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血流参数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健康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和健康组的超声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59)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血流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SV、PI、RI、S/D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SV、S/D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I、RI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PSV、S/D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I、RI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V、PI、RI、S/D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5、96.12%、90.6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PSV、S/D偏高,PI、RI偏低,PSV、PI、RI、S/D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笼养黄颊长臂猿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分泌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月经周期监测可以有效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迁地保护中的繁育管理.本研究采取非损伤取样法收集了成都动物园1对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1年的粪便样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粪便中雌激素(E1G)、孕酮(P4)和睾酮(TEST)含量.经统计分析,发现雌性11个完整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酮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平均长度为(23.3±3.1)d(21~31 d),与据雌激素双峰间隔时间推算的月经周期(21.3±3.8)d间无显著差异性(Z=-1.562,P=0.133),也与据孕酮变化规律推算的(20.9±2.2)d间无显著差异性(Z=-1.693,P=0.101);此外,还发现雌性的卵泡期长度为(7.9±2.4)d,黄体期为(13.4±2.8)d.根据卵泡期雌激素变化规律,可以对雌性发情高潮期进行预判,并指导对黄颊长臂猿进行配种;也可以基于黄体期孕酮水平对雌性是否怀孕进行初步诊断.雄性粪便中睾酮未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变化,雄性睾酮与雌性雌激素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0.139,P=0.097).结果表明,黄颊长臂猿具有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月经周期;该雌性个体的月经周期比较明显,且具规律性;月经周期性的性激素指标可以对黄颊长臂猿乃至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不孕不育进行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清维生素D、HCY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82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次妊娠结局是否正常分为再次正常组(33例)和再次流产组(49例),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结果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3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测,比较3组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及血清25(OH)D、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A发生的影响因素,各个指标和RSA的相关性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法予以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SA的诊断价值.对再次流产组的流产胎儿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绒毛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25(OH)D、HCY水平.结果 再次流产组PI、S/D、RI值、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D、RI值与HCY水平上升、25(OH)D水平下降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与PI、S/D、RI值及HCY水平呈正相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I、S/D、RI及血清25(OH)D、HCY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827、0.849、0.804、0.834、0.813,联合检测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6.0%,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再次流产组胎儿绒毛染色体29例存在异常,20例正常;绒毛染色体正常与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25(OH)D、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S/D、RI值和HCY水平升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是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0岁-14岁儿童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骨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年龄<14岁的儿童骨折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份和月份的分布规律、骨折类型、骨折的原因以及其入院和出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085人,男性占比为70.71%.年龄组构成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89,P<0.001),男性和女性最多的分别是少年组(41.02%)和学龄组(44.65%).骨折人数随着月份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现双峰型变动趋势,最高峰均为5月份,第二峰分别在10月和9月份.男性和女性儿童骨折最多的部位均是肩部和上臂,分别占比34.71%和44.35%;主要原因均为跌落,分别占比64.95%和70.59%,骨折类型(x2=93.616,P<0.001)和骨折原因(x2=53.506,P<0.001)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患者通过门诊和急诊入院的比例分别为57.66%和39.67%,平均住院天数为6.40天,99.88%的人通过医嘱离院.结论 儿童骨折患者在性别、年龄、月份、骨折类型以及原因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不同个体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骨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0例射血分数降低(<40%)的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分别在基线0 d、6个月和12个月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入组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入组后1、3、6、12个月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2个月中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44)和无房颤组(n=76).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动超声图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作用及其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与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间的关系.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衰患者中新发房颤率为36.7%.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入组当天、6个月和12个月)、心动超声检查中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左心房容量(left atrial volume,LAV)和左心房容量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更高(P<0.05).NT-proBNP与E/A、E/E'、PASP、PCWP、LAV和LAVI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基线0 d的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能力最强,临界值取NT-proBNP≥2 357.5 pg/mL时,其预测新发房颤的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22~0.924,P<0.001).回归分析发现,仅NT-proBN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4,95%CI为1.08~1.43)(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预测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2023年青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varicella)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 2016-2023 年青州市水痘报告病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 年,青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 414 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5.43/10 万;2016-2019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3.00,P<0.001),2020-2023 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6.01,P=0.001,P<0.05).全年均有发病,每年 4-6月和 10 月至次年 1 月为发病高峰期.全市 13 个街道(镇、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云门山街道发病率最高(119 例,16.55/10 万),其次为经济开发区(32 例,6.32/10 万)和王府街道(72 例,5.88/10 万);庙子镇发病率最低(7 例,2.26/10 万).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发病较多的年龄组为10~<15 岁组、15~<20 岁组、20~<25 岁组,病例数分别为 74 例(17.87%)、130 例(31.40%)、64 例(15.46%),主要集中于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青州市 1~<20 岁人群水痘疫苗第 1 剂次接种率为94.80%,第2 剂次接种率为76.41%,其中1~<5 岁组第1 剂次和 5~<10 岁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较高,15~<20 组第 1 剂次、第 2 剂次接种率均偏低.结论 青州市现有的免疫策略改变了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使发病年龄后移,中学生和大学生是水痘疫情的高发人群,因此扩大水痘疫苗接种覆盖面和开展加强免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骨缺损骨折的静力学与模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骨缺损骨折的静力学特征以及固有和约束模态对内固定的影响.方法 首先基于CT图像建立伴有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倒三角空心钉(cannulated screw,CS)两种不同内固定装置的股骨颈骨折模型与股骨颈骨缺损骨折模型,然后模拟3倍体重载荷下,不同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位移分布及峰值以及模态下的位移峰值、频率以及固有和约束模态振型.结果 两种内固定方式下,股骨颈骨缺损骨折的内固定应力峰值(337.69 MPa,618.58 MPa)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模型(149.38 MPa,300.57 MPa),股骨头应力峰值(107.75 MPa,93.78 MPa)与位移峰值(5.244 mm,4.415 mm)也都高于股骨颈骨折模型[(95.73 MPa,85.64 MPa),(4.367 mm,3.478 mm)].在骨折类型相同的情况下,FNS内固定模型相比CS内固定模型具有更低的位移峰值以及更加均匀的应力分布.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振动对于内固定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约束模态的振型频率范围要小于固有模态.固有模态下FNS的位移峰值较CS降低了6.99%,约束模态下位移峰值降低了14.02%.结论 骨缺损会严重破坏内固定的力学环境,无论是普通骨折模型还是骨缺损骨折模型,FNS固定的静态与动态特性都要优于CS固定.临床治疗中要考虑股骨及内固定器械的固有、约束频率所产生的影响,避免因共振而造成内固定失效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使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观察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大脑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9 月—2023 年 3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4 例GDD患儿(实验组)和 34 例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收集其DKI和临床资料,经后处理得到DK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和径向峰度(Kr),比较两组各感兴趣区中不同参数的差异,将DKI参数与Gesell 发育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KI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D组半卵圆中心的MK值降低(Z=-2.723,P<0.01),丘脑的MK值和Kr值均降低(t/Z=-3.220、-3.128,P均<0.01),内囊前肢和后肢的MK值、轴向峰度值均降低(t/Z=-2.958、-2.573、-2.085、-2.403,P均<0.05),内囊前肢的Kr值降低(t=-2.155,P<0.05),额叶白质的MK值和Kr值均降低(Z=-2.177、-2.711,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内囊前肢的MK值、Kr值和内囊后肢的MK值与大运动能区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78、0.405,P均<0.05),内囊后肢的MK值与精细动作能区得分呈正相关(r=0.461,P=0.006).丘脑的Kr值诊断GD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 0.721.结论 GDD患儿存在大脑微结构的改变,DKI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 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血液样本在疾病筛查及诊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样品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化学结构信息,可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艾滋病毒感染、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瘤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提示该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疾病的快速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相结合,以定量法分析人外周血样品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等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和95.3%.采用ATR-FTIR光谱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血液样本红外图谱中1 653 cm-1(酰胺Ⅰ带)、1 558 cm-1(酰胺Ⅱ带)、1 506 cm-1(环基)和901 cm-1(磷酸二酯伸缩带)处的特征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血液样本的辨别准确率为8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2%.采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法对乳腺患者血液ATR-FTIR光谱进行识别,其灵敏度与特异度高达92.3%与87.1%此外,ATR-FTIR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方面,如细胞和组织学样本的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等.ATR-FTIR光谱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环境干扰、样本污染等挑战.未来,随着ATR-FTIR光谱技术的优化、发展,其有望在更多疾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