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脑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7岁,因"行走不稳2月余,伴头晕、呕吐、视物模糊1月"入院.入院后体检: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理解力定向力准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肌力和肌张力正常,Romberg征阳性.MRI检查示:左侧小脑及桥臂可见等/长T1、等/长T2信号结节,结节边缘见短T2信号环,结节周围见斑片状长T2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窄(图1,2);DWI示病灶中心呈等信号,周围见环形低信号(图3);SWI相位图示左侧小脑病灶边缘见环形低信号(图4);MR增强示左侧小脑病灶呈明显结节样强化,强化均匀(图5).术前MRI诊断:左侧小脑及桥臂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联合PSA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PSA"灰区"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 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2019~2022 年行前列腺多参数核磁共振检查,并且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的 211 例PSA"灰区"(4~10 μg/L)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收集尿样,采用酶ELISA检测尿PSEP浓度.分析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中PSEP、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性能及差异.结果:病理确诊前列腺癌57 例(阳性组);良性前列腺组织154 例(阴性组).阳性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 PSA)、尿PSEP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均<0.01).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中,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因子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均<0.01).其中,以f/t PSA、PSEP单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18、84.21%、58.44%;0.78、1.45 μg/L、70.18%、77.27%.利用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截断值为0.31,敏感度为 82.46%,特异度为 75.32%,其预测性能显著优于单参数f/t PSA、PSEP(P<0.01,P=0.04).结论:对于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预测前列腺癌的有效因子;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可替代传统筛查所用的单参数f/t PSA,提高诊断性能,减少非必要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CT、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8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患者资料.7例患儿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患儿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分析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体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信号特征、强化方式以及转移等.结果 6例位于左肾,2例位于右肾,2例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为不规则形,6例累及肾窦、肾盂.CT平扫中5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低密度,肿瘤最大径平均约8.6cm;2例合并出血,3例合并包膜下积液/积血,8例均合并囊变坏死.MRI平扫中4例T1WI呈低信号为主,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T2WI呈混杂信号.2例病变DWI均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为低信号,提示病变弥散受限.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伴转移.结论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CT、MRI表现有特征性,儿童肾实质内巨大肿块,合并囊变坏死、出血,集合系统受累,伴有包膜下积液,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常合并转移,应高度警惕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诊为颅烟管瘤的垂体母细胞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母细胞瘤误诊为颅烟管瘤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治疗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本例患者年龄为2岁,以右侧下肢无力2周,右侧上肢无力3天为主诉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哭闹、跌倒,无发热、头痛、呕吐,无抽搐、惊厥.右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功能评价提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磁共振表现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占位,诊断为颅烟管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垂体母细胞瘤.对于年龄较小,鞍内及鞍上占位,疑诊为颅烟管瘤或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MRI、CT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IMT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讨论并总结肝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20例镜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11例位于肝右叶,9例位于肝左叶,其中13例位于肝边缘或包膜下.16例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T1WI 13例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 14例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4例中央可见小结节状异常信号,相对于病灶主体在T1WI上呈更低信号,T2WI上呈更高信号,11例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2例DWI上呈等信号.三期增强扫描:20例均表现为延迟性强化,15例呈环状强化;3例呈分隔样强化,3例呈全瘤样强化,4例可见"厚壁圆环中心点"征,4例见门静脉漂浮征.结论 肝IMT多发生于肝包膜下或肝边缘,增强扫描多呈延迟性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漂浮征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肝IM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国内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临床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 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文库、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协会、医脉通临床指南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Ovid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指南,采用 AGREEⅡ对纳入的循证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JBI的专家共识评价标准对专家共识类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内容分析法整合指南的推荐意见.结果 最终纳入 10篇文献,其中 6篇循证指南,4篇专家共识类指南.3 篇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3 篇结果为B级.10篇指南内容分析汇总为分类、护理目标、评估、基础肠道护理、药物护理、肠道灌洗、电和磁刺激、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 10个主题 27条推荐意见.结论 本研究整合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相关指南中护理相关内容,总结 10个主题,内容丰富,整体质量较高,部分争议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护理指南欠缺,需组建多学科小组构建符合国内临床情境的护理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腺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术前无创评估直肠腺瘤瘤体是否癌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已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病变患者(直肠腺瘤患者21例、直肠腺瘤并癌变患者14例及直肠腺癌患者36例)的MRI平扫及DWI检查,ADC值由b值为0 s/mm2和1000s/mm2的DWI检查计算所得,测量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根据直肠腺瘤、直肠腺瘤癌变及直肠腺癌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分析.结果 直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分组的最小 ADC 值(1.126±0.134 比 1.015±0.107,P=0.015)、直肠腺瘤及腺癌分组的平均ADC值(1.277±0.099比 1.026±0.096,P=0.000)及最小 ADC 值(1.126±0.134 比 0.995±0.087,P=0.000)、直肠腺瘤癌变及腺癌分组的平均ADC值(1.207±0.116比 1.026±0.096,P=0.000)及最小ADC值(1.015±0.107比0.995±0.087,P=0.047)具有统计学学意义,仅直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分组的平均ADC值(1.277±0.099比 1.207±0.116,P=0.064)无统计学意义,最小ADC值在评估直肠腺瘤瘤体是否癌变中的作用优于平均ADC值.结论 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直肠腺瘤是否癌变做出较好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锥体束不交叉至同侧偏瘫的Trousseau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75岁.三年前咳嗽、咳痰一月余,CT显示左肺门占位,左肺上叶部分支气管闭塞伴肺组织缩小实变(图1),病理诊断为肺癌(图2),在靶向治疗过程出现左手无力就诊.查体:心率:57 次/min,血压:134/82 mmHg,手指伸、指屈肌2级,伸腕、腕屈肌 2 级,神志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类淋巴系统帕金森病的MRI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脑内异常蛋白的沉积相关,但至今具体病因尚不明确.2012年人类在小鼠试验中首次证实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类似淋巴管的结构,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清除细胞代谢废物的重要机制.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与类淋巴系统密切相关,借助影像学技术实现类淋巴系统的可视化将能极大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本文总结了类淋巴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因素,以及基于类淋巴系统机制对帕金森病在磁共振影像学方面所做的研究进展及最新成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低场核磁技术的薏苡仁属地快速鉴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5 个不同属地共25 批次的薏苡仁药材进行原产地快速鉴别.方法 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其体内的水分及脂类特征种类及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结果 本次检测中,5 个不同属地的薏苡仁药材水分及脂类含量相差较小,仅从标准检验无法对其原产地进行鉴别,而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鉴别其原产地,成功率为 100%,每个样品仅需测试2 min,全部样品仅3h完成所有测试.结论 通过非传统分析仪器对中药材原产地进行快速准确鉴别,可促进特色农业良性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理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