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肝肾论治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多以降逆和胃为主,少有从肝肾论治。临床运用滋补肝肾法治验一则,认为患者平素体虚,脾肾失于温养,肾不纳气则引气上逆;又平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致气血不调,又化火灼伤阴液,使肝失濡养,虚气上逆;诊疗时观察到患者呃逆声低,辨其脉为双寸上脉,由长桑君脉法知寸上脉为阴虚,左寸上候肝肾,右寸上候心肺。四诊合参,突破传统治法,取得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析经间期出血之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6 编辑人员丨2024/7/6经间期出血具有症状轻、病程短的特点,其概念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次提出.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之一,"亢害承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所提出,是"亢则害,承乃制"理论内涵的高度概括.基于"亢害承制"理论,经间期出血之病机可归纳为肾阴不足,心火旺盛,承制失衡,心肾失交,治疗提倡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从势助力,宜采取心肾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桂附地黄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编辑人员丨2024/4/13目的 探讨桂附地黄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2023年 4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104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52 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桂附地黄丸,8丸/次,3 次/d.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UACR)、尿素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77%(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UACR、尿素氮、hs-CRP、NLR、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和炎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浮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附地黄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桂附地黄丸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该复方的体外化学成分谱及入血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1%B;1~10 min,1%~99%B;10~11.5 min,99%B;11.5~11.6 min,99%~1%B;11.6~13.5 min,1%B),流速为0.4 mL·min-1,在电喷雾离子源(ESI)下,以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运用Xcalibur software软件,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对该复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解析.结果 在桂附地黄丸体外样品中共鉴定出85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1个、环烯醚萜苷类14个、苯乙醇苷类9个、单萜苷类11个、三萜类14个、酚酸类9个、有机酸/醛6个、糖苷类5个、其他类6个,并对化学成分进行药材来源归属;共表征了大鼠血浆中的化合物22个,包括14个原形药物和8个代谢物.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高效、灵敏地分析桂附地黄丸中的体外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初步阐明了该复方的体外化学成分轮廓及血中移行成分,为其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曹洪欣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总结曹洪欣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以阴虚内热、瘀热互结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滋阴清热、活血通络为法.临证常分4个证型施治:热毒炽盛、营血两燔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证,治以滋补肝肾、清退虚热,常用知柏地黄丸、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治疗;风湿痹痛、瘀血阻络证,治以祛风除湿、宣痹通络,常用身痛逐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证,治以温补脾肾、利水渗湿,常用清心莲子饮、附子汤、实脾饮加减治疗.同时注重中西医互补,整体治疗、缓图收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褐斑内服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分析古文献治疗黄褐斑的内服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光盘数据库搜索古代文献治疗黄褐斑的内服处方,建立中药数据库,对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服药中以补虚药使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9味药为肉桂、茯苓、当归、五味子、附子、甘草、牛膝、熟地、肉苁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归肝、肾经为主.结论:古代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以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要组成成分,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归脾汤为治疗黄褐斑的基础方,遣方用药特点为在重视先天的基础上气血同调、肝脾共治,治疗总则为调补肝肾,兼顾行气活血化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柴胡不同炮制品对虚热证大鼠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综合评价柴胡的不同炮制品对于热性中药致虚热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采用灌胃热性中药附子、干姜、肉桂(20 g·kg -1 方法建立虚热动物模型,成功造模后,随机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知柏地黄丸组(知柏地黄丸,0.5 g·kg -1),生品柴胡组,鳖血炒柴胡组,鳖血润柴胡组,酒柴胡组,醋柴胡组.各炮制品给药量均为3.15 g·kg - 1,正常组灌以等量的双蒸水,治疗11 d,每日1次,观测大鼠的一般情况及代谢笼指标,通过测定并比较血清中D-木糖,血清三碘甲状腺原酸(T3),甲状腺素(T4),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ATP)酶活力等的含量及大鼠各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肛温、饮水量、尿液量、体液消耗量增高,饮食量,D-木糖含量下降,血浆cAMP含量,cGMP含量,血清LD含量,LDH活力,肝组织中Na+-K + -ATP酶活力,Ca2 + -Mg2+-ATP酶活力,血清T3和T4含量均上升(P<0.05),说明成功复制虚热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柴胡不同炮制品及知柏地黄丸组的木糖均上升(P<0.05),血浆cAMP含量和cGMP含量均降低(p<0.05),LD和LDH含量均上升(P<0.05),各组中的ATP,T3,T4含量均降低(P < 0.05 ).结论:柴胡的不同炮制品对于热性中药致虚热大鼠的各个生理指标均有趋于正常水平回转的趋势,对于大鼠的虚热证具有治疗作用,而不同的炮制品对于各个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由此可见,不同的炮制品对于虚热大鼠具有不同程度地干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议肾气丸中生地黄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及文献资料, 梳理肾气丸的方源及衍变, 并从组方依据、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3个方面辨析肾气丸中生地黄与熟地黄之争, 以明确金匮肾气丸的方源, 理解生地黄在肾气丸中的地位、作用及配伍依据.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由生 (干) 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和附子 (炮) 组成, 区别于现今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且易与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混淆.地黄在金匮肾气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生熟之易, 可使整个方剂的作用发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气丸方衍变及历代发挥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通过搜集历代医家对肾气丸的沿用、衍变的记载, 分析其背景及其辨证论治的思想, 总结探讨临床应用经方的方法及规律, 以指导当代中医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桂附地黄丸、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分析与探讨桂附地黄丸、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治疗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采用中药桂附地黄丸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前后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情况、POP-Q分度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4.05±0.37)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8.07±1.62) 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8.11±1.50)μV、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02±0.01)%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3.81±0.40)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7.26±1.13)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7.20±1.37) μV、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0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FIQ-7评分(12.10±4.92)分、PFDI-20评分(4.23±1.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FIQ-7评分(17.33±7.85)分、PFDI-20评分(8.9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 0度所占比例(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Ⅱ度所占比例(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盆底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