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大黄提取物对银屑病小鼠P物质及其神经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物质(SP)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皮肤SP、NK-1R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血液SP、皮肤、NK-1R蛋白表达;随后分析SP、NK-1R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与银屑病模型组比较,所有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小鼠皮肤SP、NK-1RmRNA表达,血清SP、皮肤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组、阿瑞匹坦胶囊组比较,1 g/kg大黄组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土大黄组(1 g/kg)比较,土大黄组(2、4 g/kg)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土大黄组(2 g/kg)(P>0.05)、土大黄组(4 g/kg)(P<0.05).结论:土大黄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及其NK-1R受体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不亚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阿瑞匹坦胶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浆基质制品的前世今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浆基质制品生物活性良好,因其来源于自身,少见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领域。随着生物医学及材料学的发展,血浆基质制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制备方式、产物特征、生物学性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总结过往研究,系统介绍了血浆基质制品的发展演化历程、理论基础、产物特性及具体成分,并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将骨髓细胞分为对照组、蔓荆子组、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蔓荆子组的给药浓度为0.01 mg/ml和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给药浓度为0.001 mg/mL,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细胞经1 Gy照射。使用酶标仪检测细胞活力,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道检测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FITC和藻红蛋白(PE)通道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 n=5)、照射组( n=5)和蔓荆子+照射组( n=5)。对照组小鼠进行假照射(0 Gy),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小鼠进行一次性2 Gy全身照射。将蔓荆子提取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为500 mg/ml的蔓荆子溶液,灌胃前用生理盐水稀释,蔓荆子+照射组小鼠于照射前给予蔓荆子提取物(400 mg/kg)0.2 ml,连续给药7 d,照射后10 d处死小鼠。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检测骨髓造血细胞内ROS水平、人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和磷酸化的p38(pp38)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 结果:(1)体外细胞实验:与照射组比较,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骨髓细胞活力明显提高(585 485.00±37 335.80对460 384.55±53 786.37),ROS水平降低(12 260.67±232.34对17 969.67±467.24),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28.97±0.32)%对(35.33±0.3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45、18.950、23.161,均 P<0.01)。(2)体内实验:与照射组相比,蔓荆子+照射组小鼠的BMNC数量[(23.34±3.01)×10 6个/只对(16.73±2.57)× 10 6个/只]、白细胞数量[(2.80±0.35)×10 9个/L对(2.21±0.24)×10 9个/L]、红细胞数量[(10.54± 0.51)×10 12个/L对(9.68±0.26)×10 12个/L]、血小板数量[(339.80±49.42)×10 9个/L对(289.40±54.08)× 10 9个/L]和血红蛋白含量[(139.20±3.66)g/L对(129.20±3.87)g/L]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82、2.824、2.999、1.376、9.739,均 P<0.01)。与照射组比校,蔓荆子+照射组小鼠造血祖细胞的数量[(34 916.03±697.36)个/只对(26 388.04±241.78)个/只]和百分比[(29.83±4.32)%对(22.76±2.20)%]升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2 074.00±23.12)个/只对(929.40±166.52)个/只]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423、9.171、3.175,均 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的ROS水平下降[(7 750.20±589.05)对(8 515.20±1 036.46),(9 360.20±831.97)对(10 291.40±76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35、1.839, P=0.189、0.103);造血干/祖细胞中γH2AX的表达降低(693.20±4.82对751.60±32.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4, 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pp38表达降低(1 181.20±11.28对1 183.60±49.70, 1 411.20±50.25对1 424.40±8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05、0.765, P=0.014、0.310)。 结论:蔓荆子提取物通过降低造血细胞的氧化应激和抑制造血干细胞内的DNA损伤来达到辐射防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弹性假黄瘤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9岁。因右眼反复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于2020年6月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近6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眼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平均每月发作3~4次,每次发作持续约0.5 h后自行缓解,就诊前1 d再次发作,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眼部和神经系统症状,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2、14.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视网膜动脉呈白线状(图1A)。我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及颞下视网膜动脉略纤细,未见血管白线,右眼鼻上及黄斑区偏下方视网膜轻度发白;双眼视盘周围环绕不规则棕褐色条纹,并呈放射状向周边视网膜延伸;左眼后极部较多黄白色颗粒样病灶(图1B,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视盘周围放射状斑驳样荧光条纹,视网膜动脉充盈略延迟,视盘边缘可见视网膜分支动脉与睫状后动脉之间两条吻合支(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黄斑旁中心视网膜内核层局限性条带状中强反射(图1E)。全身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颈部较多淡黄色扁平丘疹(图2)。追问病史,患者自20余岁即出现这些皮疹,其胞姐也有类似的颈部皮疹。请皮肤科会诊并行皮肤活检,诊断:弹性假黄瘤(PXE)。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C6~C7段多处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右锁骨下动脉有斑块。修正诊断:右眼不完全性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双眼血管样条纹、PXE。予以静脉输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血液循环,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定期于眼科及神经科复查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茶对风湿病及其共病的补充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茶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感染、抗胶原酶、抗纤维化、促进骨生成等作用。茶能降低普通人群功能性残疾及全因死亡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病有补充治疗作用,对风湿病的共病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代谢综合征、血糖、血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及感染或有降低发病风险、改善疾病本身或预后的作用。在戒烟、禁酒、避免饮用温度过高茶的前提下,适度增加每日茶的摄入对风湿病及其共病不无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雷公藤多苷片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雷公藤多苷片是雷公藤根茎提取物[1],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如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生物碱具有多种信号通路活性.临床试验(NCT01613079)显示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2].由于雷公藤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已被用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癌症、克罗恩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近年来,雷公藤多苷片已被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在临床上显示出更多的应用潜力[3].然而,雷公藤多苷片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腹泻、生殖毒性、肾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与血液循环系统相关问题[4],尤其是肝损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瓜蒌皮提取物对冠心病模型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基于冠心病(CHD)大鼠模型和代谢组学探讨瓜蒌皮改善CHD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结合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复制CHD大鼠模型,比较瓜蒌皮给药后模型动物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心脏病理变化,通过LTQ-Orbitrap-MS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瓜蒌皮对CHD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并应用HMDB数据库及MetaboAnalyst在线通路富集工具进行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检测不同组别大鼠粪便和血清中胆汁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CHD大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K、LDH、cTnⅠ、CK-MB)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hs-CRP)均显著上升,瓜蒌皮提取物给药后可显著改善CHD大鼠的心肌损伤和炎性浸润.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表明CHD大鼠粪便中总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游离胆汁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大鼠,瓜蒌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总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的粪便排泄.CHD大鼠血清中总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游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瓜蒌皮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液循环中总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的水平.增加胆汁酸粪便排泄和降低血液循环胆汁酸水平有助于改善CHD,维持适当的胆汁酸代谢是瓜蒌皮改善CHD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气滞血瘀证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气滞血瘀证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气滞血瘀证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巴曲酶组(42例)和联合银杏叶组(42例).巴曲酶组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在巴曲酶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统计两组治疗10 d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听力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联合银杏叶组总有效率高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恶心呕吐、耳鸣、耳闷胀感、眩晕评分及血清纤维蛋白原(serum fibrinogen,FIB)、血小板因子(platelet factor,PF)水平、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细胞比容(hemocyte volume,HCT)、听力阈值、听力损失评分降低,联合银杏叶组低于巴曲酶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partial thrombin active time,APTT)延长,联合银杏叶组长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银杏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巴曲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气滞血瘀证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提高其听力,疗效较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及防治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粘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手段可通过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抗纤维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发挥防治作用.但目前部分防治方案尚缺少实验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下一步应重视通过体内外实验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突发性耳聋(SD)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20例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倍他司汀,治疗组用GBE和倍他司汀治疗.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疗效,记录SD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测听阈,测免疫细胞(CD3+、CD4+和CD8+比例、CD4+/CD8+值),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治疗组SD伴随症状眩晕和耳鸣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1~3kHz范围之内的听阈、CD8+比例、HBV、LBV、PV、hs-CRP、IL-6浓度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3 kHz范围之内的听阈、CD8+比例、HBV、LBV、PV、hs-CRP、IL-6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和CD4+比例、CD4+/CD8+值高于治疗前,治疗组CD3+和CD4+比例、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BE联合倍他司汀对SD患者的疗效较倍他司汀更优,促进眩晕和耳鸣SD症状消退,能够降低听阈,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减轻血液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