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养老难"和养老过程中"就医难"问题突出,亟须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但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服务模式欠完善、智能化水平低、"医"和"养"相关资源融合机制低效、医养结合"叫好不叫座"等现象.本研究团队针对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以智慧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了全链式、多主体融合式、中医药"主动健康式"、回归社区式、回归居家式共5 种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学会团标 6 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 2 项,同时在全国建立了 20 多个示范应用基地,纳入了河南省政府500个社区/乡镇推广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本文从模式立意、模式构成、模式运行机制、模式功能 4 个方面对上述 5 种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助力各服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科学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并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将构建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机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满意度和老年人满意度三份调查问卷;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 10 家样本机构收集机构基本数据、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于 2023 年 2-3 月,使用TOPSIS法对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 10 家机构的嵌入性总体、结构嵌入、关系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的排序一致,7 家机构的认知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排序一致,并且与各机构服务绩效的Cn值排序保持一致.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C33(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人次)、C44(老年人满意度)、C8(机构与合作伙伴坚持合作共赢)、C37(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护理人次占比)、C39(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结论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嵌入性、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其嵌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认知嵌入对嵌入绩效基本有正向影响.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动态评价,引导和促进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把握好嵌入的度,以免产生嵌入性的负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通过分层变比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社区500例老年人进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涉及服务中,家庭、社区居家和社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分别为57.6%、31.2%、1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及以上学历( OR=2.514)、由家属照料( OR=3.345)或无人照料( OR=4.229)、每月经济收入为3 000~5 000元( OR=1.891)、每月为养老支付1 000~3 000元( OR=2.572)、健康状况一般( OR=3.716)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 P<0.05);退休前有较好职业( OR=9.813)、每月经济收入3 000~5 000元( OR=3.222)、养老支付能力在3 000元以上( OR=6.902)、健康状况较差( OR=1.000)、无人照料( OR=4.386)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机构养老(均 P<0.05)。 结论:老年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利用社会化养老的意愿更加主动和积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有无照料者和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不同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农村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及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农村独居老年人及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及居家照顾服务选择现状,分析其在孤独感影响下的养老领域选择偏好,为制订有效、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2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使用孤独感量表及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内容问卷调研800名贵州省遵义市农村老年人群,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与孤独感的现状及相关性。 结果:最终纳入样本746名,其中独居老年人127名(男61名,女66名),非独居老年人619名(男290名,女329名),年龄60~95(71.15 ± 7.81)岁。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得分分别为(12.50 ± 3.89)、(8.75 ± 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3, P<0.001)。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独居老年人在社会心理领域得分(28.57 ± 6.58)分、环境领域得分(22.05 ± 5.90)分及总分(158.24 ± 12.33)分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的(23.64 ± 4.13)、(18.82 ± 8.20)、(153.19 ± 11.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93、4.21、4.42,均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的社会心理领域呈正相关( r=0.189, P<0.001),其中孤独感与健康行为领域( r=0.075, P<0.05)、环境领域( r=0.049, P<0.05)及总分( r=0.055, P<0.05)呈正相关,但与生理领域( r=-0.029, P<0.05)呈负相关。 结论: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由于受孤独感的影响,独居老年人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对社会心理领域需求较高,同时对生理领域、健康行为领域及环境领域也具有较高需求,总体上独居老年人对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高于非独居老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为提高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水平及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选取乌鲁木齐市8个社区的326名介助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及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认知需求意愿简明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6%(305/326)。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为住房面积、自评居家环境、慢性病、养老金月收入和适老化改造认知( P<0.05)。 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需重点关注患慢性病、自评环境不好、养老金月收入低及适老化改造认知较低的介助老人,相关部门应做好居家环境自评方法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协同论的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识别文献中医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医养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医养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医养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医养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医养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医养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内外智慧医养平台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国内外智慧医养平台的研究现状,从宏观层面为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为来源,分析2010—2020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VOSviewer、CiteSpace软件对智慧医养平台的研究情况和研究热点进行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6篇英文文献,78篇中文文献。国内外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国外智慧医养平台相关研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为"assistive technology" "elderly" "smart home" "e-health" "telecare" "rehabilitation" ;国内出现次数排序前5名的关键词分别为"智慧养老" "物联网" "智能家居" "互联网+" "医养结合" 。国外研究在平台技术准备、功能、隐私和数据保护、效果评价4个方面更加深入和多样。结论:智慧医养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的学术研究发展稳健且多样。但相较于国外,国内在内容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技术和理念,促进智慧医养平台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与居家医疗服务态度和评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态度和评价。方法:2021年8—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家社区选取4名年龄≥65岁居家老年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访谈主题围绕居家养老和居家医疗服务。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编码、资料分析,应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借助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提取、归纳总结,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居家老年人,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5~83(70.95±4.62)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因素影响;社区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中作用有限;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结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有需求,但对居家养老作用有限,借助远程医疗,增加社区内服务协调,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庭医生团队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家庭医生团队承担居家养老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职能的背景下,亟需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其医养结合服务效能。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构建家庭医生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路径,并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该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入径标准、对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评价指标,并基于此制定服务路径表单。表单分为上门服务前、上门服务当日及上门服务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化为主要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内容、家庭医生重点工作内容和助理护士重点工作内容3个维度。该管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养结合服务,避免服务延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