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参芪抑瘤方高、中、低剂量组(39.6、19.8、9.9 g/kg),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溶液灌胃,连续90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mRNA并富集差异表达通路,ELISA检测胃组织Bcl-xL、C-myc、周期蛋白D1(Cyclin D1)含量,RT-qPCR检测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胃黏膜结构紊乱,胃组织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升高(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参芪抑瘤方各剂量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降低(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参芪抑瘤方能改善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其机制与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巴瑞替尼通过JAK2/STAT3通路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内皮屏障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巴瑞替尼通过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改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内皮屏障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用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法构建ALI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体积0.9%NaCl;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00、0.50和0.25 mg.mI.-1巴瑞替尼溶液200 μL.5组小鼠每12 h给药1次,持续给药48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分别为(228.48±25.41)、(198.53±23.11)、(317.32±32.85)和(48.93±2.59)ng·L-1,白细胞介素-6 分别为(118.81±14.85)、(98.58±13.82)、(172.23±25.94)和(49.47±3.06)ng·L-1,Occludin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48±0.13、0.49±0.11、0.28±0.09 和 0.69±0.21,磷酸化JAK2/JAK2 比值分别为 0.51±0.13、0.32±0.09、0.75±0.21 和 0.16±0.05,磷酸化 STAT3/STAT3 比值分别为 0.43±0.11、0.27±0.08、0.78±0.21 和0.17±0.05.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巴瑞替尼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肺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从而保护ALI小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LA-G在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阳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在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阳性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影响HTLV-1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HLA-G在HTLV-1阳性T细胞系(MT2和MT4)中的表达。构建HLA-G基因沉默的siRNA,用于敲低MT2和MT4细胞中的HLA-G,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观察HLA-G对HTLV-1蛋白Tax、P19表达的影响,同时在RNA水平监测HLA-G基因沉默后MT2和MT4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CCK8法观察MT2和MT4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HTLV-1阴性T细胞(Jurkat和MOLT4)比较,MT2和MT4细胞均高表达HLA-G分子。siRNA敲低MT2和MT4细胞中的HLA-G后,HTLV-1 Tax和P19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下降,抗病毒因子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MT2和MT4细胞的增殖能力和STAT3磷酸化水平均降低。结论:HTLV-1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免疫耐受分子HLA-G,抑制HLA-G表达可促进抗病毒因子的产生,降低IL-6及STAT3磷酸化水平,从而有效抑制HTLV-1的复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系统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机制与治疗数据、免疫治疗技术参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以及临床诊疗实践,旨在指导国内同行安全、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相关的临床试验。论著《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家庭的聋病遗传咨询特征分析》发现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个体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发生耳聋的风险较高,但携带者的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及外显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在遗传咨询中需要明确排除核基因可疑致病变异并分析携带者的线粒体DNA突变比例,同时完善首诊个体及其母系家庭人员的听力检测,以咨询家庭为单位进行线粒体突变表型-基因型特征分析,有利于线粒体耳聋遗传咨询个性化的临床决策。论著《坏死性外耳道炎23例临床分析》提出坏死性外耳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基础,以手术治疗为主;尽早干预预后较好,但合并多组颅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的患者预后不佳。论著《顺铂诱导氧化应激引起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发现顺铂可升高耳蜗内氧化应激水平导致C57BL/6J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从而提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造成听力损失。论著《siRNA沉默STAT6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实验性研究》发现经鼻滴入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小干扰RNA(siRNA)可下调鼻黏膜STAT6表达,降低磷酸化STAT6(p-STAT6)水平,抑制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的产生。新技术新材料《汉语普通话CMnBio测听句表的编制及在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验证》建立了面向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具有良好等价性的26张普通话CMnBio句表,并提供了使用单张表和二张表时识别率得分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普通话成人人工耳蜗临床实践及开展跨语种成效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实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碎补总黄酮经JAK2/STAT3/SOCS3通路抑制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骨组织中促凋亡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TFRD)对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程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选用2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TFRD组(50只)。模型组及TFRD组行双侧臀肌交替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7.5 mg/kg),每周2次,对照组同部位同频次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0.3 mL/kg);TFRD组于第1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开始每天灌服TFRD溶液(35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6 mL,连续8周。根据是否发病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发病组及模型未发病组;将TFRD组分为TFRD发病组及TFRD未发病组。造模结束后,取双侧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股骨头组织中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SOCS3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坏死发生率22.86%(8/35);TFRD组坏死发生率15.79%(6/38)。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较高,骨小梁分离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染色示:TFRD未发病组较其他实验组骨小梁形态更完整、骨小梁周围可见成骨细胞、空骨陷窝更少,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ELISA显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P-JAK2、P-STAT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均下降,Bcl-2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qPCR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JAK2、STAT3、SOCS3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FRD可以经JAK2/STAT3/SOCS3通路抑制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骨组织中促凋亡因子表达,减缓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RNA沉默STAT6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实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能否抑制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ECRS)的产生。方法:2022年3—9月期间,4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对照)组、Vehicle(转染试剂)组、Scramble siRNA(对照siRNA)组和STAT6 siRNA组,每组12只。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诱导小鼠ECRS,并用siRNA鼻腔滴注进行干预。随后收集外周血以及鼻黏膜组织标本。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数目及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OVA-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以及鼻黏膜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5、IL-17A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的表达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鼻黏膜组织切片,在高倍视野(HPF)下对Eos进行计数;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鼻黏膜中STAT6和磷酸化STAT6(p-STAT6)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对鼻黏膜中p-STAT6表达进行定位。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TAT6 siRNA组小鼠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比、总IgE以及OVA-sIgE水平[(0.318±0.045)×10 3/μl、(3.667±0.479)%、(102.070±13.205)ng/ml和(38.870±7.352)ng/ml]明显低于Vehicle组[(0.532±0.049)×10 3/μl、(6.710±1.061)%、(203.102±29.653)ng/ml和(74.575±6.432)ng/ml, Z值分别为-2.56、-2.24、-2.40、-2.56, P值均<0.05]和Scramble siRNA组[(0.493±0.036)×10 3/μl、(5.858±0.872)%、(189.964±30.042)ng/ml和(80.935±8.358)ng/ml, Z值分别为-2.17、-2.08、-2.24、-2.72, P值均<0.05],且鼻黏膜组织中IL-5和Eotaxin-1表达量分别为(312.279±34.281)pg/ml和(25.297±4.323)pg/ml,也显著低于Vehicle组[(689.667±31.905)pg/ml、(68.278±6.485)pg/ml, Z值分别为-2.73、-2.88, P值均<0.01]和Scramble siRNA组[(661.783±42.094)pg/ml、(63.015±7.416)pg/ml, Z值分别为-2.72、-2.81, P值均<0.01]。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Eos计数为(29.132±4.163)/HPF,明显低于Vehicle组[(78.050±7.912)/HPF, Z=-2.88, P<0.01]和Scramble siRNA组[(73.864±8.671)/HPF, Z=-2.72, P<0.01]。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STAT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105±0.021,与Control、Vehicle及Scramble siRNA组(0.232±0.037、0.243±0.039、0.228±0.032)相比显著降低( Z值分别为-2.25、-2.49、-2.56, P值均<0.05)。与Vehicle组(0.613±0.046)和Scramble siRNA组(0.641±0.050)相比,STAT6 siRNA组p-STAT6蛋白相对水平(0.292±0.038)明显下降( Z值分别为-2.81、-2.88, P值均<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STAT6主要位于鼻黏膜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的细胞核中,STAT6 siRNA组小鼠鼻黏膜中表达p-STAT6的绿色荧光弱于Vehicle及Scramble siRNA组。 结论:经鼻滴入STAT6 siRNA可下调鼻黏膜STAT6表达,降低p-STAT6水平,抑制ECRS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晚期下咽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的病理学特点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44例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行电子喉镜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退缩状况,4周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原发灶标本进行连续病理大切片处理,HE染色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残存癌灶的分布特点和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残存癌灶的增殖情况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3±3.5)岁。其中梨状窝癌40例,下咽后壁癌4例;T3期29例,T4期15例;Ⅲ期6例,Ⅳ期38例。44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原发部位达到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9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包括下咽环周切除19例,全喉部分下咽切除2例;环状软骨上次全喉切除环舌固定术23例。22例PR患者中,大PR(缓解率≥70%)10例,小PR(缓解率<70%)12例。所有原发灶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大切片HE染色发现残存癌灶的患者30例(68.2%);其中CR患者中3例检测到残存癌灶(3/13),均为局部癌灶残留;大PR患者中6例检测到残存癌灶(6/10),4例为散在分布,2例为局部癌灶残留;小PR及SD患者均检测到大片残存癌灶。TUNEL法对有残存癌灶的30例标本进行检测均未发现凋亡现象且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10%。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发现残存癌灶中19例(63.3%)STAT3(3.40±2.49比5.23±3.02, t=-2.932, P=0.007)及22例(73.3%)HIF-1α(3.73±2.66比6.97±3.05, t=-4.45, P<0.001)表达量高于放化疗前,其余分子标志物在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满3年,2年生存率为59.3%,3年生存率为54.1%。 结论:术前放化疗可使部分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在临床评估上达到完全或明显缓解,但病理检测仍可见部分残存癌灶且抗凋亡能力增强、增殖活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 0/G 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 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 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 P<0.05)。 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1例外周血免疫学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外周血免疫学特征及基因变异结果,以提高儿童TM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11例TM感染的HIV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外周血免疫学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1例患儿中,男9例,女2例,中位年龄19个月。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11,90.91%)、咳嗽(10/11,90.91%)和肝大(7/11,63.64%)。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1,63.64%)和脓毒性休克(5/11,45.45%)。最终2例患儿死亡。6例患儿(6/11,54.55%)病程中出现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分别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和免疫球蛋白(Ig)G降低,6例出现IgA降低,3例出现IgM降低,5例出现IgE降低,3例出现IgM升高,2例出现IgE升高。1例T细胞和B细胞计数均下降。所有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均发现基因突变,8例患儿结合基因突变结果明确诊断为出生免疫错误(IEIs),其中4例发现 CD40LG基因突变诊断为CD 40配体缺陷,1例发现 IL2RG基因突变诊断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1例发现 STAT3基因自发突变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相关高IgE综合征,1例发现 STAT1基因突变诊断为功能获得型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免疫缺陷,1例发现 CARD9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家族性念珠菌病2型。另3例中2例患儿基因变异为可能致病,1例患儿为致病未明确。 结论:TM感染在HIV阴性儿童中临床表现不典型,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并积极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潜在IEIs,有助于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疗介导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调节食管癌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放疗调控食管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X线照射食管癌细胞株Eca109、Kyse150和TE1,同时设6 Gy照射+AG490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PD-L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D-L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结果:食管癌细胞Eca109、Kyse150和TE1中,PD-L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86±0.30、960.01±21.27和106.78±6.67,均高于正常食管细胞株HET-1A(1.07±0.15,均 P<0.01);PD-L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091±0.036、1.533±0.079和0.914±0.035,亦均高于正常食管细胞株HET-1A(0.063±0.01,均 P<0.01)。经6 Gy照射后,Eca109、Kyse150和TE1细胞中PD-L1蛋白的表达量峰值分别为0.135±0.007、1.66±0.06和1.32±0.06,均高于0 h组(分别为0.09±0.01、1.21±0.05和0.93±0.03,均 P<0.01);p-STAT3蛋白的表达量峰值分别为1.44±0.26、0.75±0.04和1.92±0.17,均高于0 h组(分别为0.18±0.05、0.48±0.02和0.36±0.06,均 P<0.01)。不同剂量照射后,Eca109、Kyse150和TE1细胞中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 P<0.01)。IL-6/STAT3信号通路被特异性抑制剂AG490阻断后,6 Gy放射+AG490组Eca109、Kyse150和TE1细胞中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1±0.03、1.07±0.08和0.96±0.11,与相应细胞株的0 Gy照射组(分别为0.09±0.01、0.96±0.05和0.85±0.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6±0.11、0.59±0.06和0.96±0.12,与相应细胞株的0 Gy照射组(分别为0.67±0.08、0.54±0.06和0.84±0.11)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放疗可能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的PD-L1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