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脂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孕妇脂血标本生化检验时的影响及处理效果,分析高脂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高脂血症孕妇102例纳入高脂血症组,同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102例纳入健康组.将观察组血液标本采取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对比标本处理前后生化检验指标血肌酐(Cr)、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空腹血糖(FB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对比两组不良母婴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脂血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脂血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标本处理后Cr、ALP、CK-MB、FBG、AST和ALT水平均较处理前降低,且血TC、TG、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高脂血症组(23.5%)高于健康组(6.9%)(P<0.05),但不同孕期诊断高血脂症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脂血检测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特异性57.2%、敏感度90.3%,孕妇血脂水平与母体、胎儿不良结局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01).结论:孕妇脂血对其他生化检验项目均有影响,采用低温离心再处理有一定效果.存在脂血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土大黄提取物对银屑病小鼠P物质及其神经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物质(SP)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皮肤SP、NK-1R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血液SP、皮肤、NK-1R蛋白表达;随后分析SP、NK-1R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与银屑病模型组比较,所有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小鼠皮肤SP、NK-1RmRNA表达,血清SP、皮肤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组、阿瑞匹坦胶囊组比较,1 g/kg大黄组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土大黄组(1 g/kg)比较,土大黄组(2、4 g/kg)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土大黄组(2 g/kg)(P>0.05)、土大黄组(4 g/kg)(P<0.05).结论:土大黄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及其NK-1R受体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不亚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阿瑞匹坦胶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揭示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谱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所揭示的感染谱特征,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的血液病患者64例。用mNGS方法检测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或疑似致病的病原体。结果:共对64例allo-HSCT患者进行了97份样本的mNGS检测。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溶血葡萄球菌(19例次)和人葡萄球菌(14例次),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8例次);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细环病毒(分别为35、22和23例次);真菌中最常见的为球形马拉色菌(14例次)和近平滑念珠菌(8例次)。3例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均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患者。1例患者痰液中检测到口腔支原体,寄生虫未见。结论:mNGS可全面揭示血液病allo-HSCT后的感染谱,尤其对于少见和难培养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帮助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激活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激活在抗HIV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共206例,为HIV感染组,定期随访并收集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的血液标本;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格检查者52名,为健康对照组,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CD38 +和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浆HIV RNA载量。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结果:HIV感染组治疗前血浆IL-6、超敏CRP和TNF-α分别为(13.42±2.35) pg/mL、(4 012.46±1 012.35) μg/L和(51.78±11.32) μg/L,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4±0.78) pg/mL、(707.21±305.76) μg/L和(19.01±6.48)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56、16.79、13.45,均 P<0.001);启动ART后,HIV感染组IL-6、超敏CRP和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治疗后24个月恢复正常。HIV感染组治疗前CD3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56.00±65.32)/μL,HIV RNA载量为(4.467±4.244) lg拷贝/mL,两者呈负相关( r=-0.625, P=0.041)。HIV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的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5、6.84、2.57,均 P<0.050);治疗前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HIV RNA载量呈正相关( r=0.768, P=0.026)。HIV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的CD4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0、1.10、2.11,均 P<0.050)。 结论:HIV感染可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同时导致异常免疫激活,但随着ART的持续可逐渐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血细胞形态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性能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对比,白细胞总的预分类符合率达97.97%,其中正常类型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96%,总的异常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87%。(2)AI阅片机专家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对比,各种白细胞类型及有核红细胞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有核红细胞、恶性细胞均 r>0.90,反应性淋巴细胞 r=0.85),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定义的白细胞阳性血涂片标准,AI阅片机对白细胞异常标本具有与人工镜检同等的筛查能力。(3)对5种恶性血液病中有较大意义的白细胞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对比,AI阅片机对原始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84%,检出率均>9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40%。 结论:AI阅片机对外周血中各类型白细胞的预分类结果与专家审核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和检出率均较高,与人工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为恶性血液疾病的筛查提供了高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原发性痛风大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一原发性痛风大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与疾病有关的新的基因突变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一典型痛风家系(4代35人,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收集血液标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软件分析比对,筛选出变异序列及相关突变位点。同时在家系及正常对照中进行检测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基于测序结果,进行高级信息学分析,在PLAA基因第8外显子附近靠近5′端筛选出致病杂合突变1040-8 A>G;验证结果显示,该家系中所有痛风患者均有1040-8 A>G位点的杂合突变,而该家系的非痛风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突变可能影响PLAA的基因表达,但不影响PLAA mRNA的结构。结论:PLAA基因1040-8 A>G突变在家系中存在与患者共分离,新发现的PLAA基因可能为痛风的一个致病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 - 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和云南省各州(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年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特征及血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9 - 2021年云南省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 408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发病数从2019年的321例增加至2021年的701例,发病率从2019年的0.68/10万增加至2021年的1.50/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9月(85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昆明市(483例)、曲靖市(379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81例),共占总病例数的81.18%(1 143/1 40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 ~ < 70岁,占89.70%(1 263/1 408);男性958例、女性450例,男女性别比为2.13 ∶ 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02%(1 183/1 408)。2019 - 2021年云南省共监测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血清26 280份,血清学检测阳性572份,阳性率为2.18%(572/26 280)。共从全省医院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169株,其中羊种3型155株、羊种1型14株。结论:2019 - 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夏秋季高发,发病人群主要为青中年男性农民,应加强高发季节重点人群的疾病监测与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croRNA-4429水平高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疗预后良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croRNA-4429(miR-4429)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患者血液标本309例[化疗前(T0),化疗1个周期后(T1)和化疗2个周期后(T2),每时间点各1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2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根治性放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03例NSCLC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0%、45.63%和34.95%。生存组T1-miR-4429和T2-miR-4429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14和0.77±0.11,高于死亡组T1-miR-4429(0.60±0.06)和T2-miR-4429(0.6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69、6.997, 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miR-4429与NSCLC生存预后呈线性关系。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均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P<0.05)。由TNM分期、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C-index为0.713。 结论:T2-miR-4429表达水平高提示NSCLC生存预后不良风险低。由TNM分期、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可辅助评价NSCLC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程序性死亡因子-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男性,50岁,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因CNS DLBCL复发,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女性,44岁,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接受第13次治疗后,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圳市2018年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和基因分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8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毒株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采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基因型别鉴定。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登革病毒 E基因序列,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流行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 结果: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深圳市累计报告登革热234例,发病率为1.87/10万,本地病例144例(61.54%),输入病例90例(38.46%),以东南亚国家及深圳市周边城市输入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8月至11月,共202例(86.32%)。以20~50岁中青年患者为主(195例,83.33%)。登革病毒1型(dengue virus type 1,DENV-1)占86.01%(166/193),登革病毒2型(dengue virus type 2,DENV-2)占10.36%(20/193),登革病毒3型占2.59%(5/193),登革病毒4型占1.04%(2/193),且本地病例均为DENV-1感染。24株DENV-1毒株与HAWAII45毒株 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4.6%,氨基酸同源性为96.6%~97.2%。其中23株为基因Ⅰ亚型;1株为基因Ⅳ亚型,为深圳市首次报道的输入性病例。6株DENV-2毒株与国际标准株NGC株 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1%~93.9%,氨基酸同源性为97.0%~97.8%。其中2株为Cosmopolitan亚型;4株为Asian Ⅰ亚型,为深圳市首次报道。 结论:2018年深圳市登革热流行具有本地传播与输入传播并存的特点,主要流行为DENV-1,推测主要流行株由东南亚国家及深圳市周边城市输入,应加强关注出现地方性登革热流行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