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郁探讨瘿病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瘿病是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郁”密切相关。基于历代医家对“郁”的理解探讨瘿病病机,发现人体生理之气血津液转变成病理产物之火瘀痰湿过程中,“郁”发挥主导作用,大致可分为气郁、火郁、痰湿郁、血郁4种,临床常以1种为主,兼夹其他。瘿病辨治思路可以“郁”为核心,从气血津液辨证,针对主症选定主方,并酌情合方或加减防治兼证。现代常见瘿病中,以气郁为核心病机者有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以火郁为核心病机者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多以升降散为主方加减;以痰湿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或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以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及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以血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甲状腺结节,可在痰湿郁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高血压病伴失眠症中医证素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伴失眠症(HWI)患者中医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WI患者的四诊资料及中医证型相关信息,基于因子分析降维及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总结HW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潜在证型;采用爬山法(LTM-EAST)构建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分析判断常见证型。结果:①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14个,累计贡献率为 63.254%。在频次≥70的36个症状变量中,半数以上的HWI患者具有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舌色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薄苔、腻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数脉、滑脉;② HWI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肝(52.09%)、心(33.43%)、脾(26.46%)、肾(23.68%);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34.54%)、阴虚(29.25%)、热(火)(25.35%)、气滞(25.07%);③通过频数统计出10个证型、因子聚类得出9个证型、隐结构聚类推测出7个证型,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2次的证型共有7个,可认定为HWI常见证型。结论:HWI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病位证素主要在肝、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湿、阴虚、热(火)、气滞;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化火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探讨特应性皮炎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特应性皮炎因好发于四肢屈侧而得名“四弯风”,在病位上符合“上下交损”特点。以“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为切入点,认为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为脾胃虚损、脾不化湿为发病基础,湿郁化热、湿热聚结为病机关键,临床可从中焦论治,治湿不离脾胃、治痒不离风血、治火不离心肝,急性期宜解毒,可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瘙痒,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快速进展型早发育儿童的体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与快速进展型早发育(EFP)儿童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临床症状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200例ICPP与EFP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证候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数据,分析ICPP与EFP患儿中医体质分布、辨证分型及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① EFP患儿BMI、年龄高于ICPP患儿( 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 ICPP与EFP患儿中医证型以肝郁化火证居多,分别为59.15%(42/71)、46.51%(60/129);体质以气郁质居多,分别为35.21%(25/71)、36.43%(47/129),但ICPP与EFP患儿总体中医证型、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 200例ICPP与EFP患儿的中医证型与体质相关,其中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肝郁化火证与气郁质,痰湿壅滞证与痰湿质、阳虚质显著相关( P<0.01)。④ 200例ICPP与EFP患儿中,女童多于男童,男童BMI高于女童,痰湿壅滞证ICPP与EFP患儿BMI高于其他证型( P<0.01)。ICPP与EFP患儿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以乳房胀痛为主,为22.19%(69/311)。 结论:EFP患儿BMI、年龄高于ICPP患儿;性别、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但ICPP与EFP患儿的中医证候类型与体质类型间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鉴别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T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TN患者 130 例,均行CT平扫和MSCT灌注扫描,依据中医症候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析TN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比较不同中医证型TN患者的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TN患者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MSCT灌注参数.结果:130 例TN患者中,痰瘀血结证 35 例(26.92%),气郁痰阻证 42 例(32.31%),肝火旺盛证 33 例(25.39%),心肝阴虚证 20 例(15.38%).痰瘀血结证患者年龄最大,气郁痰阻证患者BMI最大,常为多发结节且边界不清,肝火旺盛证患者结节病灶组织中常有点状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痰阻证TN患者PS最低,心肝阴虚证TN患者MTT最长,肝火旺盛证TN患者BF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分型TN患者在年龄、BMI、结节数目、结节边界和钙化情况等方面分布不一,MSCT灌注成像参数可作为中医证型鉴别的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符思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符思教授善于从肝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提出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并细分为水不涵木、木郁化火、木火刑金3种情况,临证除以调肝为主要治法外,还相应配合补母法以滋补肾阴、泻子法以清泻心火、清金制木法以滋养肺胃之阴,此外还注重健康宣教,嘱患者调摄起居及饮食,如此综合调理,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便闭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肾、心为主,常使用苦杏仁、当归、茯苓、柏子仁、瓜蒌皮等药物,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苦杏仁-瓜蒌皮、苦杏仁-郁金、当归-柏子仁等。结论:叶天士治疗便闭病是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注重湿热在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肺气宣肃、肝气疏泄、膀胱气化作用。叶天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