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皮肤消毒剂对层流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消毒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种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与0.5%碘伏消毒液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维护CVC,对照组采用0.5%碘伏消毒液维护CVC。每周换药1次,连续维护3周,根据导管处伤口情况换药,并记录每次换药原因及每次换药所需时间,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维护时间、换药原因、换药间隔天数及导管伤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皮肤待干时间和护士换药时间分别为(0.62 ± 0.10)、(11.67 ± 0.33)分钟,对照组分别为(1.97 ± 0.18)、(14.48 ± 0.33)分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044、57.296, P<0.01),2组在换药间隔天数、CVC导管伤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与0.5%碘伏消毒液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CVC导管维护中均有良好的皮肤消毒效果,并且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皮肤待干时间更短、护士换药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服及吸入高浓度戊二醛致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戊二醛是一种易挥发的刺激性醛类有机化合物,属于高效消毒剂,对眼、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黏膜蛋白质变性液化坏死。本文对1例口服及吸入高浓度戊二醛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分析,探讨高浓度戊二醛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为标准修订、规范静脉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医院采用"静脉导管维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放问卷759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740家医院中,分别有737家(99.6%)、621家(83.9%)、634家(85.7%)、373家(50.4%)、245家(33.1%)医院开展了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PORT)、中长导管(MC)维护技术,三级医院开展PICC、CVC、PORT、MC维护技术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83家医院(93.9%,583/621)PICC在治疗间歇期常规1周维护1次,351家医院(94.1%,351/373)PORT治疗间歇期常规4周维护1次,476家医院(64.6%,476/737)静脉留置针72~96 h更换1次;492家医院(79.2%,492/621)PICC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MC多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留置,有105家医院(42.9%,105/245)。多数医院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维护时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75%乙醇溶液和碘伏,但仍有18.4%~52.6%的医院使用未被推荐的安尔碘或仅75%乙醇溶液。患者发生静脉炎时,525家医院(70.9%,525/740)使用水胶体敷料;患者发生渗出或外渗时,分别有414家(55.9%,414/740)和332家(44.9%,332/740)医院使用水胶体敷料和纱布敷料。 结论:我国静脉导管维护技术开展广泛,基本符合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专用护理包有待在临床推广应用;皮肤消毒剂的选择不够规范,中长导管维护和并发症的处理相关标准、规范亟待制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洗必泰用于PICC维护皮肤消毒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应用洗必泰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维护的两种消毒手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长期住院、PICC维护周期大于1个月的带管患者,PICC维护中皮肤消毒剂均为洗必泰,其中2017年1~3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小Z字型反复摩擦结合环形手法(Z+O);4~6月患者为试验组,采用大Z字型反复摩擦结合上下左右手法(Z+#),统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为4.7‰,对照组为3.8‰, χ2=0.000, P=1.000)。 结论:两种洗必泰消毒手法都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与(Z+O)手法相比,(Z+#)手法能够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方便护士操作,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而且增加患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暴发原因与流行病学特征,为炭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根据全民健保系统报告的炭疽疑似病例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n = 83)。采集病例皮肤焦痂涂抹物、病牛组织、屠宰场地土壤样本及屠宰器具涂抹物,分别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病原菌分离培养。炭疽判定标准参照《炭疽诊断》(WS 283-2020)进行。 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皮肤炭疽病例1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2例,确诊1例(Real-time PCR检测阳性且分离出1株炭疽芽孢杆菌)。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次疫情传染源为病牛,传播途径为屠宰病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牛产品,患者主要是从事牛屠宰或牛产品收售相关职业。实验室共收集样本84份,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13份、环境样本64份、牛肉样本7份。PCR检测结果阳性36份,阳性率为42.86%(36/84)。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标本阳性率为100.00%(13/13),环境样本阳性率为29.69%(19/64),牛肉样本阳性率为4/7。共分离到8株炭疽芽孢杆菌,其中环境标本6株、疑似病例1株、牛肉1株,总检出率为9.52%(8/84)。排查密接者83人,对涉疫的13个家庭用含氯消毒剂(5 000 mg/L)进行喷洒消毒(200 ml/m 2),累计消毒涉疫家庭40户次,消毒面积约10 765 m 2,焚烧处理疑似污染衣物45件,对152件厨具进行了浸泡处理。 结论:屠宰染疫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产品为本次皮肤炭疽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市场监管,深化畜间防疫,开展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是预防炭疽发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时加温皮肤消毒剂对置管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时加温皮肤消毒剂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穿刺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时间段使用的不同消毒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加温组在PICC穿刺前将消毒剂加温至37℃后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采用室温消毒剂,比较两组患儿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长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加温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0.2%(65/81)比66.7%(56/84)],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45.0±9.0)min比(48.4±1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温皮肤消毒剂可以提高早产儿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长,未增加导管相关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低温下对物体表面的杀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一种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40℃低温环境中的消毒效果,为低温消毒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低温条件下环境表面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原液含量为37 g/L,pH值为5.03.该消毒液在-40℃下放置>8 h后无析出,无结晶.在-40℃低温冷库中,原液喷洒作用30 min,对织物样片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原液按10 mL/m3喷雾作用60 min,对玻璃表面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3.00.该消毒液原液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为无毒级,对小鼠无致微核作用.结论 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在-40℃低温下可杀灭环境表面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实际无毒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一种多肽生物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研究一种多肽新型生物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某多肽新型生物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5 500 mg/L的该多肽生物消毒剂溶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该消毒剂最高使用浓度5倍溶液对大鼠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均>5 000 mg/(kg·bw),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未见皮肤变态反应;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致畸指数<10.结论 该多肽生物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无刺激性和致突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性能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检测一种免洗速干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及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理化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检测该消毒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杀灭性能及其安全性.结果 该手消毒剂以过氧化氢和乙醇为主要复合杀菌组分,过氧化氢含量为1 470 mg/L,乙醇含量为体积分数80.1%.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用0.5、1.0、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6.00,对白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手擦拭消毒,作用 1 min对手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0.该手消毒剂密封包装经 37℃储存 3个月,其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均<10%;该手消毒剂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属无刺激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鼠的毒性属实际无毒;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结论 该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均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其储存性能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一种新型口腔黏膜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一种口腔黏膜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口腔黏膜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液为电解产生,其原液含有效氯120 mg/L.该口腔黏膜消毒液原液作用10 s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念珠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原液作用30 s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肠道病毒71型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原液对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急性眼刺激试验强度为无刺激.结论 该口腔黏膜消毒液对多种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真菌均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