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观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人为一整体,形、气、神相互关联,三位一体.形为载体,为气神之宅;气属动力,乃形神之充;神乃主宰,为形气之主.一者太过或不及,余二者必不善.先天禀赋不足,五脏阴虚燥热,消渴乃成,日久视衣为病.三焦通行元气,热酒熏蒸三焦,火郁内燔,精血津涸,五脏阴虚燥热,乃致消渴.火热灼损视衣脉络,血溢络外、入于神膏,或血停成瘀,则神光失用.三焦为水谷之道路,三焦不利,水谷精微不布视衣则目昏;水湿不下,泛于视衣则视衣水肿,湿聚成痰则视衣翳障,蒙蔽瞳神.元气不足,升降出入乏力,清阳不上则视衣失荣,浊阴不下则邪阻视衣,视衣水肿或翳障,神光不发.元阳不足,痰湿内阻,则视衣翳障;元阴不足,精血不足,则视衣失荣.消渴阴虚燥热,肺气阴伤损,魄化生乏源,精血失于充养,视衣失濡,则目暗.消渴日久,肝肾亏虚,魂虚及子,魂、神俱虚,魂弱不张,神虚不扬,魂神失用,则不可精明万物.七情失调则乱气机、伤五脏,致视衣为病.形气神三者生理病理一脉相通,形致本病者涵及气神失调,气致本病者兼形神失用,神致本病者不离形气失常,脏腑、三焦、元宗二气、元神、魂魄及七情等一者失常,必牵及余者,遂生本病.临床辨治当同审形气神,注重三者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探讨中医"肺藏魄"理论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中医"肺藏魄"指人的本能和动作以及某些自身感觉与肺密切相关.中医学将神按照五行归类分为魂、神、意、魄、志.魄在精神活动中负责感觉和支配动作,魄是指先天所具有的本能反应、知觉与动作,如与耳朵相关的听觉,与眼睛相关的视觉,以及皮肤的痛痒皆属"魄"的范畴,人的自我感觉以及本能动作与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起到重要作用,五脏所藏认为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也都在脑的主宰下进行活动以及发挥相关作用,肺与脑二者在中医方面有紧密联系."肺藏魄"对于人体的日常生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一些肺部感染性疾病除了能导致肺部的炎症以外,还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出现肺部以外器官相关功能的损害,肺与脑之间的关系复杂,这些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肺与脑之间的相关性.该文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的角度来探讨中医的"肺藏魄"相关理论,为中医治疗肺脑相关疾病提供相关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数据挖掘的谷世喆治疗失眠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谷世喆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一体化平台中谷世喆教授专家门诊就诊患者临床资料,筛选谷世喆教授专著《知针知药》《谷济生、谷世喆医案医话精粹》及中国知网(CNKI)等收录的相关医案,应用WPS Office 5.2.1建立谷世喆教授治疗失眠药物数据库,采用R4.2.1进行描述性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提炼出谷世喆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 共纳入307首处方,涉及药物250味,其中高频药物30味,频数排名前5位为炙甘草、煅龙骨、茯苓、醋北柴胡、炒酸枣仁.归经以肝经、肺经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聚类分析得出5组核心药组,包括小柴胡汤、二陈汤、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逍遥散等.结论 谷世喆教授治疗失眠的特点为和解少阳,清心疏肝,安神定魄;谨察阴阳,调畅心神,兼以心理疏导;重视肝胆脾胃;辨证以和解少阳、运转少阳枢机为主要思路,兼以调畅气机,益气养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论述"百合病"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是较难理解的仲景方证之一.历代对其方证的认识都各抒己见,未达共识;对其遣药规律同样说法不一,存疑颇多.文中从"肺主魄"理论出发,从"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对"百合病"展开研究,认为"百合病"病机核心在于肺阴受伤不能敛、养,肺气虚损不能降、藏,最终导致"阴魄不降"而为病.故治疗时可取性平、偏凉润而又可益气之药以益宗气、养肺阴、清虚热而定"阴魄".以此明确其核心病机及组方规律,以期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从"五脏-五官-五体"探讨感觉异常在抽动障碍辨治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点的疾病."形神合一"观认为,作为先兆的感觉异常是患儿"神机"改变的重要体现.在以"五脏-五官-五体"为核心的感觉系统基础上,五脏"神机"的变动被认为能够造成五官、五体感觉的异常,从而导致抽动.因此,在治疗感觉性抽动时,应注重以"调神"为主.通过养心安神、宁肺藏魄、调脾定意、平肝宁魂以及滋肾固志,调节五脏"神机",缓解五官、五体的感觉异常,从而治疗抽动障碍,发挥"调神"以"摄形"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任物"到"处物"过程中的形神失调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黄帝内经》"任物"到"处物"过程是对认知形成的精辟论述,心主"任物"与"处物",心神接收外界物象信息谓之"任物",由脾意肾志完成物象信息的储存、转化,再由心神基于转化结果做出判断执行谓之"处物",整个"任物"到"处物"过程受到肝魂和肺魄的辅助.针对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形神失调,分别强调"养肝魂、强肺魄""养心神、开心窍""厚脾阴、守脾意""滋肾水、守肾志""升脾阳、达肝木""壮胆气、行君命"等治法,从而改善卒中后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以此开阔临床辨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从脏气不足论治抑郁症伴失眠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而失眠是抑郁症患者的首发和常见症状.抑郁症伴失眠病机可归纳为以五脏气虚为本、五神不守于舍为标,故以补益脏气、解郁安神为基本治法,并根据所虚之脏,分而治之.肝气不足者,予丹芪散加减以补气疏肝、摄魂解郁;心气不足者,予大补心汤加减以益气养心、开郁助眠;脾气不足者,予人参归脾丸加减以健脾安意、调畅气血;肾气不足者,予肾气丸加减以补肾守志、养神解郁;肺气不足者,予补肺汤加减以补肺镇魄、调理宣降.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桑药汤"治疗肺系疑难病肺肝失调证验案4则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肺肝失调证是鼻鼽(过敏性鼻炎)伴哮喘、喉咳(慢性咽炎咳嗽)、鼻窒(慢性鼻炎)、咳嗽(支气管炎)等肺系疑难病的常见证型.肺属金藏魄,主气司呼吸,清肃以应秋;肝属木藏魂,藏血主疏泄,温升以和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星平治疗肝不藏魂型不寐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张星平教授治疗肝不藏魂型不寐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因"不寐病"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张星平教授门诊就诊患者的医案处方,建立张星平教授治疗肝不藏魂型不寐门诊医案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及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方法,对张教授治疗肝不藏魂型不寐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获得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高频药物组合、高频用药因子及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纳入门诊医案305例、处方305首,涉及中药136味,其中使用频次前10位中药依次为炙甘草、醋北柴胡、陈皮、白芍、当归、茯苓、麸炒白术、法半夏、煅牡蛎、黄连,频次均超过220次;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最多,归经以脾经、肝经、心经常见;功效以理气、补虚、清热、安神类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得到高频药物组合178组,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依次为醋北柴胡-当归、醋北柴胡-炙甘草、醋北柴胡-茯苓;基于聚类分析获得4个核心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显示,305首处方中10个高频药物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6.49%.结论 肝不藏魂型不寐主要病位在肝,治疗主要从肝、脾、肺、心四脏入手,治疗上补泻同施、虚实兼顾,以疏肝解郁、安魂为主,健脾安意、安肺定魄、宁心安神为辅.所提取的核心药物与张教授经验方养肝安魂汤高度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以"脏腑平治"指导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提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应予以"脏腑平治".认为本病与五脏失常相关:肺失宣肃,气不下达而上扰可见不自主动作;心火旺盛,心神不能归脏腑可见情志异常;肝阴不足或肝火亢盛,阴不能潜阳,筋脉失养可见抽动频发;脾失健运生痰、脾虚无力使气机升降失常以致神明昏蒙而见秽语、专注力异常;肾虚伴肝阴虚,先天失养,精髓不生,一身精神活动失根而虚浮,则精神、动作失常.临证具体证候亦有多样化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与脾藏意、肾藏志相关,不自主动作与肺魄、肝魂妄动相关,故以"脏腑平治"之法,从心、从肺、从肝、从脾、从肾论治,并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联,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