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目的 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均开展1年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3)、未复发组(n=8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的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均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患者BMI、病程、家族史、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状况均为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将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应对营养失衡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复发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
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推行团体心理疗法前仅接受感觉运动训练干预治疗的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推行团体心理疗法干预后接受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干预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修订版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MFS)和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评分。结果:交互作用下,GSES评分因干预方式的不同随着时点变化而变化( P<0.05);组内作用下,GSE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而BPRS评分、MMFS评分、ISMI评分呈下降趋势( P<0.05);不同时点组间作用下,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BPRS评分、MMFS评分、ISM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心理疗法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可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升自我效能,减少跌倒发生,消除负面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神分裂症少年女性患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相关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脑炎常以精神障碍为首次发病症状,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而青少年女性患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同时患精神分裂症鲜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青少年女性患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卵巢囊肿和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因其临床症状的复杂性、病程轨迹的特殊性、诊疗过程的丰富性,通过对发现、确诊、治疗该病例的过程描述,以期增加医生对该类共病现象的诊疗经验,提高对青少年患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觉运动训练对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风险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9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60例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传统运动锻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感觉运动训练,2组训练3次/周,持续8周共24次。分别使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修订版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MFS)、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认知水平、跌倒风险、平衡功能。结果: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MMSE总分(26.72 ± 1.71)分,高于对照组的(22.36 ± 1.93)分,其中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分别为(4.90 ± 0.31)、(4.72 ± 0.53)、(2.86 ± 0.35)、(4.66 ± 0.61)、(2.83 ± 0.47)、(6.76 ± 1.09)分,高于对照组的(4.36 ± 0.56)、(3.93 ± 0.66)、(2.57 ± 0.50)、(3.64 ± 1.03)、(2.18 ± 0.67)、(5.68 ± 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3~9.06,均 P<0.05)。研究组MMFS总分(5.93 ± 1.49)分,低于对照组的(8.75 ± 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1, P<0.01)。研究组BBS总分(38.83 ± 1.71)分,高于对照组的(30.89 ± 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43, P<0.01)。 结论:感觉运动训练能提升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降低跌倒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θ短阵快速脉冲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模式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期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r-TMS治疗组24例,r-TMS伪刺激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以TBS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部位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对照组予以同部位伪刺激。治疗前后采用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评估精神症状,Mattis痴呆评定量表-2(Mattis-dementia rating scale,MDRS-2)和社会适应性功能评价(social adaptation functioning evaluation,SAFE)分别评估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 结果:(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PANSS量表[(60.17±3.73)分,(56.67±3.12)分]、阴性症状分量表[(20.88±2.94)分,(17.96±2.33)分]、一般病理症状分量表[(30.67±1.66)分,(30.25±1.45)分]及SANS量表[(59.33±4.00)分,(54.21±5.32)分]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PRS量表( t=3.513, P=0.001)、PANSS量表( t=6.048, P<0.01)及其阴性症状分量表( t=6.610, P<0.01)、SANS量表( t=8.239, P<0.01)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MDRS-2量表及其各分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DRS-2量表( t=6.216, P<0.01)及其注意( t=4.596, P<0.01)、起始/保持( t=6.424, P<0.01)、概念形成( t=3.974, P<0.01)、结构( t=2.194, P=0.033)、记忆( t=3.162, P=0.003)分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SAFE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38,0.142,均 P>0.05)。 结论:TBS模式rTMS治疗可以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社会功能效果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氨磺必利致窦性停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5岁女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利培酮治疗效果欠佳换用氨磺必利,逐渐增加剂量(0.1 g、2次/d,服用3 d;0.2 g、2次/d,服用2 d;最后加量至每天早晨0.4 g、每晚0.2 g)。4 d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9次/min,QT间期492 ms;7 d后动态心电图示最慢心率25次/min,平均42次/min,窦性停搏(17 h大于2.0 s的R-R间期共207阵,最长2.47 s),停搏大多发生于夜间。将氨磺必利减量为0.2 g口服、1次/d,给予心电监测,次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运动不良、二尖瓣反流(轻度)、左室充盈异常。考虑患者窦性停搏可能与氨磺必利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奥氮平由5 mg/d加量至10 mg/d,其他治疗不变。停药次日,心电监测中窦性停搏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停药3 d后动态心电图未出现窦性停搏;停药26 d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精神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究精神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变异为工具变量,选用芬兰数据库的OSA患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应用逆方差加权法为主分析方法,并且联合应用加权中位数分析、MR-Egger回归分析及MR-PRESSO分析这3种敏感性分析。结果: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的更高的遗传易感性可增加OSA的发病风险,其对数转换比值比每增加1个单位,对应的比值比分别为1.18(95% CI:1.02~1.37、 P=0.026)及1.06(95% CI:1.01~1.12、 P=0.038)。阿尔兹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与OSA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结论: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的高遗传易感性可导致OSA更高的发病风险,OSA和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然而其因果效应仍需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服用氯丙嗪引起双眼角膜内皮及晶状体色素沉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74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年,于2023年4月6日至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精神分裂症病史40余年,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6年。自2017年开始连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400 mg,每日2次,2年后患者病情稳定,日剂量改为200 mg口服,每日2次至今。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3,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不提高;右眼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双眼球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及基质清,内皮弥漫性灰白色点状混浊(图1),前房Tyn(-),周边前房深度为1 CT,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右眼瞳孔直径约2 mm,左眼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迟钝,双眼晶状体浅表面有棕黄色粉尘状色素沉着物呈放射状(海星样) (图2),晶状体皮质混浊。散瞳查双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形正常,左眼黄斑部可见金箔样反光。眼部A超示右眼眼轴长度22.68 mm,左眼22.87 mm;眼部B超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示右眼2 750个/mm 2,左眼2 491个/mm 2;右眼中央角膜厚度546 μm,左眼539 μ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左眼黄斑前膜(图3),右眼黄斑中心凹结构正常。临床诊断:①双眼角膜内皮及晶状体色素沉着(氯丙嗪引起);②双眼老年性白内障;③左眼黄斑前膜。本例患者双眼白内障呈早期表现,但由于药物性瞳孔缩小及晶状体前色素沉着遮挡视线的影响,患者双眼视力仍欠佳,建议患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由于目前患者精神状况不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暂缓手术,予氟米龙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滴双眼。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家属,患者家属诉患者双眼视物仍不清,建议患者来院手术,患者家属拒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1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SCZ)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分析40岁以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115例SCZ女性患者中NAFLD发病率,以体检健康者( n = 95,女性,年龄40岁以上)为对照组。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患者电子病历系统中相关资料,与NAFLD相关的人体质量指数、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瘦素和脂联素等建立模型,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女性SCZ患者精神症状、生理和生物化学指标,评估对NAFLD预测价值。 结果:SCZ组NAFLD患病率为55.7% (64/115),显著高于( χ2 = 18.335, P < 0.001)对照组(26.3%, 25/95);预测模型显示年龄、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瘦素、脂联素、人体质量指数与女性SCZ患NAFLD者显著相关;在自然语言处理法搜索语言模型中,兴奋征(动作多:不受控制的乱跑行为)和情绪冷漠与女性SCZ患NAFLD者显著相关。其中年龄、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瘦素、人体质量指数是SCZ患NAFLD的危险因素,脂联素水平和不受控制的乱跑行为是保护因素。 结论:中老年女性SCZ患者中NAFLD发生率较高,自然语言处理法有助于自动识别SCZ合并NAFLD危险因素,具有预测和辅助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