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关系,二者并存导致不良的代谢和心血管风险增高。尽管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的确诊仍需行肝活检,但已有多种临床诊断工具可用于筛查NAFLD和评估脂肪变性。在诸多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管理方案中,通过减轻体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但仅靠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持体重减轻并非易事,故支持选择生活方式联合降糖药物的管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脏叉头状转录因子O3高表达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3(FOXO3)在小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肝脏激活蛋白(LAP)启动子控制下且表达四环素调节的反式激活因子(tTA)的转基因小鼠(LAP-tTA小鼠)与雌性荧光素酶-tet操作元件(tetO)7-FOXO3的组成型活性等位基因小鼠[(tetO)7.FOXO3CA小鼠]杂交,获得FOXO3CA hep小鼠(tTA +/FOXO3CA +,肝脏FOXO3条件性高表达,7只)。以tTA -和(或)FOXO3CA -小鼠作为对照组(9只)。通过IVIS活体成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肝脏FOXO3表达情况,RT-qPCR检测相关糖异生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 G6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Pepck)、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Pdk4)]的mRNA水平。监测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以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胰腺胰岛增生、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IVIS活体成像、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证实FOXO3CA hep小鼠肝脏FOXO3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内,FOXO3高表达导致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7周龄FOXO3CA hep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5.7±24.1)和(87.4±12.1)mg/dl, P<0.001],糖异生基因 G6pc、 Pepck、 Pdk4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9周龄FOXO3CA hep小鼠空腹血糖下降[分别为(55.6±6.1)和(82.8±17.2)mg/dl, P=0.001],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01±1.56)和(1.50±0.82)ng/ml, 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FOXO3CA hep小鼠较对照组胰岛细胞显著增生,胰岛细胞呈现胰岛素强阳性,胰岛素耐量实验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结论:FOXO3持续高表达可促进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的上调、血糖紊乱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增生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n=8)和手术组( n=8)。手术组行RYGB术,假手术组在与手术组相同位置行胃肠横断并原位吻合。术前及术后第1、2、4、6、8周测各组摄食量和空腹血糖;术前、术后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敏感试验(ITT);术后8周留取空腹血清检测总胆汁酸水平,留取肝脏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手术组术后第4、6、8周摄食量[(18±2)、(19±3)、(20±4) g/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4±3)、(28±4)、(26±3) g/d],手术组术后第2、4、6、8周空腹血糖[(6.9±0.9)、(6.0±1.1)、(6.4±0.8)、(6.8±0.7) m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2.9±1.4)、(10.8±0.8)、(9.4±1.1)、(9.0±1.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07、5.091、3.394、9.209、9.982、6.239、5.098, P<0.05);术后2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898±118)、(428±85) 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 508±108)、(788±98) mmol/(L·min)],术后8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975±102)、(455±76) 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 575±96)、(775±86) mmol/(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90、7.849、12.120、7.886, P<0.05);术后8周,手术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105.17±14.81) μmol/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68.87±10.8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00, 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肝脏FXR和SHP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1.67±0.31比1.17±0.11、2.37±0.21比1.33±0.18),PEPCK和G6Pase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0.77±0.12比1.15±0.14、0.87±0.08比1.0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99、10.640、5.829、3.976, P<0.05)。 结论:RYGB术改善T2DM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术后肝脏胆汁酸信号上调进而抑制糖异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笔者报道了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病例。 18F-FDG PET/CT显像不仅能更早地发现肝脏病灶,提供其糖代谢信息,还能评估全身多器官受累分布情况。笔者拟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加深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影像学特征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贯叶金丝桃素和氨来呫诺联合用药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贯叶金丝桃素(HPF)与氨来呫诺(AM)联合给药时,对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紊乱的叠加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b/ob小鼠为肥胖小鼠模型,在HPF单药(2.5 mg/kg,腹腔注射)或与AM(50 mg/kg,灌胃)联合给药4周后,监测小鼠体重、摄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通过小动物核磁共振、代谢笼、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检测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能量消耗、脂肪含量、糖代谢等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以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结果: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54.07 g),HPF给药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至51.33 g( P=0.042);与AM联合给药后,小鼠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至47.61 g( P=0.041),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小鼠核磁共振结果显示,HPF给药后小鼠脂肪含量减少( P=0.011),表现为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旁白色脂肪的细胞直径都变小( P=0.014, P=0.032),产生棕色化趋势,棕色脂肪组织中白色脂肪浸润减少。然而,与HPF给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白色脂肪细胞进一步变小或减少其在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质积累。代谢笼实验显示,HPF处理的小鼠在光照期的氧气消耗率( P<0.001)和二氧化碳释放率( P=0.002)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PF与AM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小鼠的能量消耗。此外,HPF与AM联合给药可以进一步激活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儿茶酚胺下游cAMP-PKA信号通路。当联合用药时,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减少( P=0.049),肝脏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下降( P=0.008)。 结论:HPF和AM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改善代谢紊乱、缓解儿茶酚胺抵抗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类型母体肥胖对新生子代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孕前肥胖(pre-pregnancy obesity,PO)、孕期增重过多(excessive gestational weight gain,EGWG)、孕前肥胖合并孕期增重过多(PO+EGWG)对新生子代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时期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构建PO、EGWG、PO+EGWG动物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对照组孕前、孕期均正常饮食,PO组孕前高脂饮食、孕期正常饮食,EGWG组孕前正常饮食、孕期高脂饮食,PO+EGWG组孕前、孕期均高脂饮食。记录母鼠孕前、孕期体重及新生仔鼠出生体重。取雄性新生仔鼠,每组9只,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糖代谢通路关键基因IR、IRS、AKT及脂质代谢关键基因FASN、SREBP1c、PPARα的mRNA水平。结果:孕前高脂饮食组(PO组、PO+EGWG组)母鼠孕前体重高于孕前正常饮食组(对照组、EGWG组),孕期高脂饮食组(EGWG组、PO+EGWG组)母鼠孕期增重百分比高于孕期正常饮食组(对照组、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O组、EGWG组、PO+EGWG组新生仔鼠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O+EGWG组高于PO组和EGW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O组、EGWG组、PO+EGWG组新生仔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虽高于对照组,IR、IRS、AKT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EGWG组和PO+EGWG组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FASN、SREBP1c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EGWG组PPARα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别在孕前、孕期和孕前孕期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可成功构建PO、EGWG、PO+EGWG动物模型。PO+EGWG对新生子代大鼠出生体重及糖脂代谢影响最显著,与EGWG相比,PO对新生子代大鼠糖代谢影响相对显著,EGWG对新生子代大鼠脂代谢影响相对显著。母体肥胖对子代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考虑与糖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大量堆积(脂肪变性)。肝细胞因子指由肝脏分泌的具有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功能为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研究发现,在发生肝脏脂肪变性时,许多肝细胞因子的表达会发生变化,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adrop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胎球蛋白A、视黄醇结合蛋白4、hepassocin、硒蛋白P和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等,它们抑制或者促进NAFLD的形成,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G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刺激因子调节小鼠脂肪细胞肥大及糖代谢紊乱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G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刺激因子(SmgGDS)在肥胖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8周龄C57BL/6J小鼠购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6只,分别喂食普通饲料和含60%脂肪的高脂饲料4个月,Western印迹检测附睾脂肪组织(eWAT)、肝脏和骨骼肌中SmgGDS表达。(2)6周龄的野生型(WT)和SmgGDS敲低(KD)小鼠分为4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 4个月(每组7只)和7个月(每组9只),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受试验(ITT);记录小鼠体重、脂肪组织和肝脏重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脂肪组织的结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eWAT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eWAT中成脂分化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C/EBPβ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水平。(3)提取WT和KD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并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SmgGDS和ERK磷酸化水平;RT-qPCR检测C/EBPα、C/EBPβ、PPARγ的mRNA水平。(4)选取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分别腹腔注射SmgGDS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SmgGDS)和对照空载体,同时高脂饮食干预4周,进行GTT和ITT;记录小鼠体重、脂肪组织重量;HE染色分析eWAT结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eWAT中ERK磷酸化水平。结果:(1)高脂饮食组小鼠eWAT中SmgGDS表达明显上调(正常饮食组:0.218±0.037,高脂饮食组:0.439±0.072, t=2.74, P=0.034)。(2)在高脂饮食干预4个月时,KD小鼠的葡萄糖耐量[葡萄糖注射后60 min,WT组(528±21)mg/dl,KD组(435±17)mg/dl, t=3.47, P=0.030;90 min,WT组(463±24)mg/dl,KD组(366±18)mg/dl, t=3.23, P=0.047;120 min,WT组(416±21)mg/dl,KD组(297±16)mg/dl, t=4.49, P=0.005]和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注射后15 min,WT组77.79%±3.45%,KD组54.30%±2.92%, t=3.49, P=0.005;30 min,WT组62.27%±5.31%,KD组42.25%±1.85%, t=2.98, P=0.024;90 min,WT组85.69%±6.63%,KD组64.71%±5.41%, t=3.12, P=0.016)较WT组明显改善,eWAT重量比增加(WT组4.19%±0.18%,KD组5.12%±0.37%, t=2.28, P=0.042),但平均脂肪细胞面积减小[WT组(5 221±241)μm2,KD组(4 410±196)μm2, t=2.61, P=0.026]。高脂饮食干预7个月后,KD组eWAT重量比减小(WT组5.02%±0.20%,KD组3.88%±0.21%, t=3.92, P=0.001)、平均脂肪细胞面积减小[WT组(6 783±390)μm2,KD组(4 785±303)μm2, t=4.05, P=0.002];eWAT中ERK1磷酸化水平升高(WT组0.174±0.056,KD组0.588±0.147, t=2.64, P=0.025),PPARγ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WT组1.018±0.128,KD组0.029±0.015, t=7.70, P=0.015)。(3)在分化的MEF中SmgGDS表达显著增加(未分化:6.789±0.511,分化:10.170±0.523, t=4.63, P=0.010);敲低SmgGDS抑制MEF的脂滴形成(WT组1.00±0.02,KD组0.88±0.02, t=5.05, P=0.007),增加ERK1(WT组0.600±0.179,KD组1.325±0.102, t=3.52, P=0.025)和ERK2(WT组2.179±0.687,KD组5.200±0.814, t=2.84, P=0.047)活性,该结果可被ERK1/2抑制剂逆转。(4)SmgGDS过表达使小鼠体重增加,eWAT重量增加(对照组3.29%±0.36%,AAV-SmgGDS组4.27%±0.26%, t=2.20, P=0.048)、脂肪细胞增大[对照组(3 525±454)μm2,AAV-SmgGDS组(5 326±655)μm2, t=2.26, P=0.047],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胰岛素注射后30 min,对照组44.03%±4.29%,AAV-SmgGDS组62.70%±2.81%, t=3.06, P=0.019),eWAT中ERK1(对照组0.829±0.077,AAV-SmgGDS组0.326±0.036, t=5.96, P=0.001)和ERK2(对照组5.748±0.287,AAV-SmgGDS组2.999±0.845, t=3.08, P=0.022)活性降低。 结论:SmgGDS敲低通过抑制成脂分化和脂肪细胞肥大改善肥胖相关的糖代谢紊乱,且与ERK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甲状腺激素受体β为靶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常见的肝脏代谢性疾病,但尚无公认获批的治疗药物上市,探索相关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表达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β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甲状腺激素受体β开发的T3类似物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特异性激动剂,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能抑制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肝脏胆固醇清除,减少脂质沉积,同时部分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代谢,改善炎症,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极具潜力的治疗药物。现对以甲状腺激素受体β为靶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临床研究及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氟喹诺酮"回归":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喹诺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喹诺酮(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喹诺酮(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诺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喹诺酮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