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体自身抗体相关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检测与预防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母体自身抗体相关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MCHB)是由于母体内存在的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引起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新生儿MCHB的总体发生率约1/20 000,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母亲初产胎儿的MCHB发生率为1%~2%,既往生育过MCHB患儿的母亲再育子女发生率增高至15%~20%。完全性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往往成为永久性,90%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MCHB总体死亡率为15%~20%,早期产前检测和干预可改善预后,羟基氯喹可以预防其发生。本文对MCHB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2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的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文献,语言类型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逐条审核文献内容,排除会议通知、编者按等类型文献及内容关联不强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47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2软件统计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和去除副主题词后主要主题词出现频次,统计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期刊的发文量;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合作者网络及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统计并记录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活跃作者发文情况及国家或地区分布。结果:1 547篇文献中,相关研究活跃学者主要来自印度、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总计发文量617篇(39.88%,617/1 547 )。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主要集中于COVID-19、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感染、眼病的流行病学、并发症、防控、诊断、病毒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β冠状病毒分离与纯化,眼科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的组织与管理,毛霉菌病诊断。去除副主题词后,高频主要主题词还包括结膜炎、眼眶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等眼部疾病,多发性硬化、米勒费雪症候群等眼部相关系统性疾病,COVID-19治疗药物羟基氯喹、血管生成抑制剂,疫苗接种等。结论: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涉及眼前后节多种眼部疾病。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羟基氯喹与可能的视网膜毒性、疫苗接种后可能的眼部不良反应等研究也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檗碱通过介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依赖的自噬参与保护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碘佛醇(Iv)处理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Iv组、Iv+BBR组、Iv+BBR+自噬抑制剂羟基氯喹(HCQ)组(Iv+BBR+HCQ组)及Iv+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抑制剂他喹莫德(Tasq)组(Iv+Tasq组)。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率;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观察自噬流变化;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和泛素结合蛋白p62)及HDAC4-FoxO3a信号轴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v组细胞存活率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p62、胞核FoxO3a表达下调(均 P<0.01);细胞凋亡率上升,Bax、Beclin-1、LC3、HDAC4、乙酰化FoxO3a(Ac-FoxO3a)和磷酸化FoxO3a(p-FoxO3a)表达上调(均 P<0.01)。BBR预处理后,可逆转Iv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和凋亡增加,并激活自噬。此外,在BBR联用HCQ后,相较于Iv+BBR组,LC3和p62蛋白升高,且自噬小体的数量增加及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减少;与BBR作用相同,Tasq预处理也可逆转Iv对上述HDAC4-FoxO3a信号轴相关蛋白的调控。 结论:BBR可通过增强自噬减轻Iv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及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DAC4-FoxO3a信号轴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氯喹和羟氯喹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氯喹和羟氯喹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的,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可用于治疗严重传染病、风湿免疫疾病及肿瘤等。氯喹和羟氯喹是近50年来开发的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药物,它们在治疗各种非疟疾疾病方面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深入的研究中,氯喹和羟基氯喹已被证实对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抗病毒作用;并且被证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临床疗效显著;二者还能与经典抗癌药物联用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进而提高疗效。羟氯喹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眼部损害,尤其是视网膜病变,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就氯喹和羟氯喹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应用现状和药学监护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帕霉素减轻碘佛醇诱导的模型大鼠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自噬在造影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CI-AKI)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CI-AKI模型(尾静脉注射造影剂碘佛醇;model)组、雷帕霉素(RAPA)组和羟基氯喹(HCQ)组.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含量;HE染色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学;透射电镜观察自噬超微结构;Western blot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LC3)Ⅱ/LC3Ⅰ、泛素结合蛋白p62 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蛋白表达;RT-qPCR观察HDAC4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CQ组中BUN、Scr含量及HDAC4 表达升高(P<0.01),肾脏近端小管出现明显损伤,其中模型组中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增加,伴随着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 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RAPA组出现较多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伴随着LC3Ⅱ/LC3Ⅰ比值升高和p62、HDAC4 表达下降(P<0.05,P<0.01).而HCQ组自噬相关结构明显减少,伴随着LC3Ⅱ/LC3Ⅰ和p62 表达同步升高和HDAC4 表达的上调(P<0.01).结论 碘佛醇病理应激可诱导自噬激活,RAPA进一步激活自噬可有效减轻CI-AKI诱导的肾脏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与调控HDAC4 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TLR7通过NF-κB炎症通路调控ION-CCI模型大鼠三叉神经痛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7(TLR7)在SD大鼠三叉神经疼痛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TLR7在疼痛过程中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TN)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三叉神经节(TG)内TLR7表达变化.经灌胃给药方式向ION-CCI大鼠给予TLR7抑制剂羟基氯喹(HCQ),检测抑制后TG内TLR7及其下游信号通路NF-κB亚基p65、p-p65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 结扎眶下神经所致的三叉神经损伤后,大鼠TG内的TLR7表达增加(P<0.05).在给予TLR7抑制剂后,大鼠TG内TLR7和TNF-α、IL-1β表达降低,并且p65核内移位和磷酸化减弱,NF-κB 信号通路激活被抑制,IONCCI诱导的雄性SD 大鼠的机械疼痛得到缓解(P<0.05).结论 TG 内TLR7通过激活初级感觉神经元中的NF-κB介导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HepG2.2.15细胞对同时包载丁香苦苷和羟基酪醇纳米粒的摄取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HepG2.2.15细胞对同时包载丁香苦苷和羟基酪醇纳米粒(nanoparticles co-loaded with syringopicroside and hydroxytyrosol,SH-NPs)的摄取机制.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SH-NPs,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为荧光标记物,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epG2.2.15细胞对SH-NPs的摄取机制.结果 秋水仙素为抑制剂,孵育时间在0.5~24 h范围内,阳性细胞百分数由1.9%增加到56.4%;药物浓度为125、250、500 μg/mL时,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4.9%、3.4%、3.9%.氯喹为抑制剂,孵育时间在0.5~24 h范围内,阳性细胞百分数由7.4%增加到55.4%;药物浓度为125、250、500 μg/mL时,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9.5%、22.5%、27.6%.结论 秋水仙素与氯喹对HepG2.2.15细胞摄取有抑制作用,且HepG2.2.15细胞对SH-NPs的摄取与药物浓度、孵育时间呈正相关,推断HepG2.2.15细胞对SH-NPs细胞的摄取机制为非特异性吸附内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检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该类患者25-OH-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5例女性SLE患者和70例女性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25-OH-D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25-OH-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补体3(C3)、补体4(C4)、血清钙(Ca)、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药物(激素、羟氯喹)的相关性. 结果 (1)女性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女性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激素用量及时间、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负相关(r=-0.61、-0.68、-0.74、-0.37,均P<0.05),与Ca呈正相关(r=0.247,P=0.042);而与C3、C4、P、ALP、PTH水平及使用羟氯喹无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SLE中25-OH-D缺乏组(<10ng/ml)较25-OH-D正常组(≥30ng/ml)相比,狼疮活动是非活动发生的5.60倍(OR=5.6,95%CI:1.146~27.37,P=-0.033).结论 女性SLE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使用激素及肾损害相关,25-OH-D可能在女性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润燥灵汤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润燥灵汤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S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酸羟基氯喹及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润燥灵汤口服,每日一剂,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效,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睛干涩、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体征及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CRP、ESR、IgG、IgA、IgM等检查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灵汤能够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糖皮质激素(激素)是结节病治疗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对于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有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需要考虑替代用药.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羟基氯喹、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乙酮可可碱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抑制剂均可用于结节病的二线替代治疗[1-2].其中以甲氨蝶呤应用最为广泛,但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的适应证、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以及是否需要补充叶酸等均缺乏系统研究结果和国际规范.为此,世界结节病及其他肉芽肿性疾病联盟(world association for sarcoidosis and other granulomatous disorders, WASOG)组织全球结节病专家结合近期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甲氨蝶呤治疗结节病的国际专家共识[3].本共识对指导甲氨蝶呤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共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解读如下,供国内临床医生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