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临床病例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孙伟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思路和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6 年01 月—2022 年05 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伟教授门诊就诊的DKD患者,纳入有2 次及以上复诊记录且疗效显著、病例资料完整者,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运用SPSS 26.0 和SPSS Modeler18.0 进行频数分析、药物类别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方药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处方 300 首,用药 152 种,药物类别 18 种,累计用药频次为7 653 次,用药频次≥120 的中药有26 种,其中使用频次前7 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300 次)、杜仲(300 次)、炒白术(300 次)、虎杖(299 次)、石韦(299 次)、苏梗(299 次)、郁金(298 次);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清热药(29 次)、补虚药(18 次)、利水渗湿药(15 次)、祛风湿药(13 次)、活血化瘀药(12 次);药性频次前 5 位的分别是平(39 次)、温(32 次)、寒(31 次)、微寒(22 次)、凉(13 次);药味频次前 5 位分别是苦(73 次)、甘(68 次)、辛(59 次)、涩(11 次)、淡(10 次);药物归经前5 位分别是肝经(84 次)、肺经(57 次)、脾经(55 次)、肾经(47 次)、胃经(46 次).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截距为20 时,可以将高频次药物分为7 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二项关联排名前3 位的分别是炒白术-黄芪、杜仲-黄芪、炒白术-杜仲,三项关联排名靠前的核心药对分别为炒白术-黄芪-杜仲、石韦-苏梗-虎杖.结论:孙伟教授临床治疗DKD的药物多选用甘温、苦寒类药物,治则为益肾健脾、清利活血、和络泄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阮诗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五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兼顾其标,是以为治.主要治法为疏风透邪,尤重风药;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疏达肝气,调肝消浊;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理脾益肾,收敛固涩.临证应灵活遣方用药,多法并用,主次分明,组方轻灵平和,方能药到病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孟庆良基于浊瘀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痛风的病因为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病理基础为痰浊和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浊瘀痹阻为标,脾肾不足为本.临证从"浊瘀"立论,以泻浊化瘀为总法,将调益脾肾、培补正气贯穿治疗始终,注重内外配合增强疗效,辨证运用清热祛湿,补脾益肾等治法,方选自拟痛风汤.痛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因湿热搏结于关节而致局部红肿、发热伴剧烈疼痛,故在治疗上主要选取泻化湿浊药物,配合活血行气之品,促进湿浊泻化,缓解疼痛;痛风缓解期虽少有疼痛症状,但由于瘀血阻络,湿浊瘀互结,深居筋骨关节,局部则出现肿胀畸形,因此治疗宜以扶正为主,兼化瘀之法,通过补益人体正气,推陈致新,促进瘀结之溶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2021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达到5. 37 亿,预计到2030 年和2045 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 5.8 亿和 7 亿[1]. 约 20%~4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KD),其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逐渐进展为持续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该病在西医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等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而中医认为,DKD以消渴病为基础,继而引起 "尿浊" "水肿" "肾劳" "关格"等肾病相关病症[2]. 其病位涉及多脏腑的虚损,尤以肾脾为主,根据脾肾相生相克的关系,治疗上主张以脾代肾,以脾护肾[3]. 中医药益肾化湿颗粒以李东垣《脾胃论》中 "升阳益胃汤"原方为底,既能健脾生胃、祛风除湿,又可清热除湿、去浊升阳,故虽未见"治肾"而能"益肾",益肾化湿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然其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4]. 本文拟对益肾化湿颗粒治疗DK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大,患者难以坚持服用.目的 评价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2 年 6 月—2023 年 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 102 例PCOS-I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2∶1 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8)、对照组(n=34).试验组以益肾祛浊方治疗,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FSH、睾酮、抗苗勒管激素];糖脂代谢指标;BMI、腰臀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基础体温排卵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有生育需求患者 13 例,妊娠 5 例,对照组有生育需求患者 5 例,妊娠 1 例.治疗后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围少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T、尿酸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U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低血糖、乏力、胃脘不适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8,7.35%)低于对照组(15/31,48.39%)(χ2=20.404,P<0.001).结论 益肾祛浊方调节激素失衡、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二甲双胍相当,对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且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二甲双胍,鉴于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对益肾祛浊方有更好的耐受度和接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大鼠蛋白尿的治法包括益肾活血法、培本固摄法、益肾祛风法、益气活血祛湿法和凉血泄浊解毒法等,代表方药包括健脾益肾活血方、参地颗粒、扶正祛风方、芪龙通肾方、复方蛇龙胶囊等.中药活性成分也具有改善MN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包括生物碱类、多酚类、萜类、黄酮类等.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抑制肾小球足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机制,从而发挥治疗MN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2)中药复方治疗MN的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和疗效判定标准;(3)中医药治疗MN蛋白尿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今后,可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促进成果转化,并进一步研究中医药防治MN蛋白尿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邹氏肾科由邹云翔教授创建于1954年,1955年邹云翔教授于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中医肾病疗法》中提出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旨——"补益肾元",此后邹氏团队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逐步构建邹氏肾科"补益肾元"理论体系,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治肾医术.该理论体系基于对肾与"肾元"的生理病理认识,创新性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肾劳"新病名;首先提出"肾元不足"的发病主因,以及"药物伤肾""风毒伤肾"等病因新观点;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是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归纳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制定了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全国辨证标准.在治疗方面,该理论体系提出治肾总则为:治病求本,补益肾元;以肾为主,兼顾五脏;运行血气,久病和络;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和法缓治,以平为期.建立治肾四大新法,即基于"补益肾元",联合清热利湿、活血渗湿、泄浊通络、祛风解毒四法.挖掘出补益肾元很有效的冬虫夏草、紫河车、鲍鱼三个单味药,以及菟丝子-制首乌、生黄芪-山萸肉、金蝉花-大黄三组对药,并开发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参乌益肾片".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指导肾病临床诊疗,在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中提高了临床疗效,惠及了广大肾脏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王小琴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管窥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王小琴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诊治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王小琴教授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中医核心病机,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热毒、水湿、痰浊、瘀血,脉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总治则为补肾健脾、祛瘀通络,早期以养阴益气,补肾填精为主,常以参芪地黄汤加减;中期在扶正固本基础上,针对兼症辨证论治,如无明显浮肿,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如浮肿伴大量蛋白尿,常选用实脾饮加减;晚期以益肾健脾,调和阴阳,化湿泄浊为主,常以补肾泄浊之肾元颗粒联合自拟益气健脾、活血泄浊方加减治疗.文章归纳总结了王小琴教授运用经方加减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独特辨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马骥肾气丸法辨治肾病综合征经验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理损伤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水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马骥教授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临证经验.强调肾病综合征属《金匮要略》水气病之少阴正水,五脏辨病论治属中医肾脏疾病范畴,予肾气丸最为相宜,即辨病为先、专病专方.肾气丸法为本虚标实之肾病综合征而设,临证当详辨症情、推究病机、察其阴阳,对标实证更应细考其水、瘀、毒之因,采取补肾利水、化瘀解毒等法,即病证结合,审机参变.肾气丸法具体应用包括: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予离明肾气汤主之;脾肾气虚证治以补脾益肾、助阳化气,予复元固本汤主之;阴阳两虚证治以滋补肝肾、益阴泄浊,予六五地黄汤主之;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予加减复元固本汤合二至丸主之.肾气丸法的思维特色为:阴阳互济,兼顾体用;益肾为主,兼顾他脏;益肾利水,兼顾瘀阻.结合临床医案对马教授肾气丸法辨治肾病综合征经验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