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 MEF2C缺失变异相关的5q14.3微缺失综合征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热性惊厥患儿及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分析其可能的致病原因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4 mL分别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 FMR1基因的变异检测,同时留取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各2 mL予神经系统panel针对性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对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及特殊面容相关基因进行特异性捕获、测序。 结果:患儿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400条带)显示核型无异常。检测范围内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区域未见异常扩增。基因测序显示患儿 MEF2C基因(chr5:88 027 545)存在c.864+1delG杂合变异,为调控区域的剪切变异。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患儿父母该位点均未检测到变异,提示患儿 MEF2C基因变异为新发变异( de novo)。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标准与指南, MEF2C基因c.864+1delG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 结论:MEF2C基因是染色体5q14.3缺失综合征的致病关键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儿染色体5q14.3区段 MEF2C基因c.864+1delG变异可能为患儿热性惊厥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ARCA2基因变异致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SMARCA2基因变异致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NCBRS)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确诊为NCBR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以“SMARCA2”和“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或“Nicolaides-Baraitser Syndrome”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建库至2023年1月),分析 SMARCA2基因变异致NCBRS中国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特征。 结果:患儿,男,12月龄时以睡眠中发热惊厥起病,之后出现反复发热或无热惊厥,伴生长受限、发育迟缓,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典型面部及手足特征,全外显子组测序示 SMARCA2基因c.2564G>A新生错义变异。文献检索截至2023年1月,有6篇中国人群 SMARCA2基因变异致NCBRS的报道6例,加上本例,共7例进行总结。男女比例为6:1。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神经发育障碍,语言受累明显。5例患儿有特殊面容,主要包括头发稀疏、头围小、人中宽且长、上唇薄、三角脸和掌指(趾)关节突出。5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起病年龄1~2岁,发作形式多样,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疗效不佳。视频脑电图和MRI均无特征性表现。7例患儿 SMARCA2基因变异位点分别为c.553C>G、c.2002G>T、c.2564G>A、c.3293G>A、c.3593T>G、c.3592G>A和c.3313C>T,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例患儿为新生变异,父系生殖细胞嵌合和母系体细胞嵌合各1例。 结论:NCBRS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障碍,伴反复癫痫发作及特征性面部表现,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规律随访、定期评估尤为重要,及时干预智力、语言、行为以及癫痫发作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为耐药性伤寒诊治提供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1月27日至2月1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就诊的7例广泛耐药伤寒确诊患者。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7例广泛耐药伤寒患者中,男3例,女4例,其中1例为孕妇(妊娠32周),年龄为(29.8±6.8)岁,范围为22~42岁。发热7例,热程为6~20 d,腹泻5例,无玫瑰疹、淡漠面容及相对缓脉等伤寒特异性表现。4例并发肠出血,6例并发肝功能损伤。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消失/减少,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7株伤寒沙门菌株均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7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入院后1例予静脉滴注头孢唑肟治疗7 d,出院后予头孢克肟口服7 d序贯治疗;6例患者予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4 d。经治疗,所有例患者的血/粪便培养均转阴,好转出院。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脾脓肿。7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同一公寓住户,且潜伏期内公寓有断水及水质浑浊异味现象,考虑为水源性传播引起的伤寒暴发。结论: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伤寒典型临床表现缺乏,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广泛耐药伤寒应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EX1基因突变致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eroxin 1(PEX1)基因变异导致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特征。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生后50 min入院,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眼距过宽、鼻梁塌陷、囟门增大)、呼吸困难、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肝功能异常、肾囊肿等。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PXE1基因存在纯合突变,c.782_783delAA(p.Q261Rfs*8),诊断为Zellweger综合征。复习文献共发现17例PEX1基因变异导致的新生儿Zellweger谱系疾病,其中14例为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93%(13/14)合并有特殊面容及神经系统异常表现;14例患儿PEX1基因变异位点及表型不同,本病例中基因突变位点与2013年国内首次报道PEX1基因c.782_783delAA移码突变位点一致。结论:Zellweg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主要由PXE1基因变异所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脑、肝脏、骨骼及肾脏等脏器功能损伤多见,基因检测可确诊,一般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MT2D基因新发双突变致歌舞伎面谱综合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筛查1例歌舞伎面谱综合征(Kabuki syndrome,KS)患者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为KS的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的1例16岁女性KS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外周肘静脉血样本,通过改良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其致病基因,并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利用Alphafold2、AntheProt及DOG.2.0.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蛋白在三维结构、二级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改变。此外,本研究基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总结了KS患者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D(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2D,KMT2D)基因突变的分布特点。结果:该患者表现为典型的KS特殊面容、先天性腭裂、第五指畸形、先天缺牙、肾发育不良和肾积水。WES结果显示该患者携带KMT2D基因新发双突变,即c.[1166A>C;1167dupC](NM_003482),且二者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顺式);以上结果均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证实。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与野生型KMT2D蛋白相比,突变蛋白p. Y389S、p.V390Rfs*26构象中增加了3个α-螺旋,减少了1个β-转角和1个β-折叠,丢失了C端FYRN、FYRC、SET、PostSET结构域。结论:本研究在KS患者中发现了KMT2D基因的新发双突变,且位于同一等位基因,扩大了KMT2D基因的突变谱,为KS的遗传易感性咨询、产前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了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节因子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Noonan综合征家系的产前诊断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节因子1(leucine zipper like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1, LZTR1)基因变异所致Noonan综合征(Noonan syndrome,N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因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及有不良孕产史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家系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确诊为NS的家系的临床资料。以“努南综合征” “Noonan综合征”“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节因子1”“Noonan syndrome”及“ LZTR1”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文献。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报道的 LZTR1基因变异所致NS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 结果:(1)病例资料:该家系WES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家系先证者(Ⅱ-2)及胎儿(Ⅱ-3)均存在 LZTR1基因c.842C>T及c.2248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于父母。结合出生后先证者存在NS典型的特殊面容及身材矮小表型,诊断胎儿及先证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NS患儿。孕妇因胎儿全身严重水肿,于妊娠22周终止妊娠。先证者就诊时3岁,存在NS典型的颅面部特征及身材矮小,后于外院儿科进行定期随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改善身高。4岁上幼儿园,可与小朋友正常交流及游戏。(2)文献回顾:检索并纳入95例 LZTR1变异相关NS病例,合并本例胎儿及先证者共97例,涉及79种不同变异位点,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3例(44.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例(55.7%)。变异类型以错义变异最常见,无义变异及移码变异多见于复合杂合变异病例中。疾病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颅面颈部异常、骨骼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身材矮小,可合并发育迟缓、学习困难及智力障碍等。描述产前表型的病例18例(18.6%),其中16例 LZTR1变异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超声发现NT增厚11例,颈部水囊瘤7例,胎儿心包、胸腔积液4例,胎儿严重水肿2例,心血管异常11例。 结论:LZTR1变异所致NS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临床表型谱广,相同基因型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不一。超声提示胎儿NT增厚、颈部淋巴水囊瘤、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及先天性心脏缺陷等非特异性表现时应考虑NS的可能。产前识别有助于评估预后,并帮助其家庭做出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明原因散发性全面发育迟缓儿童遗传因素预测表的制订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分析散发性不明原因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的临床特征,制订该类患儿的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以助于筛选需要进一步进行遗传学检测的患儿,缩短病因学诊断流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就诊的散发性不明原因GDD患儿396例.依据基因测序结果将检测结果阳性的患儿归为阳性组(130例),检测结果阴性的患儿归为阴性组(26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25项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制订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量表预测患儿基因诊断阳性率的效能.结果 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父亲高龄生育、MRI提示结构畸形、癫痫、毛发异常、头围异常、颅骨外观异常、皮肤异常、眼外观异常或畸形、鼻梁外观异常或畸形、耳廓畸形或耳位异常、下颌畸形、牙齿异常、出生低张力、非智力因素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综合筛选,将19个条目归类至双亲因素、异常面容、器官畸形、非智力因素合并症、异常头颅MRI改变5个项目作为最终量表条目,制订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ROC曲线结果提示量表曲线下面积为0.707,最佳截断值为3分,敏感性为60.8%(95%CI:0.518,0.691),特异性为75.6%(95%CI:0.699,0.805).结论 不明原因GDD儿童遗传因素风险预测表可以根据临床特征预测不明原因GDD儿童基因检测结果的阳性概率,加快病因学诊断流程,为后续诊疗决策提供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Alagille综合征疑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探讨Alagill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例疑诊先天性胆道闭锁后确诊Alagille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9个月,"因反复皮肤黄染伴瘙痒10年余,再发加重1周"于2021年11月以"先天性胆道闭锁"收入院。体检:发育明显障碍,头围偏小、前额突出,眼距中度增宽,尖下巴,四肢关节畸形。肝脏肋下3 cm触及,质软。ALT、AST、TB、DB、ALP、GGT等肝功能指标不同程度升高。MRCP示肝内胆管分支不清,未见扩张,肝外胆管纤细,特异性胆管炎可能。超声检查示胆管纤细,肝损伤声像。ERCP示胆总管线性狭窄、肝总管囊状扩张。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儿童Alagille综合征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21年11月25日患者行胆管支架胆道植入术,术后3 d腹痛剧烈,急诊行胆管支架取出,同时行PTCD。多学科讨论后行血液全外显子靶向捕获-高通道测序,结果显示JAG1基因的c.439C>T(p.Q147*)变异,JAG1基因的编码区域检测到1个杂合无义变异。该变异导致JAG1基因第147位密码子由编码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根据患者存在JAG1基因突变,且有前额突出、眼距增宽的特殊面容和慢性胆汁淤积两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为ALGS。结论:ALGS在临床中非常罕见,往往导致漏诊、误诊,且预后较差。基因检测普及使更多ALGS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大部分患者由于心脏疾病或重症肝炎死亡,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肝移植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KMT2A基因变异致 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3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报告 3 例 KMT2A 基因变异所致的 Wiedemann-Steiner 综合征(Wiedemann-Steiner syndrome,WDSTS)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效率.方法 回顾三个家系的3例KMT2A基因变异导致的WDS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文献.结果 3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诊断,最小诊断年龄2个月,就诊原因分别为生长迟缓和食欲不振.与以往文献相似的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营养不良(3/3),喂养困难、睡眠障碍、多毛(2/3),发育迟缓(1/3),既往无报道的临床表现为脐疝、腹股沟疝.3例均是新发移码变异,变异分别发生于热点变异区的外显子3和27以及非热点变异区的外显子11.结论 对于营养不良、喂养困难及发育迟缓的患儿,结合特殊面容和特异性多毛的临床表现,应考虑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需要做高通量全外显子基因分析确诊,有助于患儿尽早诊断;KMT2A基因以新生移码变异常见,变异热点是外显子27和3,本研究未经报道的3个移码变异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KMT2A基因含CXXC区变异的患者临床表型可能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秦皇岛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及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筛查和诊断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管理及提高新生儿生命健康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地区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84308例新生儿的CH筛查资料和诊断结果.统计确诊CH患儿的基本情况、体检情况、筛查检验情况、确诊检验情况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共筛查184308例新生儿,其中92例为确诊CH惠儿,发病率1/2003(0.499‰).新生儿CH临床非特异性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病理性黄疸,占72.8%,经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17~48天;其次为前囟大、后囟未闭,占58.7%;少哭、喑哑次之,占51.1%;其他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胀、肠鸣减弱、便秘、脐疝)、特殊面容、粘液水肿等.CH患儿筛查检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重度升高者占52.2%,中度升高者为26.1%,轻度升高者为21.7%.CH患儿绝大部分表现为TSH升高和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降低.经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2周后,患儿症状改善,并根据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TSH检测结果调整剂量,恢复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36~48个月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基本达到正常参照标准.结论:秦皇岛地区新生儿CH发病率较全国水平(1/3120)稍高,需加强CH患儿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儿CH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