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宏玥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PCOS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前期治疗方案相同,后期促排卵治疗方案中,对照组给予H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睾酮(T)]、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并记录其治疗周期内排卵率、妊娠率及随访6个月的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H、LH、E 2、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且观察组FSH[(1.85±0.45)U/L]、LH[(9.86±1.47)U/L]、E 2[(81.25±10.47)pmol/L]、T[(1.75±0.26)n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47)U/L、(12.58±2.14)U/L、(109.25±27.14)pmol/L、(3.58±0.76)nmol/L]( t=5.90、7.48、6.87、16.27,均 P < 0.001);两组患者ED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 < 0.05),且观察组[(3.12±1.4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9)cm/s]( t=21.14, P < 0.001);两组PS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均 P < 0.05),且观察组[(13.36±2.01)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2.47)cm/s]( t=4.21, P < 0.001);两组PI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9.09±1.58)mm]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42)mm]( t=2.28, P < 0.05),排卵率[88.24%(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36/51)](χ 2=4.85, P < 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率、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难治性PCOS效果理想,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同时恢复卵巢基质血流动力学状态,还可提高排卵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芳香化酶抑制剂改善青少年身高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全球和中国都广泛应用于改善身高,但因属于超适应证用药,且应用时间相对较短,故国内外对用药的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缺乏一致的认识和专家共识。因此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长发育和性腺疾病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28位生长发育方面专家,以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为参照,围绕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矮身材、改善成年终身高的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使用剂量和用药疗程等问题,筛选出初步推荐意见。再结合德尔菲法评价意见最终确定14条推荐意见,以规范芳香化酶抑制剂改善青少年身高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患儿的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deficiency, AAD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患儿多巴胺、儿茶酚胺、血清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代谢障碍,导致自主神经调节障碍,术中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低血糖、体温波动,麻醉风险较大。文章报道1例罹患AADCD的2岁男孩择期行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和左侧睾丸下降固定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并就AADCD患儿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利于此类患儿的麻醉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宏基因组学比较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或不伴有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及代谢通路差异,并探讨差异菌群与临床指标及代谢通路间相关性。方法:在前期16S rRNA研究样本中选择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患者[10例无腹水(HBLC-WOA),10例伴腹水(HBLC-WA)]及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HC),对其肠道菌群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Spearman检验发现差异菌群及代谢通路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3组间肠道菌群的总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R = 0.19, P = 0.018);在门水平上,HC组厚壁菌门的丰度最高,而变形菌门的丰度较低;肝硬化患者伴随腹水的出现,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下降( Pfdr < 0.01),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 Pfdr < 0.01);(2)LEfSe分析表明29个菌属(HBLC-WA组18个,HBLC-WOA组11个)在疾病组中发挥主要作用。肠道菌群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LC-WA组的未分类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以及HBLC-WOA组的肠杆菌属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评分呈正相关,与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P值均< 0.05);且HBLC-WA组的埃希菌属和志贺菌属与CTP评分呈正相关( P < 0.05);(3)关键差异KEGG通路与29个特定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质代谢通路中,肠杆菌科菌属与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甘油脂代谢及脂肪酸降解呈正相关;在氨基酸代谢通路中,多数肠杆菌科菌属与支链氨基酸降解正相关,与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呈负相关。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在HBLC-WA患者肠道中明显增加,影响肝脏的储备功能,并与脂质、氨基酸代谢通路密切相关。因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伴有腹水的患者应注意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对肝功能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4 3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1.2±11.3)岁(范围:20~87岁)。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组,阿那曲唑组1 182例,来曲唑组592例,依西美坦组 332例,托瑞米芬组2 212例。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服药6、12、18、24、36、48、60个月和停药后1年的肝功能水平,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比较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托瑞米芬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用药6个月时ALT、AST均较治疗前上升( P值均<0.01),停药1年后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ST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值分别为0.538、0.718、0.061)。各组间AST的变化无差异( F=2.474, P=0.061)。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组间ALT的变化无差异(阿那曲唑比来曲唑, P=0.182;阿那曲唑比依西美坦, P=0.535;来曲唑比依西美坦, P=0.862)。阿那曲唑、来曲唑对ALT的影响高于托瑞米芬( P<0.01、 P=0.009)。各组在用药6个月时均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随用药时间延长,异常例数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托瑞米芬都可使患者ALT、AST水平明显上升,停药1年后各指标可逐渐恢复至治疗前,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对ALT的影响大于托瑞米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及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周性性早熟又称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指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而是由其他来源的激素刺激引起的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7.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但不具备完整的性发育过程,仅有部分性征发育。外周性性早熟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囊肿、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家族性芳香化酶活性增高及环境雌激素等。早期识别病因、精准鉴别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对该病的预防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家族性男性性早熟五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5例家族性男性性早熟(familial male-limited precocious puberty,FMPP)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FMPP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5例患者中4例为儿童,1例为成人。4例患儿均因性发育过早来就诊,发病年龄<4岁,血清睾酮升高,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处于青春期前水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提示为外周性性早熟。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LHCGR基因均存在变异,其中前4例患者携带相同的c.1713G>C(p.M571I)杂合突变,病例5携带c.1741T>C(p.C581R)杂合突变。给予4例患儿口服抗雄激素制剂及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均治疗有效。结论:LHCGR基因c.1713G>C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拓展了LHCGR基因突变谱。给予FMPP患儿比卡鲁胺联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延缓骨骺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temRegenin 1(SR1)对全身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15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4 Gy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照射+SR1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5只。照射给药组在照射前5 d至照射后5 d连续灌胃给予SR1(50 mg/kg),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等计数;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NC和造血干细胞(HSC)中的活性氧(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WBC[(3.060±0.650)×10 9个/mL对(4.680±1.134)×10 9个/mL, t=2.770, P<0.05]和BMNC[(28.375±6.811)×10 9个/mL对(49.125±12.532)×10 9个/mL, t=3.231, P<0.05)]数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给药组RBC数量明显减少( t=4.301, 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明显升高(3.4±1.7对13.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23, 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的BMNC和HSC中ROS水平明显降低( t=3.962 、2.530,均 P<0.05),同时BMNC和HSC中NOX4水平亦明显降低( t=2.310 、2.848,均 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CD3 +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8.512±3.716)%对(16.140±1.969)%, t=4.056, P<0.05],B220 + B细胞百分比亦明显升高[(0.608±0.267)%对(7.240±2.828)%, t=4.027, P<0.05]。 结论: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全身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丘脑芳香化酶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波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下丘脑芳香化酶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波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福美司坦+七氟烷组(F组)。监测新生大鼠皮层脑电图(EEG),30 min后F组皮下注射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皮下给药后30 min时S组和F组吸入6%七氟烷麻醉诱导3 min,随后调整为2.1%麻醉维持57 min。记录七氟烷麻醉期间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单次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EEG记录结束后剖腹,左心室穿刺取血行血气分析及ELISA法检测皮质酮水平;取脑组织,冰块上迅速分离下丘脑,采用PCR法检测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Na +-K +-2Cl -共同转运体1(NKCC1) mRNA和Na +-K +共同转运体2(KCC2) mRNA的表达。 结果:C组未见癫痫波。与C组比较,S组和F组皮层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增加,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上调,NKCC1/KCC2 mRNA比值升高( P<0.05);与S组比较,F组皮层癫痫波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血清皮质酮浓度降低,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下调,NKCC1/KCC2 mRNA比值下降( P<0.05)。 结论:下丘脑芳香化酶表达上调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波发生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