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液提前一日低氧平衡和高氧平衡对不同授精方式胚胎早期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培养液提前1 d低氧环境(5%氧气浓度)和高氧环境(20%氧气浓度)平衡对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IVF和ICSI患者的88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培养液提前1 d配制置于培养箱中平衡,根据培养箱氧气浓度分成低氧平衡组(5%氧气浓度)和高氧平衡组(20%氧气浓度)。比较两种授精方式下不同培养液平衡环境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和高氧平衡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双原核(two pronucleus,2PN)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第3日可用胚胎率行IVF患者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ICSI患者中低氧平衡组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68.52%(664/969)比64.42%(795/1234), P=0.043];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IVF:44.99%(808/1796)比41.45%(841/2029), P=0.027;ICSI:42.00%(307/731)比34.95%(317/907), P=0.004]。低氧平衡组的移植胚胎数目均显著低于高氧平衡组[IVF:(1.87±0.34)枚比(1.96±0.21)枚, P=0.001;ICSI:(1.79±0.41)枚比(1.94±0.23)枚, P=0.00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液体平衡环境与活产率显著相关( OR=0.238,95% CI=0.139~0.409, P<0.001)。 结论:培养液提前1 d低氧平衡(5%氧气浓度)能够提高IVF和ICSI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显著提高活产率,ICSI效果较IVF明显,但确切结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35岁首次行IVF-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82例,其中PCOS患者(PCOS组)999例,单纯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非PCOS组)198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PCOS患者再根据BMI分为超重PCOS组(24.0 kg/m 2≤BMI<28.0 kg/m 2)和正常体质量PCOS组(18.5 kg/m 2≤BMI<24.0 kg/m 2)。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发育指标,分析BMI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同时研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母体BMI的相关性。 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优质胚胎率[67.41%(1906/2826)]、囊胚形成率[56.39%(578/1025)]、优质囊胚形成率[29.75%(305/1025)]及可利用胚胎率[62.14%(1756/2826)]均高于超重PCOS组[62.65%(1753/2798), P<0.001;47.30%(457/966), P<0.001;16.35%(158/966), P<0.001;59.04%(1652/2798), P=0.018]。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总受精率[82.38%(1711/2077)]、双原核受精率[68.03%(1413/2077)]、囊胚形成率[68.90%(554/804)]、优质囊胚形成率[62.56%(503/804)]及可利用胚胎率[57.16%(802/1403)]均较超重PCOS组高[80.21%(2954/3683), P=0.044;64.76%(2385/3683), P=0.012;63.95%(871/1362), P<0.001;30.32%(413/1362), P<0.001;53.03%(1250/2357), P=0.014],种植率[66.67%(72/108)]、临床妊娠率[66.97%(73/109)]及流产率[9.59%(7/73)]均较超重PCOS组低[80.57%(141/175), P=0.008;80.46%(140/174), P=0.011;20.71%(29/140), 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a OR=1.92,95% CI=1.049~3.515, P=0.034)及流产率(a OR=3.09,95% CI=1.209~7.915, P=0.019)分别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1.92及3.09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3、D5移植的PCOS患者及D3移植的非PCOS患者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 r=0.144, P=0.013; r=0.212, P=0.004; r=0.137, P<0.001)。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的概率(a OR=5.33,95% CI=1.525~18.597, P=0.009)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5.33倍。 结论:高BMI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胚胎质量及流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超重或肥胖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COS患者在行IVF助孕治疗前减重将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两种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激活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因既往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而采用A23187或离子霉素行人工卵母细胞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的65名患者资料。根据激活剂的不同分为A23187-AOA组和离子霉素-AOA组;再根据不同精子来源分为两个亚组:射出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比较组间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结果:离子霉素-AOA组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55.0%(116/211)]、2PN卵裂率[97.4%(113/116)]及囊胚形成率[69.1%(38/55)]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43.3%(135/312), P=0.008; 90.4%(122/135), P=0.023; 45.2%(14/31), P=0.029]。在射出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卵裂率[97.1%(68/70)]、第3日(day 3,D3)可移植胚胎率[92.6%(63/68)]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85.8%(91/106), P=0.013; 73.6%(67/91), P=0.002];在睾丸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受精率[55.4%(46/83)]、囊胚形成率[93.3%(14/15)]、种植率[38.9%(7/18)]和累积临床妊娠率[66.7%(6/9)]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37.7%(29/77), P=0.024; 20.0%(1/5), P=0.005; 5.6%(1/18), P=0.041; 10.0%(1/10), P=0.019]。入组的65名患者共活产婴儿20例,均未见出生缺陷与先天畸形。 结论:对于因既往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行AOA的患者,离子霉素可以获得比A23187更好的受精率及胚胎发育潜能;对于睾丸来源的严重少弱畸形精子,与A23187相比,离子霉素可以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同年龄及体质指数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年龄、体质指数(BMI)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832例患者共6 294枚胚胎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2组:<35岁组(655例、5 076枚胚胎)、≥35岁组(177例、1 218枚胚胎);根据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 2,47例、355枚胚胎)、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 2,517例、3 813枚胚胎)、超重组(BMI>23.9 kg/m 2,268例、2 126枚胚胎),比较各组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 结果:<35岁组患者的胚胎发育到3个细胞、4个细胞速度更快;两个年龄组患者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妊娠率、种植率、分娩率、活产率、流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娩率、活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年龄对部分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有影响,而BMI对其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二次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二次冻融对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020年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二次冻融胚胎移植的48个周期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实施一次冻融胚胎移植的98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与移植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胚胎复苏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与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7% vs 55.70%,39.58% vs 66.33%,均 P<0.05)。 结论:胚胎经过二次冻融再移植,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反复冻融可能影响了胚胎后续发育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同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比较不同胚胎培养试剂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患者资料,按照胚胎培养试剂不同,分为Vitrolife组和Cook组,比较符合入选标准的470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与Cook组比较,Vitrolife组原核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发育到3-细胞和8-细胞时间更快[tPNa:(7.12±2.71) h比(7.40±2.61) h,tPNf:(23.83±4.33) h比(24.21±4.74) h,t3:(35.75±6.03) h比(36.64±6.16)h,t4:(38.30±6.25)h比(38.92±6.06)h, t5:(47.59±7.85)h比(49.01±7.86)h, t6:(50.77±7.17) h比(52.12±6.99) h,t7:(53.05±6.31) h比(54.33±6.37) h,t8:(55.35±6.89) h比(56.31±6.4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细胞周期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周期同步性比较中,cc2 [(9.71±4.60) h比(10.33±4.2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ok组具有更长的细胞周期,细胞发育时间间隔t5-t4 [(10.60±5.65) h比(11.20±5.90) h]、t8-t4 [(18.45±5.76) h比(19.28±5.1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然而t2、t4-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潜能比较显示,Cook组胚胎利用率(59.9%)、第3日(D3)优质胚胎率(65.4%)高于Vitrolife组(63.9%, P=0.017;69.5%, P=0.011);两组种植率、胚胎种植率、囊胚种植率、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活产男女比例、胚胎妊娠率、囊胚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各中心应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本中心的胚胎培养试剂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制定符合最佳胚胎培养试剂选择标准,提高本中心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时差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在ART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准确评估胚胎发育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至关重要.传统方法多基于主观的胚胎形态学评估,缺乏客观性和实时性.时差成像技术(TLT)提供更稳定的培养环境,实现胚胎发育的动态监测,分析和建模不同发育时期的动态学参数,用于预测胚胎的植入潜力.然而,动态学参数通常需要人工标注,引入主观干扰,数据模型分析能力差异较大,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尤其在染色体整倍性分析方面表现较弱.随着人工智能(AI)的不断发展,TLT与AI的结合提供了减少TLT人工标注时间、提高胚胎植入率和染色体整倍性预测等方面的可能性.旨在探讨TLT结合AI在形态学和动态学参数方面对胚胎植入潜力和染色体整倍性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0PN来源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利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其发育潜能影响.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1 597个常规IVF周期及596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将常规IVF-ET周期分为A1组(无0PN来源胚胎,n=731)、A2组(0<0PN来源胚胎率≤20%,n=495)和A3组(0PN来源胚胎率>20%,n=371)三组,比较三组的患者基本情况、新鲜周期临床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指标.依据行囊胚培养的D3卵裂胚来源不同分为B1组(0PN来源,n=2 409)和B2组(2PN来源,n=6 602)两组,比较两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依据囊胚来源将囊胚FET周期分为C1组(0PN来源冻融囊胚,n=85)和C2组(2PN来源冻融囊胚,n=511),比较两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等指标.结果 (1)与A1组比较,A2、A3组的年龄更小、基础FSH水平更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更高(P<0.05),而组间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两组患者用药天数、长方案占比、获卵数显著高于A1组(P<0.05),其中A2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最低,获卵数最高.(2)B1、B2两组的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B1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2组(P<0.05).(3)FET周期中,C1、C2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BMI、优质囊胚比例、D5囊胚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2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C1组(P<0.05).囊胚移植后,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孕周、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1组流产率显著高于C2组、活产率显著低于C2组(P<0.05).结论 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患者卵巢储备情况可能会对0PN来源胚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0PN来源囊胚移植流产率高于2PN来源囊胚,而活产率低于2PN来源囊胚,但在患者无2PN来源胚胎可移植的情况下,0PN来源囊胚移植提高了胚胎利用率,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精神及身体上的痛苦,有很大利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移植前胚胎培养液IL-8在评价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移植前人胚胎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在评价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3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前胚胎培养液标本作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分为IL-8阳性组(IL-8 >0.19 ng/L)和IL-8阴性组(IL-8≤0.19 ng/L);另选9例没有放置胚胎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液相芯片高通量蛋白质分析技术(LHTPA)测定培养液中IL-8含量,比较阴性对照组、IL-8阳性组和IL-8阴性组移植前人胚胎培养液中IL-8水平,比较IL-8阳性组和IL-8阴性组孕妇的年龄、不孕时间、病因(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输卵管因素)、胚胎移植周期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妊娠期失访率,比较普通胚胎和优质胚胎移植组被检者移植前胚胎培养液中IL-8阳性和阴性构成及妊娠率,比较IL-8阳性组和IL-8阴性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活婴出生例数与接受胚胎移植患者总例数比值(NLBPP).结果:研究组IL-8的阳性率为32.42%,IL-8阳性组中IL-8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和IL-8阴性组(P<0.05);IL-8阳性组和IL-8阴性组被检者的年龄、不孕时间、病因(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胚胎移植周期数、注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和妊娠期失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L-8阳性组和IL-8阴性组移植优质或普通胚胎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IL-8阳性组移植优质胚胎的妊娠率高于IL-8阴性组(P=0.02),而移植普通胚胎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IL-8阳性组患者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IL-8阴性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人胚胎培养液中IL-8可作为评价胚胎发育潜能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助孕方式下D5、D6囊胚行冻融移植后妊娠结局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D/PGS)周期中D5、D6囊胚形成情况及妊娠结局,同时探究D5、D6囊胚的发育潜能及两种助孕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IVF-ET助孕的138个周期及PGD/PGS筛查助孕的148个周期,按移植胚胎的发育天数分为IVF-D5组、IVF-D6组、PGD/PGS-D5组和PGD/PGS-D6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囊胚形成情况及冻融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IVF-D5组与IVF-D6组相比、PGD/PGS-D5组与PGD/PGS-D6组相比,D5组囊胚形成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D6组(P<0.05);PGD/PGS周期中D5组整倍体囊胚检出率高于D6组(p<0.05);IVF-D5组与PGD/PGS-D5组相比、IVF-D6组与PGD/PGS-D6组相比,两组间的囊胚形成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助孕方式下冻融移植D5囊胚比D6囊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与IVF相比,PGD/PGS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