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山东省金乡县蝇类密度监测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掌握金乡县人居及周边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红糖食醋为诱饵,采用笼诱法在每年3-11月监测不同生境、不同种群的蝇类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厩腐蝇和麻蝇为主要优势蝇种,构成比分别为38.92%和21.34%.蝇类密度高峰期为6-9月;在农贸市场、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生境中,蝇密度依次为18.25、11.72、6.25、4.53只/笼.结论 厩腐蝇、麻蝇为优势蝇种,6-9月是蝇类发生关键时期,农贸市场和绿化带是蝇类发生的重点环境,应注意在高峰期前对蝇类采取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国皱木耳"黔皱耳1号"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品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对在贵州采集的野生中国皱木耳"黔皱耳 1 号"菌株进行ITS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品质.自测序列与中国皱木耳 Auricularia sinodelicata 聚到同一分支,支持率为90%;中国皱木耳"黔皱耳 1 号"菌株适宜温度 22-25℃,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粉,碳氮比20:4,无机盐为硫酸镁;单因素正交试验得到培养基最佳组合为红糖、酵母粉和硫酸镁.菌袋栽培料配方为阔叶林杂木屑 78%、麦麸 15%、米糠 5%、石膏粉 0.5%、石灰 0.5%、葡萄糖 1%,驯化栽培子实体生长周期收需(52±5)d,单棒产量为(300±95)g/FW;耳片肥厚,长(107.750±12.697)mm,宽(75.96±14.87)mm,厚(13.37±3.49)mm,复水比高达8.74±0.28;耳片粗蛋白含量为8.95 g/100 g,总糖 64.9%,粗纤维 10.3%,粗脂肪 1.5 g/100 g;耳片总氨基酸含量为 9.800 4 g/100 g,药效氨基酸(5.45 g/100 g)占 55.61%;鲜味氨基酸(2.64 g/100 g)占 26.94%;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分别为 26.00和 40.86.本研究将为贵州野生中国皱木耳驯化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隐丹参酮调节AMPK/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用机制.方法:60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12 只和造模组 48 只.造模组连续给予 8 周高脂饲料+红糖水构建 NAFLD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 12只.治疗 4 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小鼠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 O 和 HE 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肝脏组织 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Nrf2 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和血清 TG、TC 水平,血清 AST、ALT 和 MDA 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OD、GSH 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隐丹参酮组小鼠血清和肝脏 TG、TC 水平,血清AST、ALT、MD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 SOD、GSH 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和油红 O 染色显示,正常组小鼠肝脏切片光滑;模型组小鼠有大量脂肪颗粒聚集;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隐丹参酮组小鼠脂滴数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 Nrf2、p-AMPK 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 AMPK 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能通过调节AMPK/Nrf2 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脂质蓄积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柑橘大实蝇对不同颜色和糖类的偏好及对糖类的嗅觉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明影响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取食偏好的因素,本文研究了其对不同颜色和糖类物质的选择及其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成虫明显偏好黄色和橙色基质的食物,对绿、白、蓝、黑、红色食物趋性较弱;对不同糖类的选择顺序是:红糖>蜂蜜>蔗糖和白糖;不同采集地间和不同性别间的柑橘大实蝇对颜色、糖类物质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嗅觉行为测试结果,柑橘大实蝇雌雄虫对所测试几种糖的气味均表现明显趋性,其中,雌虫对红糖和蜂蜜气味的嗅觉反应比雄虫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以为柑橘大实蝇成虫食诱剂的研制和诱捕器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桑葚与红糖按质量比1:1,3:1,5:1,7:1,9:1制备桑葚酵素,比较各组酵素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5组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初始质量比为1:1制得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该质量比下桑葚酵素的花色苷含量最高,还原力、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法综合评判抗氧化活性顺序依次为:1:1>5:1>3:1>7:1>9:1.结论 桑葚与红糖初始质量比为1:1时,所得桑葚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省宁波地区2006-2016年蝇类种群监测及密度消长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宁波地区蝇类种群构成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政府制订蝇类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红糖食醋为诱饵,采用笼诱法在2006-2016年每年的3-12月监测不同生境、不同种群的蝇类密度,统计分析蝇类密度及构成.结果 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为宁波地区的优势蝇种,4类蝇种占总捕蝇量的80.71%,每年5-10月为蝇类活跃期,总体蝇类密度峰值出现在6月,为23.67只/笼,但各年峰值期不一致,最晚出现在9月.2012年开始宁波市蝇类密度下降明显,从2013年开始家蝇密度超过大头金蝇.绿化带和居民区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7、9月和6、9月;餐饮外环境中蝇密度呈现以6月为峰值期的单峰分布,农贸市场蝇密度季节变化峰不突出,5-9月均较高.结论 宁波地区蝇类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家蝇防制效果较其他蝇类要差,应重视对蝇类防制人员的技术培训,倡导对重点生境中优势蝇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降低蝇类传播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遵义市蝇类种群密度及家蝇抗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16年蝇类种群密度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以红糖食醋液作诱饵,5--10月调查蝇类种群密度;采用点滴法调查家蝇的抗药性情况.结果 所捕蝇类中家蝇密度最高,为0.83只/笼,市蝇次之;9月遵义市蝇密度为1.15只/笼,是全年最高峰;不同生境中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0只/笼;调查点家蝇对氯菊酯、敌敌畏、溴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9.83、20.21、12.39和8.4倍,对氯菊酯抗性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最低.结论 9月为遵义市蝇密度最高峰,家蝇、市蝇为优势蝇种;农贸市场蝇种最多,蝇密度最高,是重要的蝇类孳生地;家蝇现场种群对氯菊酯抗性较高,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抗性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部分地区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变迁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最近20~30年变迁情况.方法 在中国不同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共选取了13个调查点,771个家庭入选,以所选家庭中“坐月子”产妇及其女性长辈(婆婆和/或母亲)为调查对象,由培训过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到调查问卷1 608份,其中有效问卷1 535份,有效率为95.5%.妇女有在月子期间摄食鸡蛋(94.6%)、红糖(73.3%)、小米(71.0%)等食物的习惯,而蔬菜、水果、牛奶的食用率仅为35.4%、27.6%、23.5%,年轻女性较婆婆/妈妈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88.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禁忌某些食物,具体禁忌主要是辛辣食物(93.4%)、生冷食物(89.0%)、煎炸食物(51.3%),部分禁忌水果(10.8%)、蔬菜(3.3%),两代人相比在辛辣食物、煎炸食物、水果、蔬菜、味精、花椒六项禁忌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及其配偶文化程度、父母的建议、公婆的建议等因素与产妇饮食行为有关.结论 两代人之间产褥期饮食行为有所变迁,年轻女性较婆婆/妈妈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改善的地方,需加强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部女性官兵群体月经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女性官兵群体月经现状,为开展军队女性经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及某航空学院女性官兵300例,自制月经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量等),痛经情况(有无痛经及痛经发生和持续时间,围经期伴随症状,围经期不良生活方式,缓解方式),以及月经认知情况等项目,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月经情况调查.结果:(1)月经一般情况:本次调查300例中,初潮年龄以12~16岁居多,占86.0%;月经周期以正常[(28±7)天]居多,占76.7%;月经量正常占57.0%,异常占43.0%.(2)痛经情况:本次调查300例中,225例均有不同程度痛经,占75.0%,其中,轻度占39.3%,中度占21.3%,重度占14.3%;发生在经期占64.4%,发生在月经前占9.3%,月经前和经期均发生占20.9%,经期和月经后均发生占3.1%,月经前、经期和月经后均发生占2.7%;痛经持续时间以月经来潮后12~24 h居多,占45.3%.围经期痛经主要伴有腹痛坠胀、乏力、腰酸胀痛、乳房胀痛等症状;随着痛经程度的加剧,官兵出现伴随症状的比例逐渐增高.存在不同程度痛经女性官兵喜食生冷辛辣食物、常用冷水洗漱、睡眠无规律、过度训练等构成比,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无痛经症状女性官兵(P<0.05,P<0.01).痛经女性官兵时常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者占18.2%(41/225),显著高于无痛经症状女性官兵的8.0%(6/75,P<0.05).对于痛经,女性官兵最常采取的缓解方式为敷热水袋和饮红糖姜茶,分别占63.6%和65.8%.(3)月经认知情况:本次调查300例中,对于经期异常或围经期伴随症状,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占28.3%,认为无关紧要而无须治疗占44.7%,认为属于病症,应给予重视和治疗占27.0%.痛经225例中,对于生理期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很少了解169例,占75.2%;一般性了解43例,占19.1%;熟知仅13例,占5.8%.结论:我院及某部队女性官兵月经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女性官兵围经期生理知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养成,提高官兵经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例,在患者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50 mg/二甲双胍片850 mg(Ⅱ)1片,每天2次;如原治疗方案中包含二甲双胍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DPP-4i),则停用原有药物,并加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分别在加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前及加药后3个月测定静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糖白(HbA1c).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代谢指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后,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HbA1c非常显著降低(P<0.01),餐后2h血糖与加药前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体质指数(BMI)、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总胆固醇(TC)、血尿酸、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淀粉酶、脑利钠肽前体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与加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较加药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