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主要功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利用TCSM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预测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脓毒症的相关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潜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CODE分析得到关键基因簇后用CytoHubba分析基因簇,得到核心的基因靶点,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犀角地黄汤-活性成分-疾病-靶基因网络.结果 最终筛选出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38个,主要靶点138个,主要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种人体信号通路.JUN、RELA和JL-6为核心靶点,其中己醛、芍药苷、槲皮素、鞣花酸、黄芩素、山萘酚和石竹烯等是犀角地黄汤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与JUN、RELA和IL-6可以通过氢键、碳氢键和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结论 通过系统地探讨犀角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与脓毒症的联系,为犀角地黄汤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鱼腥草素钠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鱼腥草素钠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高血压组(n=13)和鱼腥草素钠组(n=13).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血压组和鱼腥草素钠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压模型.测量大鼠基线血压,每周监测1次大鼠体重,从第5周起监测大鼠尾动脉血压,第9周起鱼腥草素钠组大鼠采用鱼腥草素钠灌胃,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3周后检测3组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和鱼腥草素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高血压组(P<0.05);鱼腥草素钠组和高血压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鱼腥草素钠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鱼腥草素钠干预后,可明显缓解炎症,降低高脂喂食大鼠导致的高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肺癌及肺癌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N6-腺苷酸甲基化(m6A)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在肺癌及肺癌干细胞(LCSC)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受到关注.m6A相关修饰酶的变化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此外,m6A修饰与LCSC的调控通路也密切相关,m6A修饰通过影响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及耐药性,进而影响肺癌的进展.本研究对m6A修饰在肺癌及LCS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水苏碱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口腔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水苏碱(Sta)调节超音速刺猬因子(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信号通路对口腔癌(OC)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Shh、Gli1在正常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和OC细胞株系(Cal-27、Tca8113、SCC-9、HSC-3)中的表达,选择其中高表达的HSC-3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ontrol组、L-Sta组、M-Sta组、H-Sta组、PM组.EdU染色检测HSC-3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HSC-3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HSC-3细胞侵袭;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Sta对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hh、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小鼠荷瘤实验验证Sta对OC肿瘤生长和OC组织Shh、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L-Sta组、M-Sta组、H-Sta组HSC-3细胞EdU阳性细胞率、划痕愈合率、侵袭数、N-cadherin、Vimentin、Shh、Gli1表达低于Control组,E-cadherin表达高于Control组(P<0.05);与H-Sta组相比,PM组EdU阳性细胞率、划痕愈合率、侵袭数、N-cadherin、Vimentin、Shh、Gli1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Sta组移植瘤质量、体积、Shh阳性率、Gli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a可以抑制OC细胞迁移、侵袭和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木糖醇通过调节PI3K/Akt/FoxO1/NF-κB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木糖醇改善2型糖尿病(T2DM)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10%木糖醇组(DX10组)、20%木糖醇组(DX20组),每组6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链脲佐菌素(40 mg/kg)构建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在正常饲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木糖醇连续喂养8周.通过试剂盒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NF-κB、ICAM-1、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NC组比较,DC组FBG升高(P<0.01),木糖醇干预后下降,且DX20组下降更显著(P<0.05);(2)与NC组比较,DC组11-6和TNF-α分泌增加(P<0.000 1),木糖醇干预后均下降,且DX20组下降更显著(P<0.000 1);(3)与NC组比较,DC组CAT和T-AOC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木糖醇干预后,CAT和T-AOC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且DX20组变化更显著(P<0.05);(4)H-E染色显示,木糖醇干预可改善小鼠糖尿病肾损伤,且DX20组效果更佳(P<0.05);(5)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NC组比较,DC组小鼠肾组织中p-PI3K、p-Akt、p-FoxO1和Bcl-2/Bax均降低(P<0.000 1,P<0.001,P<0.01,P<0.001)、NF-KB 入核增多(P<0.000 1)、ICAM-1 升高(P<0.01);与 DC 组比较,木糖醇干预可逆转相关蛋白的变化,且DX20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木糖醇可通过活化PI3K/Akt/FoxO1及抑制NF-κB通路改善T2DM小鼠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HOTAIR靶向miR-17-5p/TXNIP对狼疮性肾炎进展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LncRNAHOTAIR)靶向miR-17-5p/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狼疮性肾炎(LN)进展的机制.方法 取60只MRL/lp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ncRNAHOTAIR敲低组、miR-17-5p agomir组、阴性对照组和LncRNAHOTAIR敲低+miR-17-5p antagomir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C57BL/6J雌性小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肾功能、免疫器官指数;以HE染色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A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双链DNA(dsDNA)、免疫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LncRNAHOTAIR、miR-17-5p及TXNIP表达.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LncRNAHOTAIR对miR-17-5p、miR-17-5p对TXNIP的靶向调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发生严重病理损伤,胸腺指数、脾脏指数、miR-17-5p表达降低(P<0.05),尿蛋白浓度、血尿素氮(BUN)、血清抗dsDNA及IgG、IL-6、MCP-1、TNF-α、肾组织LncRNAHOTAIR及TXNIP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Ln-cRNAHOTAIR敲低组、miR-17-5p agomir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胸腺指数、脾脏指数、miR-17-5p表达升高(P<0.05),尿蛋白浓度、BUN、血清抗dsDNA及IgG、IL-6、MCP-1、TNF-α、肾组织LncRNAHOTAIR及TXNIP表达降低(P<0.05).下调miR-17-5p可减弱敲低LncRNAHOTAIR组对模型组小鼠各指标的作用.结论 敲低LncRNAHOTAIR可通过上调miR-17-5p而降低TXNIP表达,进而减少LN小鼠免疫炎性因子产生,增强其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发生发展,最终减轻小鼠肾组织损伤并改善其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及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肿瘤微环境不仅包括肿瘤细胞,还包括各种来源的细胞,如干细胞、间质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各种细胞可分泌不同的信号分子,形成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无创技术,根据其对组织的作用特点,可分为热消融和机械分解两种模式,可使肿瘤微环境产生原位肿瘤碎片,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但它并不能完全触发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HIFU与其他疗法结合可能是一种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对HIFU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及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对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在曲安奈德基础上予以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04例烧伤后HS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与观察组102例,分别予以曲安奈德注射、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两组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疼痛评分及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对不良反应予以统计.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4.69±0.91)分vs.(7.64±1.35)分]和疼痛评分[(3.76±0.71)分vs.(4.54±0.87)分]更低(P<0.05);观察组血清EGF、TGF-β1、VEG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HS患者使用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疗效显著,能够调节瘢痕生长因子和抑制炎症,改善瘢痕性状和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铜死亡预测肺腺癌预后及指导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免疫疗法是治疗肺腺癌(LUAD)的有效手段,但缺乏预测反应及耐药分析是其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阐述铜死亡发生机制,围绕铜死亡相关基因与LUAD预后、LUAD免疫治疗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展开对LUAD患者总生存期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化疗治疗反应、风险评估、干性特征等因素的探讨,总结铜死亡预测肺腺癌预后规律及指导LUAD免疫治疗的作用,揭示铜死亡相关基因在LUAD中突变频率不确切等问题,为今后铜死亡关于LUAD的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输尿管膀胱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ICI相关性输尿管膀胱损伤(IC-UBI)作为一种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尽管相关机制尚未明确,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达较好预后.本文对IC-UBI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与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倡在ICI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和尿液检测结果,及时发现并治疗IC-UBI,以期改善疾病临床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