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燥综合征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22年1月49例SS合并肝损伤患者,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进行病理指标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行细胞角蛋白(CK)7、CK19、CD38、MUM1、CD10染色,并进行网状纤维、Masson染色、罗丹宁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过碘酸-雪夫(PAS)及淀粉酶消化PAS等组织化学特殊染色。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46例,年龄31~66岁。SS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最多见(22例,44.9%),其后依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26.5%;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9例(18.4%),其他病变5例(10.2%;包括3例肝脏非特异性炎症,1例肝淀粉样变,1例肝脏门静脉肝窦血管性疾病)。其中28例(57.1%)伴有较明显的小叶间胆管损伤,以SS合并PBC组及药物性肝损伤组为著;23例(46.9%)伴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13例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其肝组织ISHAK炎症评分、纤维化程度、胆管损伤程度、胆管改建程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浆细胞浸润程度、MUM1表达、CD38表达、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IgM、球蛋白升高比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比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比例、IgM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均 P<0.05);SS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合胆红素、SSA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均 P<0.05);SS合并PBC组( P=0.006)及NAFLD组( P=0.01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 P<0.05)。 结论:SS合并肝损伤者病理表现多样,炎症病变以SS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最重,S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非特异性炎症最轻。综合分析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SS合并不同类型肝损伤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线粒体基因8344A>G突变相关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igh叠加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Leigh叠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脑肌病。文中报道1例线粒体基因8344A>G(m. 8344A>G)突变相关的MERRF-Leigh叠加综合征,患者15岁起逐渐出现肌阵挛性癫痫、运动不耐受、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急性呼吸衰竭、视力下降及听力下降。磁共振成像见右侧丘脑、延髓及胸髓异常信号,颈髓萎缩。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感觉运动轴索损害。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纤维、破碎蓝纤维、琥珀酸脱氢酶强反应性血管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的肌纤维;基因检测见线粒体基因m.8344A>G突变和m.14484T>C突变。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是m.8344A>G的一个重要临床表型,肌阵挛性癫痫数年后出现急性延髓麻痹是其核心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基因糖尿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单基因糖尿病是以单基因突变为特征的一种糖尿病,因其异质性,以及与1、2型糖尿病有重叠,临床上难以准确诊断.正确的诊断对某些类型的单基因糖尿病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简单的临床标准来选择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甚至难以解释基因检测的结果.本文对单基因糖尿病的分类(包括青少年成年起病型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和综合征型糖尿病)、临床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旨在为单基因糖尿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PBC-AIH OS)患者与AMA阳性PBC-AIH O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连续纳入2017.06-2018.04确诊为PBC-AIH OS的患者共74例,其中40例为AMA阴性(阴性组),34例为AMA阳性(阳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资料.分别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MA阴性组、AMA阳性组PBC-AIH OS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v-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索、直接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阴性组血清中IgM水平(1.68±0.87) g/L较阳性组(3.77±2.88) g/L明显下降(P<0.05);阴性组ANA和gp-210抗体阳性率较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方面,两组比较炎症和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较阳性组胆管损伤更加显著(P< 0.05). 结论 AMA阴性的PBC-AIH OS血清IgM水平较低,往往有免疫学抗体阴性,更易出现肝组织学中胆管损伤.应尽早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 10158T>C基因突变致Melas /Merrf重叠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 10158T>C基因突变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住院确诊的m. 10158T>C基因突变所致线粒体脑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m. 10158T>C"为检索词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oogle学术等数据库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总结m. 10158T>C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该患儿线粒体基因MT-ND3上发现m. 10158T>C突变(异质率约为45%)的异质性变异.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诊断为Melas/Merrf重叠综合征.以"m. 10158T>C"为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m. 10158T>C突变致线粒体脑肌病国外文献9篇,国内文献3篇,共报道m. 10158T>C突变15例(1例临床资料不详),诊断Leigh 7例,其中6例发病年龄在1岁内,且婴幼儿期死亡;Melas 3例,Melas/Leigh综合征3例,Melas/Leigh/Merrf 1例,致Melas/Merrf重叠综合征未见报道.结论 m. 10158T>C基因突变临床表型高度异质性,可引起Melas/Merrf临床表型.对于具有高度怀疑线粒体疾病的病例,应行基因测定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77例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阳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抗可溶性肝抗原(抗-SLA)抗体阳性肝病患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医的77例抗-SLA阳性患者血清,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LA、抗肝细胞溶质Ⅰ型抗体(抗-LC1)、抗糖蛋白210抗体(抗-gp210)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抗-sp100);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等自身抗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抗-SLA不同强度组间的年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抗-SLA不同强度组的肝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组间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对检验水准(α=0.05)进行校正后α′=0.0083,P<0.008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7例抗-SLA阳性者平均年龄(52.50±1.25)岁,女性70例(90.9%),男性7例(9.1%).抗-SLA阳性者80.5%(62/77)初诊时抗体即强阳性(+++~++++).抗SLA++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抗SLA++++组(232.7 U/L比65.6 U/L,χ2=7.751,P=0.005),抗SLA+++组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抗SLA++++组(1270 mg/L比2270 mg/L,χ2=8.337,P=0.004);抗-SLA不同强度组间的年龄、其他肝功能和免疫学指标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抗-SLA与ANA共阳性70例(90.9%)、与SMA共阳性13例(16.9%)、与抗-LKM和抗-LC1无共阳性者.抗-SLA阳性者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AIH/PBC OS)12例、药物性肝损伤2例、慢性乙型肝炎2例、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艾滋病伴肝损伤各1例.AIH和AIH/PBC OS的病例占抗-SLA阳性者的90.9%(70/77),另7例诊断非AIH(及OS)的患者中5例均有IgG水平升高,表现出AIH的特征.抗-SLA与AMA(中高滴度)共阳性者12例诊断为AIH/PBC OS.抗-SLA阳性者中已进入肝病晚期或终末期患者36.4%(28/77),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期2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4例、肝移植1例及肝衰竭死亡1例.结论 抗-SLA对AIH具有高度诊断特异性,在PBC患者中抗-SLA阳性应作为诊断AIH/PBC重叠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简介女,11岁,主诉:皮肤、巩膜黄染15个月,无白陶土样便,无尿色改变.体格检查:皮肤、巩膜轻至中度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肝、脾肿大,质硬.实验室检查:①肝功能:总胆红素 90.1 μmol/L(参考值1.8~21.0 μmol/L),谷丙转氨酶107.1U/L(参考值0~40 U/L),谷草转氨酶187.9 U/L(参考值0~45 U/L),碱性磷酸酶561 U/L(参考值100~360 U/L),谷氨酰转肽酶158.2 U/L(参考值0~25 U/L),多次复查仍持续升高;②免疫球蛋白:IgG 30.8 g/L(参考值5.28~21.9 g/L), IgM 3.03 g/L(参考值0.48~2.26 g/L);③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④铜蓝蛋白0.08 g/L(参考值0.24~0.47 g/L);⑤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肝抗原与抗体及甲肝、丙肝、戊肝抗体均(-).影像学检查:①超声示肝脏稍肿大,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部分肝内胆管稍扩张;脾脏增大.②CT见图1A~C,CT血管成像示门静脉主干无明显增粗,脾静脉、胃底静脉丛、肠系膜上静脉增粗,脾门及左肾门前多发侧支血管形成,后期CT随访示肝左叶表面可见结节,肝硬化表现.③MRI 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见图1D~F.病理结果见图1G;特殊染色PAS (+).免疫组化示CK19(+)(图1H).最终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 hepatitis/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overlap syndrome,AIH-PSC)伴肝硬化(失代偿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AIH/PBC重叠综合征(O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阴性的AIH、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阴性的PBC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血常规、凝血象是否存在差异,帮助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69例,分析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都可出现乏力、纳差、腹胀的症状及脾大、腹水和皮肤巩膜黄染的体征,AIH男女比例为1∶3.8,PBC男女比例为1∶11.8,AIH/PBC OS男女比例为1∶10.0.AIH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而PBC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明显.PBC相比AIH更容易引起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减少,而AIH更易引起凝血酶原时间(TT)的升高.AIH与PBC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A和AMA/AMA-M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和阴性组AIH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AMA阳性组和阴性组PBC患者的白细胞(R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LD有着相似的临床特征和相对特异的实验室结果,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综合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鉴别AILD的类型,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ASMA与AIH、AMA与PBC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有明显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粒体DNA 8344 A>G突变导致的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线粒体DNA 8344 A>G(m.8344A> G)是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itochondrial 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MERRF)综合征的常见致病突变,报道1例罕见的由m.8344A>G突变引起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igh(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RRF/Leigh,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方法:随访观察1例线粒体病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对其线粒体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5岁,6岁后出现运动耐力差;10岁时因偏侧视野缺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枕叶卒中样病灶,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示病灶内乳酸峰升高;后患者认知功能逐渐减退;12岁出现行走不稳、意向性震颤,以及四肢肌阵挛发作;21岁因意识障碍入院,多次行头颅MRI示双侧壳核后部、丘脑及中脑对称性异常信号且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额叶多发卒中样病灶,经改善代谢、抗癫痫和物理康复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24岁时复查MRI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异常信号范围缩小,中脑病灶消退.肌肉病理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ragged-red fibers,RRF).PCR-PFLP检测患者血液DNA发现存在m.8344A>G突变,二代测序显示其突变比例为90%,且未发现其他线粒体DNA位点致病突变.患者母亲的血液亦存在低比例m.8344A>G突变.结论:报道了m.8344A>G可导致MELAS/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该例患者扩展了m.8344A>G的表型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庆地区11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ping syndrome,OS),因PSC组患者仅1例,不纳入统计.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个人史、伴随疾病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①AIH、PBC、OS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3.29±12.43)、(62.91±11.61)、(63.05±11.40)岁,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遗传史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室指标中,抗线粒体抗体M2型在AIH、PBC、OS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3.2%、52.8%、70.5%,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H及PBC组间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胆碱酯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5)、胆碱酯酶(P<0.05)及碱性磷酸酶(P<0.05)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吸烟、性别、饮酒、用药史、临床症状、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体液免疫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常见类型.AIH在各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起病年龄较小,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碱酯酶在AIH中升高尤为明显,胆碱酯酶在PBC中升高更为显著.抗线粒体抗体M2型阳性率在重叠综合征中最高.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吸烟、性别、饮酒、用药史、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组鉴别意义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