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滴及其相关蛋白对糖尿病心肌脂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重塑。糖尿病心脏对脂肪酸的摄取持续增加,超出对脂肪酸氧化的能力后,过剩的脂肪酸合成脂质和脂质中间体在心肌组织内异位蓄积,最终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即心肌脂毒性。脂滴是负责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并通过生长与降解过程调控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是维持脂质稳态,实现能量代谢平衡的关键环节。糖尿病心脏内观察到的大量的脂滴累积说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毒性加剧。该文综述了脂滴与心肌脂毒性的关系,并总结了脂滴相关蛋白在调节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以期为重新调节糖尿病心脏脂质稳态,减轻心肌的脂毒性,开发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一类新近发现的代谢调节因子,主要由肝脏分泌,与靶组织的FGF受体(FGFR)及共受体β-klotho形成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发挥减重、降血糖、改善脂代谢以及减少组织炎性反应等作用。实验证实,外源性给予FGF21能够通过诱导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质合成、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联素水平和改善瘦素抵抗等发挥减重、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和心肌细胞的作用。目前,基于FGF21的药物研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人FGF21类似物和FGF21受体激动剂两种,已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应用于改善肥胖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望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够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也能分泌GDF15,并在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胖症患者中,GDF15水平代偿性升高,其不仅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减少摄食,还能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激活迷走神经延缓胃肠排空,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和产热,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另外,在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GDF15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还能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分解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因此,GDF15非常有望成为未来研发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药物的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激素多受体激动剂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道内产生多种肠道激素,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作用。以GLP-1为主、融合其他肠道激素的多受体激动剂在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和肝脏脂肪分解、抑制食欲等作用上相互加强,提高了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等方面的临床疗效。除了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外,肠道激素多受体激动剂还有望用于治疗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术前脂肪代谢特征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的128例胃癌患者,收集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液学检查和血脂水平等相关临床数据。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用CT法测量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面积。统计学方法比较恶病质组和恶病质前期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将128例患者分为恶病质前期组97例和恶病质组31例。与恶病质前期组相比,恶病质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降低(23.4±0.3比21.9±0.6, t=2.359, P=0.019),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1.67±0.05)×10 9 /L比(1.42±0.12)×10 9 /L, t=2.251, P=0.026],总蛋白量明显降低[(64.9±0. 8)g/L比(61.5±1.1)g/L, t=2.208, P=0.029],前白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0.22±0.01)g/L比(0.19±0.01)g/L, t=1.987, P=0.049]。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3.73±0.32)ng/L比(5.26±0.77)ng/L, t=2.214, P=0.036],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0.40±0.02)mmol/L比(0.51±0.06)mmol/L, t=2.393, P=0.018],总胆固醇明显降低[(4.09±0.09)mmol/L比(3.74±0.15)mmol/L, t=2.393, P=0.046]。皮下脂肪面积明显较少[(151.6±8.73)cm 2比(112.4±15.9)cm 2, t=2.192, P=0.042]。但是TNF-α浓度,两组无明显差异[(8.51±0.51)ng/L比(7.98±0.72)ng/L, t=0.551, P=0.583]。 结论:IL-6可能比TNF-α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脂肪丢失过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脂肪分解增强并且以皮下脂肪丢失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性激素及其受体在肝脏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脏是调节体内脂类代谢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脂肪变性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与脂类物质合成和分解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脂肪肝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提示性激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雌激素和雄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来调控肝脏脂类代谢机制的文献。于雌性而言,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降低肝脏脂肪生成及脂肪酸摄取,同时增强脂肪分解和胆固醇分泌。在雄性体内,睾丸激素通过雄激素受体减少脂肪生成并促进脂肪分解。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性激素及其受体可以作为预防肝脂肪变性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肪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国内外流行趋势不断上升,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脂肪自噬是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维持肝细胞脂质稳态、缓解肝细胞脂肪变性等作用.脂肪自噬主要包括脂滴分解、脂滴自噬和脂肪酸β氧化三个过程,受关键基因、受体、酶调控.目前中药、西药及饮食运动等干预手段在脂肪自噬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AMP活化蛋白激酶抑制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肾脏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脂毒性物质的累积、糖酵解代谢产物的堆积以及能量缺陷等都是肾纤维化的诱导因素.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肾脏的产能方式发生显著改变,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积累增加,糖酵解成为肾脏的主要代谢方式.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分子,在细胞损伤过程中起到抑制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促进葡萄糖摄取、调配糖酵解以改善能量失衡、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等作用,从而抑制肾纤维化进展.阐明AMPK介导的能量代谢抑制肾纤维化进展的机制,有助于为肾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临床疗效挖掘和靶点网络验证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燥湿化痰功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定疗效指标-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交互燥湿化痰类中药定功效-体内验证疗效指标和功效靶点"的集成创新策略,解析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证据和作用靶点的现代表征关系.方法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抽提与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密切相关的临床证候,继而开展临床研究Meta分析.筛选并收集二陈汤和燥湿化痰类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运用Cytoscape3.9.1等软件构建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将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靶点与高脂血症疾病靶点交集,通过Ma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现代药效物质研究,通过高脂饮食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利用qRT-PCR技术对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Meta分析显示,二陈汤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作用靶点37个,治疗高脂血症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肿瘤蛋白 p53(tumorproteinp53,TP53)、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PPARA等20个关键靶点.GO分析涉及小分子代谢过程的调节、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91条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二陈汤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P<0.05、0.01、0.001),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PPARα和PPARγ mRNA的表达(P<0.05、0.001),下调脂肪组织中PPARγ mRNA的表达(P<0.05、0.01).结论 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时燥湿化痰功效表征为TC、TG、LDL-C水平下降和HDL-C水平升高,功效作用网络与PPARG、AKT1、PPARA等多个关键靶点和VEG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有关,共同发挥对脂质代谢、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调节、肝脂调控等的作用.结合其功效物质基础分析和体内实验发现PPARα和PPARγ是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饲料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不同品种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研究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不同品种异育银鲫(Carassius gibelio)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以鱼油(FO)和混合植物油(BVO,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55%:25%:20%,以模拟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为饲料脂肪源,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配方,分别饲喂异育银鲫"中科3号"(5.01±0.05)g和"中科5号"(5.02±0.05)g,养殖周期70d.在饲料脂肪源效应上,BVO组摄食率显著高于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FO组(P<0.05).BVO组不同品种异育银鲫肌肉srebp-1c和acc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并造成体脂肪的显著积累(P<0.05).BVO组显著改变了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分别上调和下调了肌肉Σn-6 PUFA和Σn-3 PUFA的相对含量(P<0.05).在品种方面,不论摄食何种脂肪源,异育银鲫"中科5号"摄食率显著低于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中科3号"(P<0.05)."中科5号"肌肉脂肪分解和脂肪酸β氧化基因hsl和aco3及肝脏aco3、fabp1b和fatp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中科3号"(P<0.05),且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科3号",表明"中科5号"可以更好地利用饲料脂肪来为机体供能.脂肪源和品种对异育银鲫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但"中科5号"摄食BVO组特定生长率与"中科3号"摄食FO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了植物脂肪源在"中科5号"饲料应用中的巨大潜力.综上,研究阐述了不同品种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源的利用差异及分子机制,为异育银鲫饲料脂肪源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