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预防及处理压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预防及处理压疮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职的118名低年资护士符合入选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培训组[男2名、女57名,年龄(23.9±1.2)岁]和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组[男3名、女56名,年龄(23.5±1.3)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培训前采用培训小组自行制订的关于预防及处理压疮的理论试卷及操作要求考核2组护士,针对薄弱点制订包括3个主题的培训内容。常规培训组护士进行大课堂多媒体教学,每周针对1个主题进行1次授课,每次2 h。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组护士通过分阶段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模式实施培训,培训护士通过网络自主学习2周后进行现场多媒体理论及操作示教与互动。培训后再次对2组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2组护士对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评分及对培训相关内容满意度开放性问题的回答。通过培训小组自行设计的课程内容需求调查问卷,了解2组护士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情况。对数据行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培训前,常规培训组护士压疮预防和处理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78±11)、(83±10)分,与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组的(79±11)、(84±10)分相近( t=0.522、0.615, P>0.05)。培训后,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组护士压疮预防和处理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90±8)、(92±5)分,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组的(82±10)、(85±9)分( t=4.581、5.259, P<0.01)。(2)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组护士对培训模式、课程设计、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培训组( t=5.169、7.976、4.463, P<0.01)。2组护士均对培训内容满意,对课时及考核方式不满意。(3)培训护士对课程内容需求最大的为Ⅱ~Ⅲ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占81.36%(96/118)。 结论:情景浸润联合交互式培训通过灵活的培训模式、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显著提高了培训护士的压疮预防和处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得到培训护士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宗金鉴》经络辨证理论在中医外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作为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著作,集中医外科之大成,对于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也有着详实的论述,收录了大量疾病与处方,书中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划分到各个经络,进行经络辨证诊疗,是其一大特点.经络辨证在外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断病因、明确治法(恢复经络正常生理功能、指导引经药物的使用、同病异经异治、异病同经同治)、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脾主生肌理论探讨生肌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DFU在中医属"消渴"范畴,"生肌"是贯穿中医治疗DFU各个阶段的基本治则.对于"消渴"的治疗,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消渴"之名,言"此肥美之所发也",指出消渴的病位在脾,治疗消渴的关键是调节脾胃,若脾胃不和,机体代谢功能失常而引发消渴;"溃疡"属"疮疡"的范畴,《内经》中言:"脾主身之肌肉",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提出"脾主生肌"理论,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则体内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四肢,四肢筋骨肌肉无精微物质的充养则疮疡难以愈合,均强调了脾胃在治疗"消渴"和"疮疡"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的研究文献显示,现代医学对中药治疗DFU的机制研究多集中于促进创面愈合的角度,较为忽视中药调节血糖的功效,故该文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基于脾主生肌理论,从"消渴"和"生肌"两个角度综述生肌类中药治疗DFU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和开发治疗DFU的新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吴门医派外科辨治疮疡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流派,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辨治疮疡经验丰富,理法方药完备,在分析病因、辨证论治、预后调护等方面既与传统内科理论相联系,又形成了外科自身的诊疗特色,还结合吴门医派特点.吴门医派外科认为疮疡病机为气血不畅,辨证以阴阳为纲,结合经络辨证,治疗上强调清热凉血、滋阴降气,内外兼治,并重视顾护胃气.吴门医派外科辨治疮疡之学术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中医外科学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异病同治与青吹口膏在急性放射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脱屑、溃疡,并伴有灼痛、瘙痒等症状.对乳腺癌患者而言,其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延缓治疗进程并影响生存预后.急性放射性皮炎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而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简便经济之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从中医学角度而言,急性放射性皮炎与口疮的症状与病因病机相似,青吹口为治疗口疮之验方,本文旨在基于"异病同治"理论对青吹口膏治疗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经验总结,以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神农本草经》浅析黄芩在经方中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7/6
《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均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二者理论关系密切.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理论理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更为恰当.黄芩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描述其功效为"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在《伤寒杂病论》中,主治诸热时,多配伍柴胡、黄连,以小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治疗黄疸时,常配伍柴胡,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多配伍芍药、黄连,以黄芩汤、葛根芩连汤为代表方.主治恶疮疽蚀时,多配伍半夏、黄连,甘草泻心汤是代表方剂.以《神农本草经》推敲医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和临床来理解《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所载功效,是学习两部经典著作的正确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箍围法的历史源流及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箍围法是中医疮疡外科的重要外治法之一,古代医家提出这一外治疗法可运用于各类疮疡的初起、成脓、溃后三阶段,并强调应首辨阴阳.现代医家提出的"四畔理论""护场理论"及"炎症浸润带"三个概念与箍围法密不可分.搜索《中华医典》中有关箍围法的古籍文献资料,系统梳理箍围法在中医疮疡外科的历史源流,结合箍围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可为中医疮疡外科及西医慢性创面修复学科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1例药液外渗致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总结1例药液外渗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实施基于伤口评估三角的结构化护理措施;结合疮疡理论,确定中医护理干预时机;采用铜砭刮痧,促进伤口气血运行;采用火龙罐综合灸,促进伤口新肌再生.在多学科专科护理小组合作下,经过59 d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创面完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升丹的历史追溯与现代药理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升丹是中医外科提脓祛腐之要药,传承千年且临床疗效确切,常应用于疮疡后期,疮已溃破,腐肉不脱,新肉难生之时.本文针对升丹的中医认识、药理、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升丹更加规范全面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