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多气多血理论指导临床辨治的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阳明多气多血是中医指导临床诸多疾病辨治的经典理论,但尚缺乏对阳明多气多血理论的全面阐释.阳明为水谷之海,化生和汇聚气血,通过十二经将气血敷布全身,具有外灌肢节、内养脏腑、上荣头面、下充胞宫的生理功能.阳明的生理特性导致其易化生热证、扰乱神明、耗气伤阴.临床可基于阳明多气多血理论辨治相关病证,比如热证中的气血两燔、肺胃热盛、胃肠积热等,神志病变中的狂病、痴呆等,内伤疾病中的痿证、消渴病等.本文梳理了阳明多气多血的理论渊源、濡养功能、化热特点、临床应用,对于该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牟允方老中医运用大黄治验急症医案5则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止血活血、逐瘀通经.牟允方老中医认为,大黄的使用属中医八法之"下"法,但绝非单纯通便之用,实为逐邪之举,泄热、浊、瘀、毒、痰之邪由肠腑魄门而去,临床运用得法,能救厄于顷刻.现选取脓毒症、骨折疼痛、胆石症、妊娠肠痈、外感发热等 5 则验案,分析其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和经验,如内科——脓毒症取大黄凉血泄热之效;伤科——骨折取其行瘀活血止痛之功;外科——胆石症虽治胆,但借大黄攻下腑积、利湿退黄之用而取效;妇科——妊娠肠痈虽忌攻下峻烈,仍投大黄泻肠间湿热、祛肠中瘀血,可知"有故无损"法则;儿科——外感发热,风寒内湿夹滞,在散寒燥湿之时,少佐大黄泻下化积,使邪有出路,表里同解.师公认为临床上大黄适应证广泛,如急腹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狂犬病、破伤风、毒蛇咬伤等许多疑难杂症,但仍须遵辨证论治原则,紧抓"胃家实",即里实热证之病机,才能效如桴鼓,若为虚证则应忌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5 月—2023 年5 月120 例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 40 例.3组予以头孢克肟、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点穴组予以脏腑点穴,揿针组予以揿针治疗,联合组予以脏腑点穴联合揿针治疗.统计3 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点穴组的80.00%(32/40)、揿针组77.50%(31/40)(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积分、淋巴结横径及纵径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免疫球蛋白A、G水平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点穴组、揿针组,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ML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增大淋巴结,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130例口臭症胃腑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化裁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口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罗森伯格口臭量表(Rosenberg)评分、挥发性硫化物(VSCs)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口臭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Rosenberg评分、VSC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胃散化裁方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口臭症胃腑积热证的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VSCs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张风梅辨证治疗干眼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风梅教授认为干眼病位在眼,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亏虚,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将其分为肺胃积热证、湿热伤阴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证、肺阴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分别选用泻肺汤、甘露饮、逍遥散、益气聪明汤、养阴清肺汤、六味地黄汤、自拟干眼病方为基础方治疗,并随证灵活加减.同时注重日常生活调摄,治养结合,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木防己汤方证特征及其治疗重症心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膈间支饮”.然而,该方结构奇特,寒温并用,补泻同施,不可以常理解读、诠释.研究发现,木防己汤属少阴阳明合病,且方中配伍生石膏这一千古疑难问题具有深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符合临床实际,并非“不可理喻”.木防己汤方证特征包括:①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木防己汤可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全心衰、舒张功能不全心衰等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加重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等肺部疾病;全心衰导致的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且运用常规利尿剂疗效不佳者;痹证的治疗,包括痛风急性发作、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在以前发病率很高,推测该方在古代很可能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治疗.②在症状方面,木防己汤还可用于:喘憋,胸闷,胸满,喘息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甚则端坐位;心下、胃脘部位的胀满不适;脸色发黑、发暗、发紫,二尖瓣面容;头面、四肢水肿;口干,口渴,欲冷饮方舒,贪凉,不愿厚衣、厚被,畏热喜凉,烦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差,便秘,大便干结难解,甚至数日一行,下肢水肿伴有小便不利,小便量少,色黄,且对利尿剂反应较差,甚至出现利尿剂抵抗,对常规的利尿方案不敏感;心率快,很难用西药控制;真武汤治疗无效;舌质暗红,舌干少津,舌苔黄,苍老苔,脉数,或沉紧.在管理危重症患者过程中,还认识到:阳虚水饮是心衰之“常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也是最简单的证型;阳虚水饮化热则是心衰之“变态”,是临床中的特殊类型,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且运用常规温阳化饮法基本无效,如真武汤;阳虚水饮化热证的背后,存在深刻而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且化热多提示预后不良,是运用生石膏的指征;少阴热化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此相同;对于木防己汤方中配伍生石膏的疑难问题,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但大多以经解经、随文敷衍、不求甚解、无解强解,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需要重新审视、解读;木防己汤方证加减法中的“虚”与“实”不是言病机,而是指体征,“虚”是指阳虚水饮化热合并阳明经证的治疗,而“实”是指阳虚水饮化热合并阳明腑证的治疗,该条文符合现今临床实际,其背后存在深刻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纪云西运用扶阳化浊法治疗老年性口臭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纪云西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理论、六经辨证、三焦辨证防治脾胃肝胆疾病、口臭、汗症、咳嗽、失眠、虚劳、肿瘤术后调养及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口臭,是指口中气味恶臭,可通过说话、呼吸、咳嗽等向外散发,病者或不自觉的一种病症.我国口臭的发病率约21.61%~28.91%,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年龄越大,口臭的发病率越高[1].历代医家对口臭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思路大多是从热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脏腑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宋·赵佶《圣济总录》曰:“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明·李梃《医学入门》曰:“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口臭是胃火、食郁.”现代医家报道口臭发病排名前6位的证型依次是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2].治疗则多以清热、泻火为主,代表方剂有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泻心汤类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厚朴、枳实、生大黄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厚朴、枳实、生大黄组成的厚朴三物汤是仝小林教授临证辨治2型糖尿病的靶方之一.中满内热,土壅木郁是该方运用的核心病机.临床运用时,厚朴作为小肠动力药,常用9~30 g以下气除满;枳实作为胃动力药,用9~15 g以破气消积;大黄作为大肠动力药,视患者肠腑燥实之轻重而用1.5~15 g以泻热通下.三者用于以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为临床表现的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患者,药证相应,效如桴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大柴胡汤加减方贴敷胆囊区与耳穴压豆联合术后常规疗法促进胆囊炎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方贴敷胆囊区与耳穴压豆联合术后常规疗法促进胆囊炎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胆腑郁热型胆囊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给予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贴敷胆囊区与耳穴压豆.2组疗程均为7d.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8h、1d、2d、3d及7d的右上腹疼痛评分,检测术后当天及术后7d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统计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粘连性肠梗阻、肝脏损伤、肺部感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时自行评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d、2d、3d及7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d,2组CRP及WBC水平均较术后1d降低(P<0.01),观察组术后7d的CRP及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为20.37%,低于对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贴敷胆囊区和耳穴压豆干预胆囊炎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与右上腹疼痛,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快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炎调方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腑实营热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炎调方对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AGI)(腑实营热证)患者胃肠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炎调方,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疗程7 d.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48.33%(P<0.05);治疗3 d,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治疗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腹内压、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炎调方可恢复脓毒症致AGI(腑实营热证)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SOFA评分,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