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主惊肝主风"理论探究小儿急惊风发病时辰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季节规律,每日发病常集中于下午(主要是16:00~16:59),现代医学对此暂无明确理论解释该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小儿急惊风发病理论的梳理,提出从"心主惊、肝主风"理论,结合时辰学说,对此现象从理论方面进行理解,并通过回顾性研究499例小儿热性惊厥发病时间做为辅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心主惊、肝主风"理论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防治意义,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小儿急惊风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择时刮痧缓解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刮痧缓解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择时组各40例,对照组刮痧时间为门诊任意时段;择时组依据子午流注理论将刮痧时间限定于申时(15:00~17:00).每5天刮1次,连续6次后评价效果.结果 治疗后择时组JOA评分、VAS评分及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择时刮痧,可有效提高缓解疼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0例,采用简单数字的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关沙拉嗪肠溶片1 g,口服,3次/d的基本治疗,对照1组给予上申时(13:00~15:00)中药保留灌肠;对照2组给予上亥时(21:00~23:00)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上卯时(5:00~7:00)中药保留灌肠.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中医症状、大肠粘膜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细胞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中医症状积分(腹痛、腹泻、脓血便)、大肠粘膜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1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2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因子水平及大肠黏膜情况,缓解临床症状;但是不同时辰灌肠导致其临床疗效有差异性,选卯时中药保留灌肠更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西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72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在当日申时子午流注开穴纳甲法所开的穴位上进行皮肤针叩刺,并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可明显降低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真实世界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节气与时辰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节气与死亡时辰规律.方法:采集2003年12月至2011年8月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40 681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死亡比例在节气、时辰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首次将中医时间概念引入到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结局当中,并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对其相关性进行机理探讨,为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提供一种借鉴方法.结果:40 681例患者中,有治疗结局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部分频数较高亚型)共36 547例,其中死亡386例,总死亡率为1.06%,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30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9.79%.患者在一年中大暑、寒露节气死亡比例较高,分别为6.67%、6.4%,冬季最低约为3%.一天中死亡比例最高的时辰是申时(23.82%)、酉时(21.78%).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时间规律是:一年中在夏秋季节死亡比例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一日之中金时(15点~l9点)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住院期间死亡的133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肿瘤患者死亡时间有一定规律,在卯时死亡风险较高,申时死亡风险相对较低.(2)临终症状表现,有26.3%的肿瘤患者神志不清;在神志清楚的患者中,疼痛症状发生率较高,达61.2%,其次为疲乏(57.1%)、胸闷气喘或呼吸困难(53.1%)等.(3)在死亡患者中统计发现,有39.1%的肿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6.9%的肿瘤患者有糖尿病史.(4)晚期肿瘤患者死亡时仍有36.8%的患者家属要求积极抢救,且晚期肿瘤患者发生猝死风险达10.5%.(5)晚期肿瘤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尿素均显著异常于正常人群,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表现及血液学检查均有一定特点,加强对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提升临终关怀的水平,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时辰理论探讨痴呆患者动态脑电图的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时辰理论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动态脑电图的量化指标,为诊断痴呆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取33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病例组,另招募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量表筛查和动态脑电图监测,依据中医时辰理论选取相关时辰的脑电图,比较两组脑电图各导联、位点的功率变化.结果:两组无干扰定标脑电图及辰时、午时、申时、酉时的双侧顶枕α波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位点的θ、δ波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子时睡眠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寅时α波功率和θ、δ波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辰时、午时、申时及酉时各时辰之间α波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辰结合脑电图定量分析,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电生理分析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脑电图θ、δ波功率增加明显,α波功率下降,子时睡眠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可以作为老年痴呆患者脑电生理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申时行调督熄风针法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申时(下午3~5时)行调督熄风针法联合西药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口服,1次/d,晨起顿服.治疗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方法同对照组)联合调督熄风针法治疗,调督熄风针法治疗时间为下午3~5点,1次/d,5次/周,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监测两组动态血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统计治疗后杓型血压患者比例,治疗前后统计血压负荷、晨峰血压(MBPS),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结果 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杓型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负荷、MBP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MBP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申时行调督熄风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可逆转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非杓型结构,降低血压负荷、MBPS,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与脏腑间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结合子午流注理论中气血在经络脏腑间的分布规律,分析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情况,探讨各脏腑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将测得的所有血糖数据按12时辰分别统计计算平均血糖(MBG)、评估血糖波动[血糖标准差(SDBG)]、低血糖指数(LBGI)、高血糖指数(HBGI),并分析各个时辰血糖情况与总体血糖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各时辰MBG以巳时(脾)最高,酉时(肾)次之;各时辰MBG与全天总体血糖之间的相关性:亥时(三焦)相关性最强,寅时(肺)次之.各时辰血糖波动SDBG以酉时(肾)最高,申时(膀胱)次之;血糖波动SDBG相关性分析中亥时(三焦)、未时(小肠)最强,寅时(肺)次之.LBGI风险最高点在子时(胆),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的在未时(小肠);HBGI最高点在巳时(脾),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在亥时(三焦).结论:MBG及HBGI最高点均在巳时(脾),酉时(肾)血糖波动最大,寅时(肺)在MBG、血糖波动、HBGI中均有重要作用,与全天总体情况相关性分析,MBG、血糖波动、HBGI相关性最强的时辰均为亥时(三焦),LBGI最高点亦在亥时(三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从全国33家三甲医院提取2001-2016年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其一般信息、诊断特征,联合用药及死亡时间规律.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0.29岁,男性多于女性;西医诊断频数较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恶性肿瘤、肠梗阻及贫血;中药功效联合西药药理可见,清热解毒剂与抗代谢细胞毒类药、免疫调节药、抗生素药之间联合使用频率较高;中药品种联合西药药品可见,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胸腺肽注射液之间联合使用频率较高;死亡节气以惊蛰与冬至比例最高(5.79%),小雪最低(2.43%);死亡时辰以申时比例最高(20.37%),寅时最低(2.43%).结论 结肠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高血压、糖尿病增加其患病风险,肠梗阻、贫血是其常见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者在申时死亡比例最高,寅时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