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能老人整合照护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老人群约4000万,预计到2050年,该数量将达到7000万,日益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其背后的照护需求巨大.当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形式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三种,受基层医疗发展建设限制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家照护仍是我国失能老人的主流照护形式.但家庭因小型化、少子化等趋势其照护功能不断弱化,并逐渐走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社区和机构也在同期因收费、服务等原因表现出了较多弊端,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因长期照护需求未满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一定冲击.当前迫切需要转变失能老人照护理念,通过整合照护以节约照护成本和社区医疗资源,通过运动干预以增强失能老人内在驱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失能老人的整合照护、运动干预现状及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整合照护(ICOPE)指南研究现状做文献梳理,以期为国内失能老人日益严峻的照护困境提供理论参考,为国家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提供相关依据,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和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中来,为相关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精准性补偿方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的精准性,为有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以及有效提升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需求为导向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补偿方案进行设计,构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测算模型以及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测算模型,较为全面地反映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以河南省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结果:(1)由于人口和政策因素,现有补偿方案下河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难以精准地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远高于其它收入群体.(2)根据年龄与住院史结合调整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案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小幅下降;根据个人年收入分层制定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案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的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大幅下降,其他各收入群体有所上升.(3)将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形成新的方案测算结果显示,所有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明显下降,低收入群体下降幅度最大,新方案能够综合前两种方案的效果.结论:基于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的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在调整补偿方案时采取渐进式的方法,首先从报销比例入手,根据年龄与住院史制定差异化的报销比例,后期根据实施效果进一步采取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的方案,较好地实现大病保险补偿的精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测度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测度我国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风险.方法:运用一种方法同时测度灾难性医疗支出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我国约有8%的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略低于2%的家庭发生了贫困性支出;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传统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测度方法会因计算方法与阈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序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发生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可能性越小.结论:建议加强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其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相对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全球生态系统保护与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域.农户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的主体,其福祉水平直接关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实现.科学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的相对贫困程度,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计与生态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以地处秦巴山重要水源涵养区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陇南山区为案例区,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系统识别相对贫困农户,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在"家庭-村庄"双重尺度上探索相对贫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陇南山区农户相对贫困程度存在分化,其中,高山区农户、补贴型农户和高家庭抚养比农户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相对贫困农户占受访户的20.39%,且主要集中在高山区、家庭抚养比较高以及补贴型农户中.(2)农户的家庭属性是导致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脱贫内生动力及生计多样性提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而医疗负担和教育负担增加会导致农户陷入相对贫困.(3)村庄特征放大了家庭特征对相对贫困程度的影响,村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外联系等通过影响家庭特征而强化了对农户相对贫困程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调查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客观经济负担现状,并探讨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9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治疗经济毒性功能评估综合评分(Comprehensive Score for Financial Toxicity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COST)和肺动脉高压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23例(80.9%)存在经济负担,COST为(16.22±10.1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肺动脉收缩压、6 min步行距离、社会经济地位复合指数、灾难性医疗支出和经济相关服药不依从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2.9%.经济负担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主、客观经济负担普遍存在,经济负担大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损严重,医护人员应重视并全面筛查患者的经济负担,防止患者在疾病管理阶段因病致贫,从而减轻经济负担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云南省农村居民4种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对家庭经济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4种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对家庭经济影响.方法2015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地区农村3 909户家庭进行调查,采用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评价4种慢性病对家庭经济影响.结果 当地农民4种慢性病导致总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因病致贫率分别为30.5 %(460/1 510)和25.2 %(380/1 510),其中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导致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5.4 %(258/1 015)、39.4 %(87/221)、39.8 %(76/191)和47.0 %(39/83);导致的因病致贫发生率分别为19.8 %(201/1 015)、35.7 %(79/221)、34 %(65/191)和42.2 %(35/8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人均收入和年龄均是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家庭发生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分别是非患病家庭的3.5、3.1、6.2和9.9倍,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家庭发生因病致贫的风险分别是非患病家庭的3.8、2.4、4.8和7.2倍,有老年人的家庭也更易出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其发生风险分别是没有老年人家庭的1.9和1.5倍.较高的人均收入是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对云南省农村家庭经济的影响巨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康贫困及健康贫困脆弱性内涵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贫困源于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参与医疗保障和卫生保健、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并由健康问题造成获取收入能力下降,导致贫困的发生或加剧.健康贫困受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健康贫困脆弱性是健康相关的风险冲击导致家庭或个人福利水平下降到贫困线以下的可能,具有前瞻性,反映了将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健康贫困脆弱性是对健康贫困的事前测度,脆弱性越高的家庭未来陷入健康贫困的概率越大.在消除现有贫困的基础上,还需要识别因病致贫的风险,预防可能发生的贫困,即关注健康贫困脆弱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3-4月,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算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不同特征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山东省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9.73%,致贫率为9.54%.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成员中有老年人(OR=1.443,95%CI=1.273~ 1.631)、<5岁儿童(OR=1.639,95%CI=1.135 ~ 2.439)、慢性病人(OR=2.285,95%CI=1.935~2.516)的家庭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比例较高;多种不利因素的组合增加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风险;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人口学因素均是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建议决策者今后通过扩大医疗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发展补充医疗和大病保险,增强居民保健意识等,减轻居民现金卫生支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脑卒中防治工程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且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居民主动就医和控制各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随着脑卒中诊治技术的发展,罹患严重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但是要遏制脑卒中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趋势,降低脑卒中病死率,依然任重道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虑及生态环境的十四片区贫困县多维贫困度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贫困县监测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充分考虑片区内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贫困的共生共存关系,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内的724个县为研究区,设计体现经济状态(贫困表象)、社会状态(生活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状态(区域发展潜在能力)的县级多维贫困度量指标体系,多尺度多角度分析贫困县的贫困程度、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县贫困程度为较低贫困和中度贫困多、低度贫困和高度贫困少的“橄榄型”分布结构;空间上表现为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异质性格局,同时存在不同量级、“星点”式贫困核心,贫困县多维贫困存在较强的全局空间依赖性,局部呈现为高-高与低-低集中式分布、高-低与低-高离散分布;胡焕庸线两侧的贫困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七因素综合型贫困县数量最多,区位优势、地形条件、扶贫绩效等是影响减贫发展的显著性因素,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禀赋恶劣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