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背肌慢性损伤临床诊疗中亟需关注的相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腰背肌慢性损伤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反复迁延、持续进展,常由不合理的体育锻炼、过度的专业训练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持续或反复的腰背部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腰背肌退变加速、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脊柱局部及整体的力学环境恶化,继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节段失稳、脊柱畸形等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工作和生活质量。在临床诊疗中亟须提高临床医师对腰背肌慢性损伤与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认知和关注,从而达到腰背肌慢性损伤的精准诊断和早期干预。为此,笔者从腰背肌慢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等方面进行述评,探讨现存问题,归纳前沿技术,为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腰椎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多裂肌(MF)及竖脊肌(ES)的脂肪浸润度(FI)、相对横截面积(rCSA)与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LVCF)术后新发症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NSVCF)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7例经手术治疗的OL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周期内是否存在NSVCF分为术后再骨折组(24例)和术后无骨折组(133例).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计算2组患者腰椎椎旁肌(MF及ES)的FI、rCSA,通过单因素差异性分析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MD)T值、体质量指数(BMI)、FI、rCSA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VCF术后NSVCF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差异性分析显示2 组间年龄(t=-2.596,P=0.010)、BMD T 值(t=2.415,P=0.017)、FI(t=-5.006,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x2=0.528,P=0.468)、BMI(t=1.354,P=0.178)、rCSA(t=-0.057,P=0.9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组间FI(x2=15.560,P<0.001)、BMD T值(x2=4.193,P=0.04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较高的腰椎椎旁肌FI及较低的腰椎BMDT值是OLVCF患者术后NSVCF的危险因素,提醒临床医师注意相关患者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获得随访的73例胸椎或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男52例,女21例,年龄35~75岁(56.5±10.7岁).T1~T10 15例,T11~L2 32例,L3~L5 26例.局部均有明显后凸畸形,23例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形成,17例伴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形成,7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1例,D级6例].2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5例合并糖尿病,30例有术前有创操作病史.术前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均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术后持续冲洗10~14d,抗感染治疗6~8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出院前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对胸腰背部疼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病灶节段后凸Cobb角,计算后凸畸形矫正率和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末次随访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ASIA分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5.8±15.5min,术中出血量562.1±45.5mL,住院时间18.0±2.0d.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3%):2例出现谵妄综合征,口服奥氮平后逐渐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给予营养神经等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胸腔积液,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加强肺功能锻炼后治愈.51例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大肠埃希菌17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术前ESR、CRP、PCT分别为 80.9±13.9mm/h、58.4±13.5mg/L、0.8±0.2ng/mL,出院前分别为 29.6±8.9mm/h、15.0±7.2mg/L、0.1±0.0ng/mL,出院前ESR、CRP、PCT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随访12~30个月(20.1±4.0个月),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2±0.6分、1.6±0.6分,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Cobb 角分别为 19.6.±1.6°、6.2°±1.5°、9.4.±1.0°,矫正角度 13.4°±0.6°,矫正率 68.7%±5.3%,出院前较术前显著性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较出院前矫正角度丢失3.2°±0.7°,矫正角度丢失率24.0%±4.6%(P<0.05).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D级恢复至E级,术前无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均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椎和腰椎化脓性脊柱炎能够实现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与固定,同时保护椎旁肌肉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减少术后慢性胸腰部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腰背部肌功能锻炼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效果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的8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按照医师指导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方式(飞燕动作)进行功能锻炼达到1年,将患者分为锻炼组(n=40例)、非锻炼组(n=49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和术后1年骨盆[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参数[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偏距(SVA)、胸椎后凸角(TK)和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LL、SVA、TLK、TK、P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锻炼组患者SVA、TLK、TK、PJA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SS、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SS大于非锻炼组,而PT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均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JOA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后矢状面的平衡效果.建议此类患者术后进行规律、有效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以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名中医陈锋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椎间盘各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受外力作用的因素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通常把本病归纳在"腰痛"范畴,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兼有外感风寒湿热或瘀血邪阻.陈锋教授认为肝脏亦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之一,提出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溯发病之源,以肝不束筋骨致椎间盘退变为始、肝疏泄失司经不络属致腰背筋脉失常为标、肝筋劳损过度罢极不复致腰部筋力涣散为变的核心病机,日久腰背部气血失调、筋骨失衡发为本病.临证善于抓主症、辨主因、守病机,专病专药随症加减化裁,采用补肝养血、行气祛瘀为遣方思路,同时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注重手法推拿、腰背肌功能锻炼,发挥中医中药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改良混合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在慢性腰背痛病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改良混合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在慢性腰背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就诊于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门诊确诊为慢性腰背痛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分的1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每天早中晚均给予传统的小飞燕方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试验组给予改良混合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坐位背伸+站立背伸+俯卧阻伸/俯卧伸展),早上行坐位背伸、中午行站位背伸,晚上行俯卧阻伸/俯卧伸展.分别于锻炼前、锻炼15 d、1个月后追踪两组效果.结果:锻炼前,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焦虑及抑郁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15 d,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与锻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1个月时,试验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混合式腰背肌锻炼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腰背痛,该方法动作简单、锻炼方便、安全系数高、病人易于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德克萨斯脊柱康复计划在椎间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运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腰背肌力,但常规训练动作单一,耐受性差[1 ~2] . 近年,美国德克萨斯脊柱研究所为脊柱手术制定了早期专项脊柱康复计划[3] . 本研究探讨该康复计划在椎间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运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腰肌劳损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背肌力、腰肌耐力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腰椎功能选用 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背肌力、腰肌耐力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有效率为84.6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增强腰背部肌肉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0例高原军队腰部训练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 例,给予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对照组150 例,给予镇痛活络酊贴敷,2组均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在半年内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VAS)以及腰椎的活动度评分(ROM)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缩短恢复周期,使伤病员很快恢复并投入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天麻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70例纳入研究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磁振热、腰背肌功能锻炼及口服中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天麻注射液穴位注射阿是穴,2 mL/穴,注射1次/3 d.2组均接以10次为1个疗程,均接受为期2疗程的治疗,疗程中间间隔3 d.观察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10 d后JOA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腰肌表面肌电图信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1)2组治疗前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2组JOA评分均有所增加,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所减少,但此时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10 d后观察组JOA明显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前竖脊肌、多裂肌AEMG、MF、MP 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观察组竖脊肌、多裂肌AEMG值均大于对照组,MF、MPF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10 d时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进一步扩大.3)2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数值相仿(P>0.05),治疗3 d后2组HAMA和HAMD负面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活血止痛胶囊可明显改善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症状及腰肌功能,该法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