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老化的皮肤影像检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皮肤光老化影响美观且与皮肤肿瘤相关,对光老化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非常重要。组织病理是光老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有创,不宜重复使用,不利于光老化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皮肤影像技术可在体、实时、无创地实现二维或三维图像分析,能够补充皮肤光老化的视觉评估。本文综述皮肤镜、反射共聚焦显微镜、皮肤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评估光老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8.3±8.5)岁(范围:19~66岁)。右侧22例,左侧8例,均为单侧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2.1±1.4)d(范围:1~7 d)。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技术行镜下缝合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估踝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6±2.2)个月(范围:12~2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诉长时间运动后跟部紧张不适感,经拉伸和理疗后完全缓解,1例患者诉单足提踵无力,经反复提踵功能练习后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 M(IQR)]由术前的6(5)分降至0(1)分( Z=6.512, P<0.0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0.6±8.3)分升至(96.3±4.8)分( t=-29.774, P<0.01);ATRS由术前的(61.7±7.8)分升至(97.1±2.3)分( t=-53.661,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7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30/30)。 结论: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既保证了跟腱断端缝合的质量,又可避免腓肠神经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肤疾病超声检查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皮肤疾病精准诊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以高频超声为代表的无创诊断技术在皮肤病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近年来频率为20~75 MHz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的分辨力大大提高,可清晰地显示皮肤各个层次和皮肤附属器等细微结构。其中,频率为20~30 MHz称为甚高频(very high-frequency),频率为30~75 MHz称为超高频(ultra-high-frequency) [1]。与其他皮肤成像技术如皮肤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相比,皮肤超声具有多尺度成像的特点,通过不同频率的切换,既可以显示皮肤表皮及真皮层的信息,还可以显示皮下组织等深部结构的信息,尤其是皮肤病变的纵向深度信息,如病灶浸润的深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面对皮肤病学对无创诊断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实时、便捷、高分辨力、多尺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3,4],越来越受到广大皮肤科医师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透析患者钙化防御的诊断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钙化防御是一种多见于透析人群、具有潜在致死性的血管钙化综合征,以全身多部位持续性疼痛、溃疡或坏死等皮肤损害为临床表现特征,病情进展迅速。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钙化防御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和近年的临床经验,对钙化防御诊断现状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识别该类疾病,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下颌骨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采用下颌骨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骨折复位的2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5岁;左侧髁突骨折11例,右侧13例,双侧4例。术中于下颌骨后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度为2~3 cm,平行于面神经走行钝性分离,直接穿过腮腺及咬肌,不必刻意解剖面神经,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以2块4孔钛板复位固定骨折断端。于术后3 d及3~6个月期间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容包括:术后血肿、术后感染、神经损伤、涎瘘、最大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瘢痕情况等。结果:28例患者骨折断端均复位良好,无神经损伤,涎瘘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取出钛板。所有患者出院时张口度为1.5~3.8 cm,平均3.1 cm,较手术前(0.5~2.0 cm,平均1.2 cm)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开口时颏部稍偏向患侧,术后配合颌间弹性牵引3~5 d,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张口口形均基本正常。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瘢痕均不明显,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所有患者于术后3~6个月拍摄术后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结论: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对于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方法简单、高效、快捷,不需要解剖面神经,不仅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损伤面神经的可能性,而且术后瘢痕也较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创小切口辅助克氏针操纵杆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辅助克氏针操纵杆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为(4.62±1.92)岁。患儿均采用小切口辅助克氏针操纵杆技术撬拨复位肱骨外髁骨折。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骨折有无再移位、神经损伤、感染、骨折愈合时间、肘内外翻畸形发生、肱骨小头坏死等,末次随访采用Dhillon肘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解剖复位,无一例出现中转延长切口。手术切口长约(2.01±0.25)cm,范围为1.5~2.5 cm;手术时间为(33.06±9.07)min,范围为15~60 min;平均术中出血约5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所有骨折均得到愈合,时间为(8.5±2.6)周,范围为8~16周。术后1例患儿出现针尾皮肤激惹,予以清创拔除克氏针,于门诊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3例出现局部皮肤隆起,活动时有疼痛,克氏针取出后症状完全消失;24例影像学上观察到外髁"骨刺"。末次随访按照Dhillon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35例,良1例,优良率100%,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连、肘内外翻畸形、肱骨小头坏死等。结论:微创小切口辅助克氏针操纵杆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效果良好,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瘢痕小、术后美观,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应用一种新型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技术适用于就诊时未发生大面积皮肤发黑坏死、可耐受手术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手术步骤及要点:(1)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确定炎性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分界线;(2)沿脓肿波动感最明显的部位切开脓腔,长径3~4 cm,短径1~2 cm;(3)从主切口向感染外缘潜行分离清理坏死组织,每分离3~5 cm作一梭形切口,长径2~3 cm,短径约1 cm,潜行分离直至正常组织处,各相邻切口间挂软管对口引流;(4)各相邻边缘切口间均作潜行分离并挂软管引流,形成“防火带”;(5)反复冲洗创面;(6)如果感染侵及直肠,酌情行结肠造口。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进行了急诊手术清创治疗。结果:1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1例行多次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2(11~46)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43(28~75)d。除了1例外伤患者,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肛门功能损伤,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中位随访136(115~413)d,无复发。结论:基于保留皮肤的“防火带”式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不造成明显肛门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asquelet技术重建创伤性掌指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重建创伤性掌指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我们共收治27例创伤性掌指骨缺损患者,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该技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将骨水泥代替缺损骨植入并进行固定,根据血管、肌腱及软组织损伤情况行相应的修复;第二阶段,打开诱导膜,取出骨水泥,取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根据门诊随访及影像学数据得到骨愈合时间、骨吸收、骨感染情况,使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第一阶段术后3例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第二阶段手术时行皮瓣修复;2例放弃第二阶段的植骨手术;2例取髂骨区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25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5个月,两阶段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55 d,植骨后平均3.5个月得到坚强的骨愈合,无骨感染情况,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均为末节植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Masquelet技术用于治疗创伤性掌指骨缺损疗效确切,是治疗创伤性掌指骨缺损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烧伤伤情的准确评估复杂而困难。一些新型皮肤成像技术,如高光谱成像、单边磁共振成像、激光多普勒灌注成像等的出现,已使关于烧伤伤情评估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成像技术及医学影像学的不断进步,数字X线摄影、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在评估烧伤伤情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有关烧伤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仍较少,这可能源于用于烧伤评估的成像技术及诊断经验在部分医疗机构普及还不全面,且与烧伤相关的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各种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求各种成像技术在烧伤伤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央型22q11.2缺失综合征8例的遗传学诊断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LCR22B/C~D型的中央型22q11.2缺失综合征胎儿的妊娠结局及产后临床表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确诊为中央型22q11.2缺失的病例,分析胎儿产前影像学表现、父母CMA验证结果、妊娠结局及产后临床表型。结果:共纳入8例中央型22q11.2缺失病例,其中6例为LCR22B~D型22q11.2缺失,2例为LCR22C~D型22q11.2缺失。6例LCR22B~D型22q11.2缺失中有3例超声提示心血管系统异常(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提示泌尿系统异常(胎儿右肾异位);2例LCR22C~D型22q11.2缺失超声提示羊水过少合并生长受限、胎儿颈后皮肤层增厚,均为非特异性影像学表现。6例进行了父母CMA亲本验证,均遗传自父母,其中5例继续妊娠至足月,产后随访患儿体格与智力发育均未见异常,1例因胎儿右肾异位选择终止妊娠;2例未进行父母CMA验证,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上述研究的LCR22B/C~D型的中央型22q11.2缺失综合征不同于经典的22q11.2缺失综合征,其遗传信息主要来源于父母,产前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和泌尿系统异常,出生后体格及智力发育均未见异常,应为父母提供客观的产前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