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发展与结局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对家族性高风险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婴幼儿社交行为、神经发育轨迹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招募的110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高风险ASD婴儿(ASD患儿的年幼同胞)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儿童群体保健科招募58名年龄为6个月的家族性低风险ASD婴儿(正常发育儿童的年幼同胞)作为对照.将研究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研究组A采用家庭社交行为干预,研究组B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养育方法,持续追踪至24个月,在6月、12月、18月大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婴儿孤独症观察量表(autism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fants,AOSI)、盖泽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DS)分别评估其社交行为及神经发育功能.在24个月大时则采用GD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等工具评估幼儿神经发育和ASD核心症状,同时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对三组幼儿的发育结局进行判断.结果 组内比较,三组研究对象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与评估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不同时间点得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OSI总分和GDS各能区得分,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A,研究组A优于研究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7%,语言障碍1.7%,ASD高危儿1.7%,语言行为异常共3例(5.2%);研究组A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5.5%,语言障碍5.5%,ASD高危儿3.6%,语言行为异常共8例(14.5%);研究组B在幼儿2岁时诊断为ASD的比例为16.4%,语言障碍18.2%,ASD高危儿5.5%,语言行为异常共22例(40%).结论 与家族性低风险ASD儿相比,家族性高风险ASD儿在婴幼儿期存在更多的ASD样行为,其神经发育也相对落后;且更容易发展为ASD或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行为问题.从婴儿期开始家庭社交行为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家族性高风险ASD儿的语言-社交行为发展和神经发育,进而减少ASD或语言行为异常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近些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患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是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区别.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伴发NSSI行为的106名青少年患者,与此同时选取一定数量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研究.在经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MINI)量表访谈评估确认入组之后,再对入组人群采用一般临床资料、应付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等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NSSI患者和健康青少年之间一般资料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矛盾、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与养育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与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分因子相关,其中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非自伤行为发生更低,而父亲过度干涉及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发生相对更高.结论 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的自伤行为与采取的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有关,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会导致NSSI行为的发生,这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究早期对父母养育方式干预的意义,以期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累积生态风险与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考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的累积生态风险、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抑郁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51例纳入抑郁症组,本地区某中学与抑郁组年龄匹配的172名健康青少年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累积生态风险、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 两组在家庭功能风险、学校联结风险、师生关系风险、同伴侵害风险、越轨同伴交往风险及累积生态风险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及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杀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保护性行为与健康妥协行为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自伤自残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自伤自残行为呈正相关;对照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呈正相关.结论 需全面关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学校及同伴生态环境中支持性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并减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头痛是具有高致残性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的原发性头痛建设体系尚不规范,因此,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头痛规范化建设工作委员会于2021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近3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头痛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头痛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形成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头痛门诊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宁疗护患者尊严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综述安宁疗护患者在尊严保护方面的干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应用参考借鉴.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从安宁疗护患者的尊严水平、影响因素、干预进展及干预效果进行综述.结果 接受安宁疗护患者尊严感较低.尊严保护的干预对象现已扩大到除绝症以外的人群,由面对面半结构访谈扩展到线上干预,主要为对话-资料整理-和家人分享-行动.尊严疗法运用范围最广,家庭尊严干预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高尊严,改善精神健康,促进家庭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尊严保护作为针对接受安宁疗护患者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后续有待根据不同人群及病种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安宁疗护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行免疫治疗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肝癌行免疫治疗患者延续护理需求,为临床制定延续照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7例接受免疫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14个亚主题:缓解躯体不适需求(消化系统不适症状、皮肤不适症状、全身性不适症状和神经系统不适症状),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需求(饮食指导需求、康复锻炼指导需求、睡眠促进需求和免疫疗法相关信息支持需求),社会心理支持需求(家庭支持需求、社会参与需求、情绪自我调适需求),社会资源支持需求(降低经济负担需求、社区卫生资源支持需求、多渠道延续照护需求).结论 肝癌免疫治疗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较高,且需求呈现个体化及多样性特征.医护人员需重视患者症状管理,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关注患者负性心理和社会参与度,结合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构建并实施供需匹配的延续照护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HFMEA的综合急救方案在AIS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HFMEA构建有针对性的综合急救方案,对目标医院静脉溶栓流程进行优化,采用t检验、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干预前后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HFMEA实施后AIS静脉溶栓流程风险优先指数平均值较实施前降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HFMEA模式管理组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率增长至54.08%;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中位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疗后1、2周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减少;但两组患者间的住院日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运用HFMEA管理工具可有效改善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缩短DNT,且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健康,减轻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96例PICU收治的儿童急性药物中毒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特点和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院PICU 2013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96例急性药物中毒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年月、中毒药物类型及构成、中毒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收治的所有急性药物中毒患儿中,近5年药物中毒事件发生率有明显逐年上升趋势.在96例患儿中,男孩18例(18.75%),女孩78例(81.25%),男女性别比例为1:4.33.发病年龄以13岁~18岁组发生最多,为67例,占69.79%.中毒药物种类以精神类药物(67.71%)为主.中毒原因主要为服药自杀(86.46%),有83例,且多为7岁至18岁女性患儿.其中50.60%患儿有抑郁症病史.结论 近年儿童急性药物中毒发生呈上升趋势.以青少年女性患儿多见,最常见原因为药物自杀.社会和家庭应特别关注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和治疗,并加强防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年性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推动医疗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该报告在2021、2022、2023年系列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中国AD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分析了疾病经济负担的最新情况,并全面评估了我国AD诊疗服务的现状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AD研究和防控方面的进步和努力,也彰显了全社会对老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报告将为A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期待通过这份报告的传播和应用,不仅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AD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持续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的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