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镜下新型双极电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动物实验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款消化内镜下新型双极电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新型双极电刀与传统单极电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差异。离体动物实验分析二者对猪胃壁的纵向热损伤距离。活体动物实验比较二者行猪消化道黏膜下剥离术的整块切除率、切割效率等指标。结果:有限元模型表明,排除个体差异、手术操作因素的影响后,单极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长、宽、深分别为双极刀的1.08倍、1.12倍和1.23倍。离体动物实验表明,相同功率下通电1 s,双极刀对猪胃壁的的纵向热损伤距离为(433.25±42.58)μm,小于单极刀的(898.03±111.59)μm( t=6.740, P=0.003)。活体动物实验中,两种电刀系统的黏膜整块切除率均是100.0%。双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29.58±185.29)mm 2,所用切割时间为(164.37±96.27)s,单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09.70±167.35)mm 2,所用切割时间为(162.65±69.97)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该新型双极电刀在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安全有效,尚需临床消化道手术的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肺段切割术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不同肺段切割术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 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全胸腔镜手术下采用肺段切割术的不同为两组,其中采用肺段电刀切割术的52 例患者纳入电刀切割组,采用肺段机械切割术的52 例患者纳入机械切割组.对两组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电刀切割组手术时间[(238.74±52.98)min]长于机械切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切割组术中出血量[(60.54±11.76)ml]、术后 3d胸腔引流量[(453.73±118.47)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65±0.69)d]与住院时间[(5.91±1.26)d]与机械切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电刀切割组呼气流量峰值(PEF)[(3.42±0.37)l/s]、、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2.29±0.36)l]、用力肺活量(FVC)[(2.86±0.53)l]与机械切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切割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2%)与机械切割组(5.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胸腔镜手术下采用肺段电刀或机械切割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均可获得确切疗效,两组术式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时间及医源性创伤程度相近,但肺段电刀切除难度相对较大,可能会促使术中操作时间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高频电刀对混合痔外剥内扎切口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肛缘有三个大小均匀、相互孤立的混合痔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每位患者三个外痔处理分别采用高频电刀外痔切除剥离、手术剪外痔剥离电凝止血、手术剪外痔剥离压近或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应用自体对照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三组创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至创面完全愈合.三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皮瓣坏死率及创面愈合后平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中,正确合理应用高频电刀进行组织切割及电凝止血对切口愈合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能够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手术刀振动频率优化选择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声手术刀被广泛应用于腔镜以及开腹手术中,替代部分传统手术器械包括电刀等,完成软组织的切割止血.相较于传统手术器械,超声手术刀具有切割凝闭一体化、切割时间短、热损伤小、手术烟雾少等优势.目前国内厂家的外超声手术刀一般工作频率选择在55.5 kHz,但是关于该工作频率选择的理论研究基本没有相关报告.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定性的分析了超声手术刀的振动频率对超声手术刀的切割速度与凝固止血的影响,然后实际设计了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声手术刀系统,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超声手术刀切割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同时其对软组织的凝固止血效果越好.综合超声手术刀切割速度与凝固止血两方面性能优化,超声手术刀振动频率应选择为55.5 kHz.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2.5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 2.5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外科手术室100名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及防护现状;在5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分别在吸引管开口距电刀笔头约1 cm、5 cm、10 cm及20 cm处进行吸引,利用智能PM 2.5检测仪检测主刀医师口鼻处约5 cm范围内的空气中PM 2.5的浓度;观察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利用超声刀或高频电刀分离肝脏组织切割中的PM 2.5浓度在局部负压吸引前后的变化.[结果]89% 手术室医护人员接触手术烟雾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仅10% 的医护人员有较强的防护意识;负压吸引前,主刀医师口鼻附近PM 2.5浓度为148.95μg/m3,吸引位置距离切割位置1 cm、5 cm、10 cm及20 cm时,PM2.5浓度分别为4.53μg/m3、28.08μg/m3、93.78μg/m3与129.76μg/m3;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超声刀切割肝脏组织产生的PM 2.5浓度约为电刀切割的2倍,经距离切割处5 cm负压吸引后,超声刀、电刀切割肝组织产生的PM 2.5浓度分别减少了77% 、79%.[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外科手术烟雾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较低;局部负压吸引可明显降低手术烟雾中PM 2.5的浓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吸引管距离烟雾源头5 cm时为手术中最佳的吸引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85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的手术设计与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85例患者共87颗埋伏多生牙进行手术拔除,术前行CBCT检查,根据埋伏多生牙距离颊舌(或唇腭)侧皮质骨的距离,就近原则选择手术入路;以CBCT的测量尺测量埋伏多生牙的牙冠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的最大直径,根据牙冠颊舌向的半径,以其上方的牙槽嵴顶或邻牙釉牙骨质界为参照,确定拟去骨的上界、下界;自上下界连线的中点向近远中做水平垂线,水平垂线的长度为埋伏多生牙冠近远中向直径的1/2,即半径,确定拟去骨的水平向起止点;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电刀做梯形或弧形切口,切口保留龈乳头,用骨尺标记去骨的上界点、下界点及近远中点,从上界点与下界点连线的中点区开始向上下及近远中向去骨,去骨的范围略大于牙冠的半径,显露埋伏多生牙牙冠,以45°仰角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或超声骨刀将埋伏牙的牙冠牙体一分为二,分块取出牙冠及牙体组织,清理冲洗术区,缝合伤口,术后予以抗炎、消肿治疗,嘱术后24 h局部冰敷,流质饮食;备止痛药;术后7d复诊,检查伤口愈合并询问记录患者止痛药的服用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d伤口愈合良好,均予以拆线.颌面部无肿胀,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感染及麻木等并发症,其中58例患者未服用止痛药.结论 以CBCT对骨内埋伏多生牙定位,就近原则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使用骨尺精准定点去骨,分块拔除埋伏多生牙,可以达到微创精准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尿病患者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苏州院区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包皮环切术的89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切除包皮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n=36)、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n=53)。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化验和检查,控制血糖,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术中选择相应型号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切割、缝合包皮;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患者术中距离冠状沟0.5~1.0 cm处用组织剪剪去多余包皮,电刀严密止血后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2组患者均用纱布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术后2组患者均予以口服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 d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予以更换纱布和弹力绷带,之后每2 d更换1次,直至伤口愈合拆除纱布和弹力绷带为止。比较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记录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吻合器损伤龟头例数。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0(6.3,14.8) min]和平均术中出血量[1.0(1.0,2.0) mL]显著短于及少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28.0(23.0,33.0)min、2.0(1.0,5.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87、-3.884,P<0.05)。术后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伤口瘀斑8例(22.2%),高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2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18)。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术后伤口血肿5例(13.9%)、伤口感染5例(13.9%)、伤口全部裂开5例(13.9%),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0、0、0)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9、0.009)。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术后未出现伤口局部裂开,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1例(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伤口瘀斑较为常见可自行消退;增加弹力绷带层数基础上加压包扎2 d伤口血肿消失;针对伤口感染、伤口全部裂开,予以拆除全部包皮吻合器的钉和硅胶垫片后消毒、包扎,待伤口感染控制后,用可吸收线重新缝合;针对伤口局部裂开应用苯扎氯铵局部消毒。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吻合器损伤龟头。结论:术前经过严格筛选和沟通后的糖尿病患者行包皮环切缝合器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具有手术便捷和手术体验较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