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DP2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转录因子二聚化配体2(transcription factor dimerization partner 2,TFDP2)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30例(子痫前期组),及同期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健康正常产妇30例(对照组)的胎盘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DP2在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2组胎盘组织中TFDP2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取合体滋养细胞BeWo细胞,转染小干扰RNA敲降TFDP2,利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凋亡相关指标——B细胞淋巴瘤2蛋白(B 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及其mRNA的改变,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凋亡细胞数量的改变,并探索相关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FDP2主要表达于对照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中。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TFDP2的表达量在mRNA水平(0.722±0.239与1.000±0.348, t=3.61, P=0.001)和蛋白水平(0.728±0.185与1.000±0.206, t=2.41, P=0.037)均低于对照组。与未敲降TFDP2比较,在BeWo细胞中敲降TFDP2,凋亡指标Bax/Bcl2比值升高(mRNA:1.755±0.452与1.000±0.279, t=3.48, P=0.006;蛋白:3.206±0.922与1.000±0.290, t=3.95, P=0.017),每个视野中凋亡细胞数量升高[(4.556±1.740)与(2.444±1.130)个, t=3.05, P=0.008],总凋亡细胞比例升高[(21.37±1.66)%与(12.61±0.38)%, t=8.92, P=0.001],BeWo细胞质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的Thr197位点磷酸化活性降低(0.466±0.035与1.000±0.075, t=11.19, P<0.001),细胞核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降低(0.250±0.093与1.000±0.269, t=4.57, P=0.010)。 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TFDP2的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在促进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6)和实验组( n=18),实验组小鼠用5/6肾脏切除和左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NH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NH模型组、NLRP3抑制剂组和药物对照组( n=6/组)。 NLRP3基因敲除组C57BL/6J雄性小鼠建立NH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颈动脉结扎处血管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血管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管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血管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活性水平。用10%尿毒症患者血清干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模拟尿毒症期机体内环境。转染NLRP3小分子干扰RNA(siRNA)或加入NLRP3抑制剂格列苯脲进行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SMCs的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HASMCs caspase-1活性水平。 结果:NH模型组小鼠血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 P<0.01)。HE染色结果显示,NH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肥大,细胞核深染,细胞排列杂乱并向血管内膜面迁徙。NH模型组新生内膜与管腔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H模型组小鼠血管组织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下降( P<0.01),NLRP3主要定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现为合成表型。与NH模型组相比,NLRP3抑制剂组和 NLRP3基因敲除组小鼠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PCNA蛋白表达减少,α-SMA蛋白表达增加(均 P<0.01),血管病理改变减轻。尿毒症血清刺激组细胞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量较健康血清组明显增加,溴脱氧尿苷(BrdU)摄取量增加(均 P<0.01)。转染NLRP3 siRNA和加入格列苯脲后,尿毒症血清刺激组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BrdU摄取量下降(均 P<0.01)。 结论:NLRP3炎症体在促进CKD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格列苯脲能有效减轻新生内膜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载体preS1-tp融合蛋白介导乙型肝炎病毒靶向定位序列小干扰RNA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cccDNA合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使用preS1-tp融合蛋白作为新型的载体,介导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蛋白羧基端核定位信号(NLS)区的小干扰RNA(siRNA)进入感染HBV的肝细胞,从而抑制HBV复制和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形成。方法:以慢病毒感染系统为基础,建立表达人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多肽的HepG2.2.15细胞;针对HBV NLS区设计合成siRNA;表达纯化preS1-tp融合蛋白,检测其进入细胞和与DNA结合的能力;以preS1-tp融合蛋白为载体,介导NLS siRNA递送至HepG2.2.15-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多肽细胞中,观察其对HBV复制和共价闭合环状DNA水平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成功构建HepG2.2.15-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多肽细胞株并合成筛选出显著抑制HBV复制的HBV NLS siRNA。纯化并大量表达preS1-t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为载体靶向输送HBV NLS siRNA,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可以有效靶向输送siRNA至HepG2.2.15-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多肽细胞,不仅可有效抑制细胞中HBV mRNA,HBsAg和HBeAg表达,还能显著降低HBV D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水平。结论:preS1-tp融合蛋白利用preS1与肝细胞HBV受体结合,tp与核酸结合的双功能特点,将针对HBV NLS的siRNA靶向至感染HBV的靶细胞,靶向阻断rcDNA转运入细胞核,使siRNA发挥抑制HBV复制和共价闭合环状DNA合成的作用,为HBV感染所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彻底清除体内HBV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iRNA沉默STAT6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实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能否抑制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的产生。方法:2022年3—9月期间,4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对照)组、Vehicle(转染试剂)组、Scramble siRNA(对照siRNA)组和STAT6 siRNA组,每组12只。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诱导小鼠ECRS,并用siRNA鼻腔滴注进行干预。随后收集外周血以及鼻黏膜组织标本。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数目及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OVA-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以及鼻黏膜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5、IL-17A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的表达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鼻黏膜组织切片,在高倍视野(HPF)下对Eos进行计数;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鼻黏膜中STAT6和磷酸化STAT6(p-STAT6)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对鼻黏膜中p-STAT6表达进行定位。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TAT6 siRNA组小鼠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比、总IgE以及OVA-sIgE水平[(0.318±0.045)×10 3/μl、(3.667±0.479)%、(102.070±13.205)ng/ml和(38.870±7.352)ng/ml]明显低于Vehicle组[(0.532±0.049)×10 3/μl、(6.710±1.061)%、(203.102±29.653)ng/ml和(74.575±6.432)ng/ml, Z值分别为-2.56、-2.24、-2.40、-2.56, P值均<0.05]和Scramble siRNA组[(0.493±0.036)×10 3/μl、(5.858±0.872)%、(189.964±30.042)ng/ml和(80.935±8.358)ng/ml, Z值分别为-2.17、-2.08、-2.24、-2.72, P值均<0.05],且鼻黏膜组织中IL-5和Eotaxin-1表达量分别为(312.279±34.281)pg/ml和(25.297±4.323)pg/ml,也显著低于Vehicle组[(689.667±31.905)pg/ml、(68.278±6.485)pg/ml, Z值分别为-2.73、-2.88, P值均<0.01]和Scramble siRNA组[(661.783±42.094)pg/ml、(63.015±7.416)pg/ml, Z值分别为-2.72、-2.81, P值均<0.01]。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Eos计数为(29.132±4.163)/HPF,明显低于Vehicle组[(78.050±7.912)/HPF, Z=-2.88, P<0.01]和Scramble siRNA组[(73.864±8.671)/HPF, Z=-2.72, P<0.01]。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STAT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105±0.021,与Control、Vehicle及Scramble siRNA组(0.232±0.037、0.243±0.039、0.228±0.032)相比显著降低( Z值分别为-2.25、-2.49、-2.56, P值均<0.05)。与Vehicle组(0.613±0.046)和Scramble siRNA组(0.641±0.050)相比,STAT6 siRNA组p-STAT6蛋白相对水平(0.292±0.038)明显下降( Z值分别为-2.81、-2.88, P值均<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STAT6主要位于鼻黏膜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的细胞核中,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中表达p-STAT6的绿色荧光弱于Vehicle及Scramble siRNA组。 结论:经鼻滴入STAT6 siRNA可下调鼻黏膜STAT6表达,降低p-STAT6水平,抑制ECRS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吡非尼酮抑制JAK2表达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通过抑制JAK2表达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30只8周雌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雾化喷入博来霉素5 mg/kg)和吡非尼酮组(雾化喷入博来霉素5 mg/kg,隔日1次吡非尼酮灌胃20 mg/kg),每组10只。计算各组小鼠肺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胶原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相关蛋白质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肺组织切片中p-JAK2、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和p-JAK2的定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相关蛋白质水平。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GF-β 1 10 μg/L)和干预组(TGF-β 1 10 μg/L,0.1、0.5、1和5 mmol/L吡非尼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LE-12相关蛋白质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MLE-12细胞中p-JAK2的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和定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LY2109761组(0.01、0.05、0.5 μmol/L LY2109761,TGF-β 1 10 μg/L)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空白组、模型组、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干扰小RNA,TGF-β 1 10 μg/L)、si-JAK2组(转染si-JAK2,TGF-β 1 10 μg/L)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系数高于对照组[(1.16±0.17)%比(0.78±0.07)%, P<0.001],吡非尼酮组低于博来霉素组[(1.02±0.07)%比(1.16±0.17)%, P<0.05]。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组织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24.85±1.83)比(8.84±1.44), P<0.001],吡非尼酮组低于博来霉素组[(9.42±3.07)比(24.85±1.83), P<0.01]。博来霉素组JAK2、p-JAK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βR2)、TGF-β 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37±0.02)比(0.15±0.01),(0.38±0.01)比(0.20±0.01),(0.88±0.03)比(0.14±0.01),(0.18±0.01)比(0.09±0.01),均 P<0.001],吡非尼酮组均低于博来霉素组[(0.29±0.02)比(0.37±0.02),(0.28±0.01)比(0.38±0.01),(0.71±0.02)比(0.88±0.03),(0.09±0.06)比(0.18±0.01),均 P<0.01]。博来霉素组p-JAK2、TGF-β 1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吡啡尼酮组均低于博来霉素组(均 P<0.01),p-JAK2免疫荧光信号多定位于细胞核内。博来霉素组小鼠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涎液化糖链抗原和TGF-β 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吡非尼酮组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表面活性蛋白D、涎液化糖链抗原和TGF-β 1表达水平均低于博来霉素组(均 P<0.05)。模型组JAK2、p-JAK2、TGF-βR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不同浓度干预组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MLE-12细胞中p-JAK2的免疫荧光信号逐渐增强,且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有定位。模型组JAK2、TGF-βR1、TGF-βR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均 P<0.01),不同浓度LY210976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模型组和si-NC组JAK2、TGF-βR2、TGF-β 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si-JAK2组均低于si-NC组(均 P<0.05)。 结论:吡非尼酮通过抑制JAK2表达减轻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吡非尼酮通过TGF-β 1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并且减少p-JAK2直接入核参与信号转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二甲双胍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抑制长波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光老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长波紫外线(UVA)所致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光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 ~ 100 mmol/L)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10 mmol/L二甲双胍进行后续实验。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UVA照射组和二甲双胍+ UVA组(用含10 mmol/L二甲双胍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UVA照射细胞),其中UVA每天以10 J/cm 2照射1次,连续照射3 d。共处理4 d后收集细胞,β半乳糖苷酶法测定各组衰老细胞比例,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水平。另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1.25 μmol/L多索吗啡(dorsomorphin)+二甲双胍组、2.5 μmol/L dorsomorphin +二甲双胍组,其中后两组分别采用1.25、2.5 μmol/L dorsomorphin处理细胞2 h后再用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细胞定位及磷酸化水平。使用小干扰RNA(siRNA)法将siRNA-Nrf2转染至HaCaT细胞以敲低Nrf2表达(siRNA-Nrf2组),对2.5 μmol/L dorsomorphin处理的HaCaT细胞以及Nrf2敲低的HaCaT细胞进行二甲双胍孵育和UVA照射(dorsomorphin +二甲双胍+ UVA组、siRNA-Nrf2 +二甲双胍+ UVA组),进一步分析各组衰老细胞比例。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24 h可不同程度地影响HaCaT细胞活力( F = 5 206.31, P < 0.001),其中10 ~ 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与对照组(0 mmol/L二甲双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25 ~ 10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UVA照射后HaCaT细胞发生明显皱缩且变狭长,细胞间隙增大,UVA照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76.13% ± 1.0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 ± 1.24%,LSD- t = 14.86, P < 0.001),而二甲双胍+ UVA组细胞存活率(106.69% ± 2.45%)显著高于UVA照射组(LSD- t = 11.55, P < 0.001)。此外,UVA照射组衰老细胞比例(45.14% ± 4.98%)、胞内ROS水平(144.61% ± 4.91%)、细胞核尾部DNA百分比(75.33% ± 1.77%)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3.84% ± 1.89%、55.49% ± 1.57%、1.88% ± 0.29%,均 P < 0.001),而二甲双胍+ UVA组衰老细胞比例(24.26% ± 1.34%)、胞内ROS水平(58.62% ± 2.17%)、细胞核尾部DNA百分比(15.83% ± 1.23%)均显著低于UVA照射组(均 P < 0.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1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质中Nrf2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核中磷酸化Nrf2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可有效诱导Nrf2的磷酸化,并诱导其核转位;经dorsomorphin预处理后,1.25、2.5 μmol/L dorsomorphin均能明显降低10 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AMPKα和Nrf2磷酸化水平。dorsomorphin +二甲双胍+ UVA组、siRNA-Nrf2 +二甲双胍+ UVA组衰老细胞比例分别为67.84% ± 2.74%和65.94% ± 1.33%,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 UVA组(37.76% ± 1.64%, t值分别为14.45、13.34,均 P < 0.001)。 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清除ROS和减少DNA损伤,从而抑制UVA诱导的HaCaT细胞光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DJ-1蛋白调节核因子κB和MAPKs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存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DJ-1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并初步探索DJ-1蛋白在HCC细胞系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IHC)、实时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检测DJ-1蛋白在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HCC细胞系培养、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技术平板克隆、CC8细胞增殖检测实验进一步明确DJ-1蛋白在HCC细胞中功能.结果癌组织中的mRNA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差异有显著性.对手术标本建立组织芯片进行DJ-1蛋白染色发现,DJ-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较高,DJ-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里;而在对应的癌旁组织中,也有一定水平的阳性染色区域.75%癌组织中呈高表达(90/120),而癌旁组织中DJ-1蛋白高低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应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感染癌细胞,显著抑制了DJ-1蛋白的表达.在正常培养的条件下DJ-1蛋白的干扰对LM3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剥夺培养基中的糖则对干扰细胞和对照细胞均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将培养基中的血清降低至3%时,干扰DJ-1蛋白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细胞.干扰DJ-1蛋白的细胞在低血清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存活能力.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放线菌酮(CHX)刺激的对照细胞和干扰DJ-1蛋白的肝癌细胞,经单独TNFα处理的细胞未发生形态学变化,TNFα+CHX处理的细胞发生了形态学改变.取经TNFα+CHX处理的细胞裂解液,检测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水平,在对照细胞中剪切的PARP显著高于shDJ-1蛋白细胞.检测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p65、p-JNK、p-p38和p-ERK水平在干扰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细胞.结论 DJ-1蛋白在HCC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DJ-1蛋白影响HCC细胞的增殖和对抗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影响HCC的进程. 提示DJ-1蛋白的缺失引起细胞核因子 κB和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特别是感受氧化应激的p38的活化更为显著,可以解释干扰DJ-1蛋白细胞在不良环境下更有存活优势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成骨细胞(ROBs)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新生Wistar大鼠颅骨,通过多次酶消化法获得ROBs并进行传代融合.采用50 Hz0.6 mT PEMFs处理3、6、9d后,检测ROBs内的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处理0、15、30、60、90、120 min后,检测ROBs内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和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蛋白表达,cAMP浓度,p-PKA、p-CREB和CREB蛋白表达.观察p-CREB核转位情况.采用RNA干扰法干扰IFT88后,检测ROBs内RUNX2、OSX、p-PKA和p-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EMFs处理ROBs 3、6、9d后,ALP活性值分别为24.356±4.911、37.688±2.151和39.922±5.486,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的18.531±2.401(P=0.0121)、33.675±4.366 (P =0.0324)和36.574±1.339 (P =0.0134).PEMFs处理30 (P =0.0042和P=0.0058)、60(P=0.0097和P =0.0079)、90 mn (P =0.0083和P=0.0098)时,ROBs内的RUNX2和OSX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30(P =0.0012)和60 min (P=0.0035)时,ROBs内的cAMP浓度明显高于未处理时;PEMFs处理15 (P =0.0018)、30 (P=0.0087)、90(P=0.0250)和120 min (P=0.0350)时,ROBs内的p-PKA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15 (P=0.0075)、30 (P =0.0017)、60 (P=0.0074)和90 min (P =0.0096)时,ROBs内的p-CREB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EMFs处理ROBs 15 min后,CREB发生磷酸化并聚集于细胞核内.将PKA、p-PKA与初级纤毛共定位染色,结果发现p-PKA定位于初级纤毛上.RNA干扰去除初级纤毛后,干扰组的p-PKA(F=78.602,P=0.0270)和p-CREB(F=76.082,P=0.0089)蛋白表达量及RUNX2(F=41.064,P=0.0230)和OSX (F =57.524,P=0.0310)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干扰组.结论 PEMFs可能是通过初级纤毛相关的cAMP/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ROBs骨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干扰素在肝癌细胞Huh7.0中诱导SAMHD1抑制HBV复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的表达而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不同剂量的干扰素α、β和γ处理Huh7.0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MHD1在转录和翻译后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siRNA干扰内源性的SAMHD1,再评价干扰素α、β对病毒的抑制效应;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了干扰素α诱导内源性SAMHD1的细胞定位及Southern blot检测了SAMHD1细胞定位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Huh7.0细胞中,SAMHD1的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受干扰素α和β的诱导升高;干扰SAMHD1后干扰素α和β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消失;SAMHD1定位在细胞核内,干扰素α诱导SAMHD1同样定位在细胞核内,缺失核定位信号后SAMHD1丧失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结论:在Huh7细胞中,干扰素α、β能诱导SAMHD1表达上调来抑制HBV的复制,SAMDH1的抗病毒作用依赖于其细胞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旁腺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素(PTH)是否可诱导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分化(EndMT)及进一步转化为脂肪细胞,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动物实验:构建慢性肾脏病(CKD)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大鼠模型.油红O脂肪染色检测大鼠骨髓脂肪组织含量,免疫荧光双染检测骨髓内皮细胞分化抗原31(CD31)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的表达情况.(2)细胞实验: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用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0、10-11、10-9、10-7 mol/L,48 h)及时间(0、12、24、48 h,10-7 mol/L PTH)PTH干预下EndMT标志物CD31、FS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变化及不同浓度PTH干预下核转录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CD31、FS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定位.PTH干预后脂肪细胞培养基进一步诱导分化1周,Western印迹和油红O脂肪染色分别检测脂肪细胞标志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和细胞脂肪量.使用siRNA阻断β-catenin信号通路,分为对照siRNA组、β-catenin siRNA组、PTH+对照siRNA组和PTH+β-catenin siRNA组.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内皮细胞CD31、FSP1的蛋白表达及进一步诱导成脂后PPAR-γ的表达,油红O脂肪染色检测脂肪量.结果(1)CKD大鼠骨髓脂肪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骨髓内皮细胞存在CD31和FSP1共表达.(2)PTH干扰降低内皮细胞CD31的蛋白表达,增加FSP1和α-SMA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7 mol/L PTH组和48 h组以上指标分别与0 mol/L PTH组和0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7 mol/L PTH干预48 h细胞质大量表达FSP1,并伴随CD31表达减少.进一步诱导分化成脂,PTH组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脂肪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TH干扰增加核转录β-catenin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10-7 mol/L PTH组β-catenin蛋白表达与0 mol/L PT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β-catenin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PTH组β-catenin大量进入细胞核中.与PTH+对照siRNA组比较,PTH+β-catenin siRNA组CD31、PPAR-γ蛋白表达和脂肪量均减少,FSP1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PTH可诱导内皮细胞通过EndMT发生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从而参与CKD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与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阻断β-catenin能减轻PTH诱导的EndMT和脂肪细胞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