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miR-155、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预后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微小RNA-155(miR-155)、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AMI组(n=129),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80).比较两组血清miR-155、IL-17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血清miR-155、IL-17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以及患者出现死亡等事件为预后不良,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IL-17水平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的血清miR-155、IL-17、CK、CK-M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患者血清miR-155、IL-17与CK、CK-MB、LDH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83)、有高血压病史(OR=1.687)、有糖尿病史(OR=1.740)、miR-155水平高表达(OR=2.312)、IL-17水平升高(OR=1.966)、CK水平升高(OR=2.098)、CK-MB水平升高(OR=2.067)及LDH水平升高(OR=2.300)均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55、IL-17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865、0.964,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miR-155、IL-17水平呈高表达,与心肌酶谱和预后情况密切相关.miR-155、IL-17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重要亚型.IMNM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伴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肌酶谱的显著升高.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间质性肺病和心肌受累等骨骼肌外表现.自2003年首次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以来,IMNM逐渐被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所认识.IMN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的小样本调查中,IMNM的发病率为0.83/10万,患病率为1.85/10万;而在欧洲西班牙北部地区,抗HMGCR抗体阳性患者的IMNM发病率为0.6/10万,患病率为3/10万,目前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IMNM的患病风险因素包括易感等位基因如HLA-DRB1*11,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感染病毒感染等.诊断IMNM需要综合考虑肌肉受累症状、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肌酶谱水平和肌活检病理等检查结果.目前,IMNM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能采用利妥昔单抗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针对B细胞及其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过程,未来的研究可能揭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旨在系统介绍IMN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相关辅助检查,并探讨当前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IMNM的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 - 2020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未成年人布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入院的未成年人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感染科确诊的150例未成年人布病患者,按临床分型分成急性组125例、慢性组25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组及对照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结果:2016 - 2020年未成年人布病在同年总布病患者中占比分别为3.26%(37/1 136)、2.50%(28/1 119)、3.31%(36/1 088)、2.80%(35/1 250)、2.00%(14/701)。急、慢性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6∶1.00(78/47)、1.27∶1.00(14/11);学龄期患病率最高[35.2%(44/125),44.0%(11/25)],婴儿期最低[2.4%(3/125)、0(0/25)];3 - 6月最常见[52.8%(66/125)、44.0%(11/25)];分布在齐齐哈尔市较多[19.2%(24/125)、28.0%(7/25)];易感因素以牛/羊接触最多[89.6%(112/125)、96.0%(24/25)],急性组出现罕见感染因素即哺乳期患病1例。两组出现4种典型症状的分别有32例[25.6%(32/125)]、8例[32.0%(8/25)]。早期发热体温,急性组以高热最常见[41.2%(47/114)];在两组关节疼痛患者中,膝关节痛最常见[50.0%(36/72)、60.0%(12/20)]。急性组出现骨骼肌肉疼痛比例高于慢性组(χ 2 = 4.57, P = 0.033),而慢性组出现乏力和关节疼痛比例均高于急性组(χ 2 = 4.49、4.41, P均< 0.05)。布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57.3%(86/150),急性组占49.3%(74/150),慢性组占8.0%(12/150),其中感冒最常见,占38.0%(57/150)。急性组血培养阳性者比例(38.4%,48/125)明显高于慢性组(16.0%,4/25, χ 2 = 4.62, P = 0.038)。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CRP、LDH均较高( P均< 0.01)。 结论: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细胞、红细胞系、转氨酶、TP、ALB、心肌酶会发生显著变化,需定期监测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 n=40)、中剂量组( n=40)和高剂量组( n=40),采用不同剂量(分别为0.25、0.5、0.75 ml/kg)0.33%罗哌卡因进行局麻。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肌钙蛋白(cTnI)、心肌酶(CKMB)水平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结果:高剂量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持续时间长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 P<0.05);三组T 0、T 3时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T 1时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T 0时( P<0.05),低剂量组在T 1、T 2时DBP、SBP、HR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的总并发症率为5.0%,显著低于中剂量组(20.0%)和高剂量组(25.0%)( P<0.05);给药后低剂量组的血清cTnI、CKMB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 P<0.05)。 结论:三种剂量罗哌卡因均能满足手术需求,但低剂量的罗哌卡因对生命体征具有稳定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中央核肌病临床基因型分析及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中央核肌病的临床表型、转归及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中央核肌病9例患儿的临床、病理和基因检测资料,随访8个月~8.6年[(4.4±3.1)年]。结果:1.临床表型: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出生1 d~10岁。8例以肢体无力或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1例因体检发现血清肌酸肌酶升高就诊。体格检查示患儿均存在骨骼肌无力,其中4例伴颜面肌受累。6例患儿接受随诊,其中4例运动功能无显著下降,2例改善;随诊患儿均无显著心脏受累;4例出现脊柱侧弯。5例接受肺功能检测,其中2例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2.基因型:接受检查的8例中4例诊断明确,其中2例 DNM2基因新生变异c.1893+1G>A、c.1856C>T(已报道致病变异),1例 RYR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044C>G和c.6823G>A, 1例 TTN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106_2107insAAGCTGTA、c.107377+1G>A(已报道致病变异)。 结论:中央核肌病病程相对静止,易累及颜面肌,较少累及心肌。新发现中央核肌病相关基因变异位点4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疗效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 99Tc m-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心绞痛(CMVA)疗效的价值。 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临床诊断为CMVA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检查,测量心肌灌注缺损程度(SDS)、心肌灌注缺损面积(SRS)和心肌灌注缺损改善程度(SIS),并评估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外周阻力(TPR)、左室做功指数(LVWI)和心肌耗氧量(MVO 2)]等。 结果:治疗后,尼可地尔组的SDS、S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I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心肌灌注异常显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 2=4.976, 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加拿大心脏协会(CCS)分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1);血清cTnI、CK-MB、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BP、DBP、HR、LVWI、MVO 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1),SV、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 结论:腺苷负荷 99Tc m-MIBI SPECT能够有效评价尼可地尔对CMVA的疗效,尼可地尔能够改善CMVA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和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肌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引起急性肾脏损伤,并发心肌炎者临床较少见,个案报道提示合并心肌炎的患者预后较差。本例患者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呈阴性,恢复期发生了血清学转换,并发心肌炎。尽管心肌酶谱(包括肌钙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等指标明显升高,但患者缺乏典型心肌炎临床症状,予以抗病毒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营养心肌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其间心肌炎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VEGF、RDW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GF、RDW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价值。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VEGF、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发热持续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VEGF、RDW与CK-MB、cTnI呈正相关(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VEGF、RDW、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均 P<0.05)。VEGF联合RDW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明显高于VEGF、RDW单独预测(均 P<0.05)。 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VEGF、RDW水平升高,与心肌酶谱指标呈正相关,在预测心肌损害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栓心脉宁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2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心脉宁片治疗,2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54%(45/52)]高于对照组[67.31%(35/52)](χ 2=4.99,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67.23±9.52)μmol/L]高于对照组[(60.49±9.71)μmol/L],内皮素(ET)[(53.12±7.28)ng/L]低于对照组[(61.25±8.36)ng/L]( t=3.57、5.28,均 P < 0.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9.51±6.37)μg/L]、C反应蛋白(CRP)[(4.13±1.02)mg/L]、白细胞介素6(IL-6)[(19.43±2.57)μg/L]均低于对照组[(51.37±7.28)μg/L、(5.62±1.15)mg/L、(26.16±3.19)μg/L]( t=8.84、6.99、11.84,均 P < 0.001);观察组心肌酶(CK-MB)[(30.18±5.89)U/L]、心肌肌钙蛋白(cTn)[(7.32±1.12)ng/L]均低于对照组[(41.74±6.76)U/L、(9.63±1.45)ng/L]( t=9.29、9.09,均 P < 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酶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建立一种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MM型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自主建立一种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自动化测定肌酸激酶MM型(CK-MM)同工酶的方法。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正常新生儿干血斑样本998份,同期就诊的经基因和临床确诊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干血斑样本75份,采用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K-MM含量。分析该检测方法空白限、交叉反应率、回收率、精密度、钩状效应等性能,并评价其临床符合性。结果:该方法空白检测限和检测限分别为17.4和39.3 ng/ml,对肌酸肌酶MB型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BB型同工酶(CK-BB)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2%和0.02%。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回收率为100.32%(95.4%~103.5%),在<50 000 ng/ml的范围内无钩状效应出现。新生儿干血斑CK-MM为(27.1±1.0)ng/ml,DMD干血斑CK-MM为(3 720.0±300.5)ng/ml。DMD干血斑CK-MM和血清样本CK活性相关性良好( r=0.91, P<0.001),临床符合性好。 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的定量测定CK-MM的方法,可满足临床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