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体瘤无血手术切除技术探讨(附1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实现无血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左侧7例,右侧5例)。肿瘤体积最小为4.2 cm×3.0 cm×3.0 cm,最大为8.0 cm×6.5 cm×4.0 cm。12例患者中,肿瘤血供来源于颈外动脉及其分支9例,来源于颈动脉和颈内动脉2例,来源于椎动脉1例。其中,影像学Shamblin分级为Ⅱ级者7例,Ⅲ级5例。1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椎动脉的肌椎动脉)栓塞术。12例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MRI观察有无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有无闭塞、狭窄。出院后门诊随访行颈动脉超声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有无肿瘤复发、血管狭窄及卒中事件发生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切除颈动脉体瘤,手术时间为(95±25)min(60~180 min)。1例Shamblin Ⅲ级患者术中出现两处颈动脉破裂,采用缝合止血,出血量为150 ml;其余11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ml(20~50 ml)。术中均无输血。12例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均为副神经节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1例,1例复查CTA可见颈动脉缝合处管腔轻度狭窄,无脑梗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8±8)个月(6~36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脑梗死等,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时伸舌偏斜、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阻断颈动脉体瘤主要血供后,沿动脉外膜-瘤体包膜界面锐性分离,在干净无血的术野内操作,保护好周围脑神经,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可以实现安全、无血地切除颈动脉体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综述了软腭及咽部肌肉神经解剖相关的研究进展。软腭部肌肉分为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咽肌、腭舌肌及悬雍垂肌。其中,腭帆张肌受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支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他软腭肌由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形成的咽丛分支支配,面神经及腭小神经亦参与其中。咽肌可分为咽缩肌和咽提肌,咽缩肌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及咽下缩肌;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咽上缩肌及咽中缩肌被认为由咽丛分支支配,而咽下缩肌则由咽丛及喉部神经支配;茎突咽肌由舌咽神经分支支配,而腭咽肌和咽鼓管咽肌则由咽丛分支支配。了解腭咽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助于减少腭裂修复术中的神经损伤,有助于了解腭咽闭合不全所致的吞咽、发音等障碍的相关机制,并指导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及部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报道一例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晚期鼻咽癌,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总结1例以发作性晕厥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本病例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鼻咽癌很罕见且预后差。鼻咽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窦综合征、咽旁间隙晕厥综合征、舌咽神经反射及副肿瘤性神经病变相关。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关键因素,在诊治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合并颅神经损害患者时临床医生应将鼻咽癌作为鉴别诊断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颈部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部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者术后CNI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2)纳入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做CNI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采用比值比( OR)及95%可信区间( CI)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1)209例患者术后有16例发生CNI,发生率7.66%。其中迷走神经损伤的患者最多,为9例(4.3%),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其次为舌下神经损伤3例(1.44%),症状较轻。出院时CNI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 OR(95% CI)为2.782(0.990~7.819), P<0.05]、年龄70~80岁[ OR(95% CI)为3.58(1.268~10.111), P<0.05]、女性[ OR(95% CI)为3.854(1.292~11.499), P<0.05]是影响CN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 OR(95% CI)为3.594(1.188~10.878), P<0.05]、年龄70~80岁[ OR(95% CI)为5.024(1.625~15.528), P<0.01]、女性[ OR(95% CI)为5.353(1.615~17.737), P<0.01]是CN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年龄70~80岁、女性是CEA术后CN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龄女性糖尿病CEA患者围术期需给予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吞咽造影录像检查的不同部位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特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吞咽动作由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颅神经)共同协调,需要多个器官及多组肌肉群共同参与.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异常状况.颅脑损伤是吞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大脑皮质损伤、大脑皮质下损伤、脑干损伤、小脑损伤及颅神经损伤均可能通过破坏吞咽运动传导通路导致吞咽障碍,不同部位的颅脑损伤与吞咽功能障碍的表现存在一定关系.吞咽造影录像检查是在X线透视下针对吞咽运动进行的动态造影检查,可定性评估吞咽功能,明确吞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及特征.深入了解不同部位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吞咽造影录像检查特征,有助于及时判断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吞咽障碍类型,从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防止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5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观察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经过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取石治疗病例纳入观察组(53例),采用传统口内入路切开取石病例纳入对照组(55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中52例患者成功取出结石、保留腺体,手术成功率98.1%,术后均无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未取出结石者术中同期行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舌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89%.经随访,52例取出结石患者腺体不同程度恢复功能,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截至目前无二次手术摘除腺体病例.对照组中成功取出结石35例,成功率63.6%,其中10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舌体麻木,1例患者出现舌下腺囊肿,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外科医师在前期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思路,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参考,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缩短学习曲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技术患者共计210人,其中由初学组医师建腔150人,由熟练组医师建腔60人.评价了两组之间锁骨上皮神经损伤、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等9项常见建腔过程中的错误发生情况,并比较了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学组医师建腔过程中在锁骨上皮神经损伤(19.33%vs.3.33%)、肩胛舌骨肌损伤或离断(16.00%vs.0)、颈前带状肌游离过度(24.00%vs.3.33%)、胸大肌及锁骨上筋膜损伤(16.00%vs.5.00%)、颈外静脉及属支损伤(8.00%vs.0)、胸锁关节过度游离(7.33%vs.0)、胸锁乳突肌肌间隙进入错误(8.67%vs.0)等问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熟练组医师(P<0.05).初学组与熟练组在颈内静脉及属支损伤(4.00%vs.0)、颈前带状肌进入层次错误(2.00%vs.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初学组医师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过程中损伤周围组织的发生率要远高于熟练组医师.扎实的解剖基础以及熟练的腔镜下操作技术是顺利构建空间体系的基础.通过总结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空间构建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学习经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学习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神经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应用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SyMRI)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脑灰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9例COVID-19康复患者分为重症患者组(SG=11例)和普通患者组(OG=18例),选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2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SyMRI扫描,生成T1、T2定量图谱,利用自动解剖标记(AAL)模板将T1和T2图谱分割成90个感兴趣区(ROIs).通过对ROI内的所有体素进行平均得到每个ROI的T1、T2弛豫值.分析比较三组间90个脑区的T1、T2值.[结果]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双侧豆状壳核、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与旁扣带脑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缘上回的T2值显著升高(P<0.05);与OG相比,SG在左侧直回、左侧海马旁回、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的T2值显著升高(P<0.05).与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后扣带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舌回、左侧豆状壳核、左侧丘脑的T1值显著升高(P<0.05);与OG相比,SG在右侧后扣带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豆状壳核的T1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COVID-19患者即使在康复后脑灰质微结构仍可能存在持续性或迟发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yMRI可作为一项敏感的工具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微结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牙槽外科相关舌神经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舌神经损伤是牙槽外科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M3M)拔除术后,发病率约0.1% ~ 22%。由于临床检查及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部分重症患者在损伤发生早期未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导致舌神经永久性损伤,大大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逐渐用于神经损伤的检查中,多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序列对重度舌神经损伤均有很好的显像,使舌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报道了1例拔牙所致舌神经损伤2周的患者,通过磁共振检查可见舌神经完全离断样损伤。随后进行了神经吻合术,术中观察到舌神经完全离断,证明磁共振影像与现实相符,术后随访显示舌神经功能逐步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