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剥除术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情况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本院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的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2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月经第2~3天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血清抑制素B(INHB)],基础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黏液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血清AMH、INHB及AF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成熟性畸胎瘤患者AFC水平低于术前(P<0.05),AMH、INHB水平与术前无差异(P>0.05);患者血清FSH、E2、RI、PI水平均低于术前,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术前(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术后AMH、AFC、INHB与RI、PI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双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肿瘤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术后生育评估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LMR动态变化及其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动态变化及其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0例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近期疗效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6)和无效组(n=54).记录并整理患者基线资料、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LMR值,分析肿瘤标志物、LMR与放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肿瘤直径>40 mm、睾丸血管浸润是影响ⅡA/ⅡB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放疗近期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有效组放疗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低于放疗前,LMR值高于放疗前(P<0.05);无效组放疗前、后血清LDH水平高于有效组,LMR值低于有效组(P<0.05).两组放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血清LDH水平与肿瘤直径、睾丸血管浸润均呈正相关(r>0,P<0.05);放疗前、后LMR值与肿瘤直径、睾丸血管浸润均呈负相关(r<0,P<0.05).放疗前血清LDH水平、LMR值及联合预测放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均>0.7,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术后血清LDH水平、LMR值与放疗近期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外神经丛影像特征在预测胰头导管腺癌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胰外神经丛影像特征对预测胰头导管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73例胰头导管腺癌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2例,年龄(66.1±9.0)岁。采用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复发组( n=26)和无复发组( n=47)。比较两组胰外神经丛走行区索条或软组织密度影、胰外神经丛走行区门静脉期CT值与动脉期CT值差值、肿瘤最大径以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情况。 结果: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患者胰外神经丛走行区出现索条或软组织密度影者的比例分别为80.8%(21/26)和51.1%(24/47),胰外神经丛走行区门静脉期CT值与动脉期CT值差值≥15 HU者的比例分别为50.0%(13/26)和25.5%(12/47),肿瘤最大径≥25 mm者的比例分别为80.8%(21/26)和57.4%(27/47),区域淋巴结肿大≥3个者的比例分别为例65.4%(17/26)和31.9%(15/47),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胰外神经丛走行区门静脉期CT值与动脉期CT值差值≥15 HU( OR=3.609,95% CI:1.099~11.855)、区域淋巴结肿大≥3个( OR=4.665,95% CI:1.400~15.545)的胰头导管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升高(均 P<0.05),这两个因素联合预测胰头导管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48.9%( P<0.001)。 结论:胰外神经丛走行区门静脉期CT值与动脉期CT值差值≥15 HU、区域淋巴结肿大≥3个是预测胰头导管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T增强图像测量胰外神经丛走行区CT值变化结合区域淋巴结肿大情况,可为胰头导管腺癌患者提供术前预测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与多层螺旋CT显像的肿瘤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4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rc0008234的下游靶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证实circ0008234和miR-1205的相互作用。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钙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分析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rc00082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23±0.86 vs 1.07±0.37)( P=0.00),但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对照组(0.76±0.29 vs 1.04±0.29)( P=0.00)。观察组患者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在不同边缘形态及微小钙化点患者体内无显著差异,但肿块形态规则的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规则患者(2.52±0.88 vs 1.91±0.74)( P=0.025),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不规则患者(0.66±0.30 vs 0.86±0.25)( P=0.025)。观察组肿块直径≥2 cm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2.59±0.95 vs 1.69±0.17)( P=0.001),但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0.65±0.21 vs 0.92±0.33)( P=0.003)。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55±1.09 vs 1.94±0.44)( P=0.022),但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205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65±0.26 vs 0.85±0.30)( P=0.027)。荧光素酶检测证实miR-1205是circ0008234的直接靶点。circ0008234可负调控miR-1205的表达。 结论:乳腺癌CT显像与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间存在相关性,这可为乳腺癌恶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术前沟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上腺良性病变、体重指数(BMI)<30 kg/m 2、肿瘤最大直径<8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其中32例术前采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观察组),40例术前未行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对照组)。术前两组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组将CT影像检查图像重建3D可视化数字模型及全息影像,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及术中导航。两组患者皆完成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 结果:本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破裂例数、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17.9) min和(63.9±19.2) min( F=5.552)、(45.8±7.2) ml和(49.4±6.6) ml( F=4.623)、0例和5例、(2.5±0.4) d和(2.8±0.6) d]( F=6.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0.7) d和(1.6±0.8) d]、留置尿管时间[(1.8±0.4) d和(1.9±0.5) d]、术后卧床时间[(1.6±0.4) d和(1.7±0.4) d]、病理类型、住院时间[(4.6±0.5) d和(4.7±0.6)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谈话时签同意书所用时间[(23.9±1.1) min和(25.2±2.6) min]、对肿瘤病情了解程度[(7.8±0.4)分和(7.6±0.3)分]、对手术方案和并发症了解程度[(7.9±0.5)分和(7.5±0.4)分]以及对医生术前谈话效果满意程度[(7.9±0.4)分和(7.6±0.2)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医患沟通,可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理解度,增加医患沟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部转移性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非典型MSCT多形性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组内病灶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部转移性腺癌和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毛刺征分别为61枚(69.32%)、28枚(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8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8枚(54.55%)、16枚(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06, P<0.001);空泡/空洞征分别为10枚(11.36%)、61枚(7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303, P<0.001);含气支气管征分别为43枚(48.86%)、13枚(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057, P<0.001);晕征/磨玻璃影分别为58枚(65.91%)、37枚(4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91, P=0.01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正相关( r=0.270, P=0.011; r=0.226, P=0.035);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结节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均无关(均 P>0.05)。 结论:肺部转移性腺癌非典型MSCT多表现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含气支气管征及晕征/磨玻璃影,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多表现为空泡/空洞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肺部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8例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和黏液性囊腺瘤(MCN)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探讨其对外科治疗策略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CN或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误诊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包括71例SCN,26例MCN和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变75.5%位于胰体尾部,89.8%表现为单囊,其中44.9%囊壁强化,39.8%囊内有实性成分,38.8%囊内出现分隔,14.3%囊壁钙化。CT和MRI总的诊断正确率为36.7%(36/98),诊断模糊率为28.5%(28/98),误诊率为34.7%(34/98),CT和MRI高估性误诊率分别为23.0%(14/61)和29.7%(11/37)。其中CT诊断正确率为31.1%(19/61),MRI诊断正确率为45.9%(17/37),两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正确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且接近1/4的患者因高估性误诊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因此,胰腺囊性肿瘤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胰腺癌组织影像学表现,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并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后显示病灶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胰腺肿大,胰腺内部出现低密度影;多层螺旋CT可清晰的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多层螺旋CT确定胰腺癌Ⅰ期24例,Ⅱ期30例,Ⅲ期30例,Ⅳ期22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胰腺癌Ⅰ期25例,Ⅱ期29例,Ⅲ期31例,Ⅳ期21例,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27、0.023、0.023,0.029,均 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0.56%,敏感度为90.56%,特异度为0.00%。 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可获得准确的肿瘤位置、解剖结构及浸润情况,对评估胰腺癌T分期意义重大,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腋窝淋巴结负荷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高淋巴结负荷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 6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组和非HNB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的影响因素,建立MSCT对HNB的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HNB的最佳界值,采用 Kappa检验评价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2 620例患者中,HNB患者16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MSCT最大异常淋巴结长短径之比、最大异常淋巴结门情况及最大异常淋巴结实质与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异常淋巴结的患者,MSCT诊断有1枚、2枚、3枚、≥4枚异常淋巴结患者为腋窝HNB状态的 OR值分别为3.305、9.379、126.163和780.953。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5.4%,准确度为94.5%。 Kappa检验显示,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629, P<0.001)。 结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为标准可以帮助临床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HNB状态,使部分患者免除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定量CT腰椎骨密度测量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与AP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的两个SNP位点E1317Q(rs1801166,G>C)和D1822V(rs45952,A>T)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74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103例)、骨量减少组(114例)和骨质疏松组(157例)。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8排螺旋CT机测量骨密度;记录临床和骨代谢指标;应用毛细管电泳和片段分析(SNaPshot)技术对2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系统中测定AP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PC基因rs1801166和rs4595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rs1801166位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的基因型分布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在不同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rs45952位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s1801166位点野生型和突变型间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s45952位点野生型和突变型间血钙、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AP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s1801166和rs45952位点位点野生型的AP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突变型( P均<0.05)。 结论:APC基因变异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骨代谢指标显著相关,并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