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对包皮环切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对包皮环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 年8 月至2023 年11 月在我院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予包皮环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予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干预(术前1d给予耳穴压豆,术后给予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未采取任何干预前、术前30 min、术后24 h、术后10d焦虑评分,以及术后24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睡眠觉醒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30 min、术后24 h、术后10d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睡眠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在包皮环切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睡眠健康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种多维的睡眠-觉醒模式,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现有研究发现睡眠健康不仅与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心血管风险等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会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既往睡眠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的识别与治疗,而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属性关注较少.本文回顾了睡眠健康现有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睡眠健康的定义、测量工具以及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以期唤起对睡眠健康的全面认知,为我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分析,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n=28,常规治疗).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下边界振幅在治疗24 h、睡眠觉醒周期及总评分在治疗72h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8h和72 h,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部功能,降低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 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 36 篇文献,包含 2 706 例受试者,涉及 5 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 与 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 与 RT(SMD=23.39,95%CI=14.67~32.02),PTE 与 AE(SMD=14.86,95%CI=4.64~36.40),PTE 与 CT(SMD=12.11,95%CI=7.62~16.59),RT 与 ME(SMD=-27.61,95%CI=-40.49~-14.73),RT 与 CT(SMD=-11.28,95%CI=-20.86~-1.70),ME 与 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 6 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 4~5 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 3 h内进行运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肾安神"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fNIRS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补肾安神针刺法对围绝经期失眠(perimenopausal insomnia,PMI)患者前额叶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40例P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穴取百会、照海、申脉、肾俞、三阴交、安眠、太溪,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2周;药物组口服佐匹克隆片,每次7.5 mg,每晚1次,治疗2周.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20名设为健康组,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基线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NIRS)数据,分析针刺对PMI患者前额叶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PMI患者额叶的前运动皮层区(BA6)的氧合血红蛋白(HbO)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背外侧前额叶区(BA9)、双侧额极区(BA10)的HbO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两组PMI患者额叶的前运动皮层区(BA6)的HbO浓度较前明显降低(P<0.05);双侧前额叶额极区(BA10)、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BA9)、腹外侧前额叶区(BA44、BA45)的HbO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刺组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BA9)激活显著(P<0.05).结论 该研究为围绝经期失眠的过度觉醒假说提供了影像学依据,证明了前额叶在睡眠觉醒过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补肾安神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脑功能机制,为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预防应用0.1 mg/kg和0.15mg/kg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进行预防性镇痛,对照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静脉注射,观察组羟考酮0.15 mg/kg进行静脉注射.记录2组患者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静态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胸腔镜手术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相关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和6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术后24 h 2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觉醒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0.1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觉醒阈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机制包括解剖和非解剖因素,觉醒阈值是其中重要的非解剖因素。目前评估因觉醒而增加的呼吸努力是测定觉醒阈值的主要方法,侵入性的会厌或食道测压是金标准,而非侵入性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和多导睡眠监测通气信号转换法也被广泛应用。觉醒阈值有望成为OSA重要的评价指标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对于实现OSA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SA觉醒阈值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睡眠相关颈肌阵挛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颈肌阵挛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20年1—8月收治的31例颈肌阵挛患者,分析颈肌阵挛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对所有患者均行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2例(71%),女性9例(29%),平均年龄27.8岁。颈肌阵挛最常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 n=8),其次为癫痫( n=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n=4)、焦虑抑郁状态( n=3)和打鼾( n=3)等。共监测到555次颈肌阵挛,89.5%(497/555)的颈肌阵挛发生于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REM睡眠期颈肌阵挛指数(5.8)明显高于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颈肌阵挛指数(0.2)。48.3%(268/555)的颈肌阵挛伴随脑电觉醒,0.7%(4/555)致患者清醒,2.7%(15/555)伴随肢体动作。 结论:睡眠相关颈肌阵挛多见于REM睡眠期,可出现在有睡眠障碍性疾病及癫痫的患者。颈肌阵挛的生理或病理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钟基因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物钟基因在哺乳动物组织器官中普遍存在,它不仅可以使机体自身的节律与外界环境的昼夜节律保持同步,使生物体的日常行为节律得到优化,而且还参与调控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包括睡眠-觉醒周期、体温、进食行为、免疫功能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在风湿性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将就生物钟基因进行概述,同时对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