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93在PCOS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稀发排卵/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伴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影响着全世界5%~11%的育龄期女性[1],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降低女性生育率的重要原因[2].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育龄女性PCOS患病率增加了 3.6%.由于PCOS的异质性,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排卵期女性用自然周期、改良自然周期或人工子宫内膜制剂进行一次冷冻胚胎移植后活产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研究,研究对象为18~45岁的排卵期女性,受试者按照1:1: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改良自然周期组或人工周期组.由于研究干预措施的性质特殊,故本试验不设盲.自然周期组不使用雌激素、孕酮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改良自然周期组使用hCG来触发排卵;人工周期组使用口服戊酸雌二醇(从月经第2~4天开始,每天8 mg)和阴道孕酮(从子宫内膜厚度≥7 mm开始,每天800 m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存活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促排卵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率逐年升高.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胎死亡后,存活胎神经系统受损是影响新生儿及婴幼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研究存活胎神经系统受损的机制及有效地监测存活胎可能发生的脑损伤,对预防严重脑损伤并发症至关重要,也是妊娠期管理和分娩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通过识别sIUFD存活胎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监测手段和宫内治疗,制定相应的分娩方案,以减少存活胎不良神经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研究报告的结局指标,为建立PCOS的临床核心指标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9年1月1日-2023年11月15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COS相关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并对提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床研究951篇(包括中文文献915篇、英文文献36篇),涉及患者86 369例,确定结局指标221个,总频次为8 991.分析显示,常用结局指标包括激素水平(如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临床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中医证候积分、卵巢体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但指标选择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部分指标与临床需求脱节,缺乏对远期预后和安全性的关注.结论 中医药治疗PCOS临床研究报告的结局指标存在指标差异大、主次指标不明确、指标描述混乱、测量工具选择多样、缺少针对特定人群的指标等问题,导致同类研究组合困难、无法合并分析,不能为临床提供高级别的循证证据,亟需构建中医药治疗PCOS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滋阴补阳方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PCOS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滋阴补阳方序贯法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26例,简单随机(抽签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联合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西药治疗,中西联合组联合滋阴补阳方序贯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卵巢储备指标、卵巢及卵泡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持续随访1年,记录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联合组总有效率(93.7%)高于西药组(81.0%),两组中医症状各积分均降低且中西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抑制素B、抗苗勒管激素(均降低且中西联合组低于西药组,两组卵巢体积、AFC均下降且中西联合组(5.18±0.84mm、8.63±1.27 个)低于西药组(5.83±0.57mm、10.45±1.82 个)(均 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西联合组(4.8%)与西药组(1.6%)无差异(P=0.310);随访1年内,中西联合组排卵率(88.9%)和妊娠率(39.7%)均高于西药组(71.4%、22.2%)(均P<0.05).结论:滋阴补阳方序贯法结合西药治疗PCOS提高了患者临床症状和卵巢储备功能改善程度,提高了治疗后排卵和妊娠率,用药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尤昭玲教授治疗轻中度宫腔粘连所致复发性流产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宫腔粘连是现代社会导致女性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尤昭玲教授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建立宫腔粘连的评分标准,通过判断宫腔粘连的不同程度决定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中西诊疗方案.对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提出带粘速孕,顺应月经的生理周期,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论治宫腔粘连所致复发性流产,提出既需孕前调理助孕(月经期活血行气、清热化瘀;卵泡期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排卵期温阳行气),同时也要注重孕后保胎,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济而有效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夫精IUI助孕的2266对夫妇的第1个IUI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人工授精的次数分为单次IUI组( n=2158)和双次IUI组( n=108),分析两组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差异。根据是否行促排卵治疗及促排卵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自然周期组( n=1163)和促排卵周期组( n=1103)。根据促排卵药物不同,促排卵周期组又分为克罗米酚(clomiphene,CC)/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亚组( n=324)、来曲唑(letrozole,LE)/LE+hMG亚组( n=670)和hMG亚组( n=109)。对比分析不同组间IUI助孕结局。 结果:①单次IUI组和双次IUI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双次IUI组的医疗花费明显多于单次IUI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786.06±173.80)元比(3 172.99±174.91)元, P<0.001]。②女方因素、男方因素、不明原因不孕、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的单次IUI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次IUI组中,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两比较检验显示,单次IUI者,女性因素不孕与不明原因不孕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单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4.0%(145/1039)]高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8%(87/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双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意义( P=0.774)。③CC/CC+hMG亚组和LE/LE+hMG亚组的临床妊娠率[13.9%(45/324)、14.6%(98/67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9%(92/1163)],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CC/CC+hMG、LE/LE+hMG促排卵是IUI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95% CI)=1.794(1.216~2.647), P=0.003; OR(95% CI)=1.892(1.382~2.589), P<0.001]。 结论:双次IUI与单次IUI在临床妊娠率相似,但双次IUI治疗费用高,故不建议进行双次IUI。促排卵治疗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其中以LE/LE+hMG临床妊娠率最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VF/ICSI促排卵周期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1例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经阴道获卵困难患者的取卵技巧,以降低IVF/ICSI周期取消率。 方法:报道1例IVF/ICSI周期中经阴道取卵联合经腹部取卵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阴道超声监测反复未探及右侧卵巢,使用促性腺激素第5日后出现右下腹腹痛。结合既往阑尾切除手术史,考虑存在因盆腔粘连所致卵巢位置高,并随后经腹部超声予以证实。取卵术式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联合经腹部穿刺取卵,左右卵巢分别获得成熟卵子各2枚,ICSI授精后最终获胚4枚,移植后生化妊娠。结论: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取卵,相对安全、有效,可以获得和常规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类似的临床结局;对于经阴道取卵困难的IVF/ICSI女性,可以尝试选择经腹部超声取卵。在IVF/ICSI周期中,需要提高病史询问、进周期前评估和促排卵监测、取卵及胚胎移植等各关键环节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宏玥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PCOS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前期治疗方案相同,后期促排卵治疗方案中,对照组给予H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睾酮(T)]、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并记录其治疗周期内排卵率、妊娠率及随访6个月的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H、LH、E 2、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且观察组FSH[(1.85±0.45)U/L]、LH[(9.86±1.47)U/L]、E 2[(81.25±10.47)pmol/L]、T[(1.75±0.26)n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47)U/L、(12.58±2.14)U/L、(109.25±27.14)pmol/L、(3.58±0.76)nmol/L]( t=5.90、7.48、6.87、16.27,均 P < 0.001);两组患者ED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 < 0.05),且观察组[(3.12±1.4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9)cm/s]( t=21.14, P < 0.001);两组PS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均 P < 0.05),且观察组[(13.36±2.01)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2.47)cm/s]( t=4.21, P < 0.001);两组PI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9.09±1.58)mm]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42)mm]( t=2.28, P < 0.05),排卵率[88.24%(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36/51)](χ 2=4.85, P < 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率、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难治性PCOS效果理想,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同时恢复卵巢基质血流动力学状态,还可提高排卵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