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八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定量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8例eGBM患者的MRI图像,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信号、瘤周水肿、邻近脑膜侵犯及强化特点,并分析其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颞叶者3例,额叶3例,顶叶2例。6例病灶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位置表浅,3例位于深部白质。3例病变内明显囊变,4例病变内可见坏死,1例无囊变坏死。1例病变周围无水肿,5例呈重度水肿,2例呈中度水肿。4例病变邻近脑膜受累,1例室管膜受累。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软脑膜播散转移。8例eGBM患者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7.15×10 -4 mm 2/s,较对侧降低17.6%。MRS显示2例患者病变内胆碱/NAA分别为5.27、0.81。PWI显示2例患者病灶rCBV分别为3.51、3.32 ml/100 g,分别较对侧增高36%、29%;rCB F值分别为31.5、82.1 ml·100 g -1·min -1,分别较对侧增加49%、203%。 结论:eGBM具有发病部位表浅,易囊变,但囊壁不光整且厚薄不均,肿块边界清楚,邻近脑膜易受累并出现脑膜尾征,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等特点。ADC值、PWI及MRS可为肿瘤的术前分级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SC-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脑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DSC-PWI图像,重点分析其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变化,归纳其特征。结果: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灌注不足16例,rCBF明显减少、rCBV减少、MTT延长、TTP延长,包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大血管病变7例,小血管病变5例;侧支循环形成9例,包含代偿良好3例,rCBF正常、rCBV正常、MTT延长、TTP延长;代偿不良6例,rCBF减低、rCBV正常或增加、MTT延长、TTP延长;血流再灌注3例,rCBF正常或轻度增加、rCBV增加、MTT缩短或正常、TTP缩短;过度灌注3例,rCBF显著增加、rCBV显著增加、MTT缩短、TTP缩短。结论:DSC-PWI能够可靠地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硝酸甘油组(X组)和米力农组(M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 -1·min -1,X组持续静脉泵注硝酸甘油0.5~1.5 μg·kg -1·min -1,维持CVP<5 cmH 2O。术中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10 μg·kg -1·min -1维持MAP 60~90 mmHg,必要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8~16 μ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 1)、气腹建立后(T 2)、CVP达目标值后5和30 min(T 3和T 4)、CVP恢复正常值后5 min(T 5)和术毕(T 6)记录左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BVm)、颈内动脉分钟血流量(IBF)、CO和CI。记录术野评分、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出入量和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X组比较,M组T 3-5时CO、CI、IBVm和IBF升高,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术野评分升高( P<0.05);2组各时点术中液体出入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硝酸甘油CLCVP而言,米力农CLCV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相对残余功能达峰时间对成人烟雾病血管搭桥术后脑梗死的预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寻找可预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83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其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最佳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3例患者中,脑梗死组11例,无脑梗死组7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起病类型、手术侧别、Suzuki分期,以及后循环是否受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前CT灌注成像参数中,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患者的相对脑血容量(中位数)(1.18对比0.94, P=0.002)、相对平均通过时间(2.79±0.58对比1.66±0.69, P<0.001)和相对残余功能达峰时间(rTmax,中位数)(3.18对比1.59,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对脑血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rTmax为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6.61,95% CI:1.95~687.23, 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rTmax预测成人烟雾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95% CI:0.93~1.00, P<0.001);其最佳阈值为2.104,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847。 结论:rTmax增大可能能够预测成人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灌注成像评价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烟雾病(MMD)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AS治疗的38例(42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CTP及DSA检查,分别测量术区皮层、对侧镜像区及脑干手术前、后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计算相对参数值(rCBF、rCBV、rMTT、rTTP),比较手术前、后脑灌注变化及各参数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效能;依据术后DSA显示的侧支血管形成程度将手术半球分为富侧支血管组半球与乏侧支血管组半球,探讨2组间灌注改变差异。结果:42侧手术半球术后灌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rCBF值较术前明显升高,rTTP及rMT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各参数中rTTP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7),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8%。26侧手术半球被归为富侧支血管组(61.9%),16侧半球被归为乏侧支血管组(38.1%)。富侧支血管组术后rCBF、rMTT变化值明显优于乏侧支血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TP能够定量评价MMD患者EDAS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rTTP变化可间接反映侧支血管形成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评估亚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及半暗带的酸碱代谢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在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及缺血半暗带(IP)的酸碱度(pH)变化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4至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亚急性梗死患者(亚急性梗死组)的资料,另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I、DWI、动脉自选标记(3D-pCASL)及APTw检查。基于DWI图像、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APTw图像确定亚急性梗死组IC及IP的范围,包括血流半暗带(CBF-DWI不匹配区,IP CBF)以及代谢半暗带(APTw-DWI不匹配区,IP APT),采用3D ROI半自动测量亚急性梗死组患者IC及IP CBF的APTw值及体积。亚急性梗死组梗死侧与对侧APTw值比较、对照组双侧APTw值比较、IC与IP CBF区APTw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IP CBF1.5体积、IP CBF2.5体积与IP APT体积的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 结果:亚急性梗死组IC区与梗死健侧、对照组间各APTw值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急性梗死组IP CBF区与IC区APT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IP CBF1.5对侧相比(3.7±1.7、-1.84±1.48、5.57±2.75),IP CBF1.5的 APTwmax(3.07±1.41, t=-3.012, P=0.006)、APTw min[-1.30(-1.74,-0.57), Z=-2.099, P=0.036]、 APTwmax-min(4.51±2.58, t=-3.273, P=0.003)值减低;与IP CBF2.5对侧相比[-1.53(-2.80,-0.91),5.31±2.61],IP CBF2.5的APTwmin[(-1.08(-1.60,-0.49), Z=-2.616, P=0.009]、 APTwmax-min(4.41±2.72, t=-3.228, P=0.004)值减低。IP CBF1.5体积[107.51(50.08,138.61)mm 3]、IP APT体积[99.00(53.27,121.335)mm 3]、IP CBF2.5体积[89.91(51.53,139.87)mm 3]逐次降低(χ2=7.913, P=0.019),且IP CBF2.5体积明显小于IP CBF1.5体积( P=0.037)。 结论:亚急性脑梗死IC酸碱代谢变化不显著,而IP局部存在酸碱代谢失平衡,且代谢半暗带的范围与血流IP相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脑深部白质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脑深部白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6例无症状的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CT灌注成像(CTP)显示脑组织中有局部低灌注的患者的CTP影像,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的前部(ROIa)、中间(ROIm)、后部(ROIp)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max)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中Tmax看似正常处(ROI1)、Tmax相对延长处(ROI2)、Tmax明显延长处(ROI3),以及其各自对应的健侧镜像区。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ROI间Tmax、脑血流量(CBF)、容量转移常数(Ktrans)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在侧脑室体层面,狭窄侧ROIa、ROIm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a、ROIp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2、ROI3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的狭窄侧,与ROIp比较,ROIa、ROIm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的狭窄侧,与ROI1比较,ROI2、ROI3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低灌注区脑深部白质的BBB通透性会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ASL与DCE-MRI在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后行放疗后影像检查出现新增异常强化灶,经二次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及长期影像检查随访证实,分为脑胶质瘤复发组20例,放射性脑坏死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3D-ASL和DCE-MRI扫描,统计3D-ASL扫描测得的异常强化区与对侧镜像区的相对脑血流量比值(rCBF)与DCE-MRI扫描测得的容积转换常数(Ktrans),对比两组患者rCBF、Ktrans参数差异,比较常规MRI、3D-ASL、DCE-MRI及3D-ASL联合DCE-MRI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结果:脑胶质瘤复发组患者的rCBF值(1.979±0.578)与Ktrans值(1.073±0.551)均明显高于脑坏死组(0.630±0.137,0.04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129, P<0.001; t=8.349, P<0.001);3D-ASL联合DCE-MRI与单纯常规MRI、3D-ASL及DCE-MRI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分别为92.5%、67.5%、77.5%、72.5%,4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82, P=0.04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常规MRI相比,3D-ASL联合DCE-MRI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更高( χ2=7.812, P=0.005)。 结论:3D-ASL与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中具有诊断价值,与常规MRI检查相比,3D-ASL联合DCE-MRI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 2)变化近似于脑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 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 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剂量氯胺酮通过小胶质细胞NF-κB/iNOS通路减轻小鼠颅脑创伤后的微循环障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胺酮对颅脑创伤(TBI)小鼠神经炎症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TBI组、假手术+氯胺酮组和TBI+氯胺酮组,每组15只;后2组小鼠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CCI)建立开放性TBI模型。假手术+氯胺酮组和TBI+氯胺酮组于造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1次/d,连续3 d。假手术组和TBI组分别于相同时间点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取6只小鼠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造模后30 min、造模后1 d及造模后3 d利用激光散斑对比血流成像(LSCI)技术测量脑皮层血流量。另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第3天经心脏灌注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1(Iba-1)及核因子(NF)-κB p65核转位情况。剩余每组3只小鼠于造模后第3天处死后制成组织原浆,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皮质脑组织NF-κB p65、p-NF-κB p65、p-I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皮层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iNOS、氧自由基(ROS)、氮自由基(RNS)表达水平。结果:LSCI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3 d,与TBI组比较,TBI+氯胺酮组小鼠脑局部微循环相对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氯胺酮组比较,TBI组、TBI+氯胺酮组小鼠脑皮质区域内Iba-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BI组比较,TBI+氯胺酮组小鼠Iba-1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氯胺酮组比较,TBI组、TBI+氯胺酮组小鼠损伤皮质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iNOS及自由基ROS和RNS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BI组比较,TBI+氯胺酮组小鼠损伤皮质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NOS及自由基ROS和RNS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氯胺酮组小鼠NF-κB p65核转位明显受到抑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氯胺酮组比较,TBI组和TBI+氯胺酮组小鼠损伤皮质脑组织中iNOS、NF-κB p65、p-NF-κB 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BI组比较,TBI+氯胺酮组小鼠损伤皮质脑组织中iNOS、NF-κB p65、p-NF-κB 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剂量氯胺酮可减轻开放性TBI后神经炎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iNOS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