健康及美学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究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效果及美观满意度.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2例后牙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意愿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行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研究组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6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检测牙周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调查美观满意度[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和实用度(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2.00%,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两组牙周健康相关指数及TNF-α、IL-4、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表面形态、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牙周健康,增加美观满意度及实用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比较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种植牙修复的80例患者(共9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患牙46颗)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n=40,患牙44颗)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修复前与修复6个月后种植体牙周指标,以及周围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表达水平,对比随访12个月的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GCF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且观察组修复6个月后GCF中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牙周炎、牙龈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牙龈适应性及牙敏感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相比,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明显改善种植体牙周指标及GCF中SOD、IFN-γ、MMP-2、GP-x表达水平,且远期效果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前牙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前牙缺损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和对照组(钴铬烤瓷冠修复),每组40例(40颗患牙),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的牙周指标及龈沟液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对比两组修复后1年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1年,两组颜色对比、边缘着色、解剖外形、边缘密合度、龋齿等修复效果评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ALP、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1年,观察组修复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牙体腐蚀,疼痛、牙龈炎、根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较好,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对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对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需要展开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参照组修复治疗时选择金合金烤瓷冠,实验组修复治疗时选择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和修复3个月后,观察咀嚼功能组间变化、牙龈指数组间变化、菌斑指数组间变化、同时比较组间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修复前,实验组咀嚼功能、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牙龈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的边缘适合率明显较高于参照组(P<0.05),颜色匹配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修复体完整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修复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牙体缺损患者,在其临床修复治疗时,二氧化锆全瓷冠的修复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金合金烤瓷冠,前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能够有效降低牙龈指数以及菌斑指数,减少不良反应,修复效果及安全性均明显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与分析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诊治的前牙残根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前牙修复治疗,对照组予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予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咀嚼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修复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舌向集中的侧向与前伸最大应力值小于解剖(P<0.05),解剖的正中少于侧向与前伸(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咬合接触时间较多,左右侧力百分比、力中心距离较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修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金属烤瓷冠,全瓷冠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美学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美学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4例上颌前牙体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修复组:52例,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二氧化锆修复组:52例,给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测量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检测患者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咬合力.修复后1年,给予患者牙龈情况、修复体固定、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外形、继发龋、美学指数评价.修复前、修复后1年检测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给予两组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scale 14,HIP-14)评价,检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1个月,二氧化锆修复组GCF、TNF-α、AST、MMP-8含量较常规修复组明显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咬合力较常规修复组高(P<0.05);修复后1年,二氧化锆修复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牙龈情况、修复体外形、美学指数评分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患者心理状态、口腔疼痛、独立能力、身体机能评分较常规修复组明显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牙龈缘黑线、颜色改变、牙龈炎、食物嵌塞、牙龈刺激发生率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结论:给予上颌前牙体缺损患者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减少炎性因子及GCF、AST、MMP-8水平,改善牙齿咀嚼能力,降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美学指数,提升患者牙齿修复效果、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