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年龄相关因素对屈光手术选择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与屈光手术相关的材料、设备及技术飞速发展,选择行屈光手术摘掉眼镜的人数与日俱增。而不同年龄段人群行屈光手术的需求和效果不同,如何提升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屈光手术的长期满意度,应是屈光手术医师关注的重点。年龄相关因素不仅是屈光手术方式选择及其设计方案的重点考量因素,也是术前沟通、宣传教育及术后随访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和论述年龄相关因素对屈光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强调关注年龄相关因素并个性化选择屈光手术方式,强化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眼健康教育,是屈光手术获得长期理想术后视觉质量,提升屈光不正患者屈光手术后全生命周期满意度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质量与效果.方法:分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管理模式优化、档案管理流程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增进和持续提升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制定针对性措施;基于管理机制及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档案管理质量、档案查阅效率、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和创新能力6项二级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下的18项三级指标构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措施实施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评分.结果:实施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各项措施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综合评价得分为3.65分,实施后综合评价得分为4.9分.实施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后,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得分中位数分别为0.63(0.40~1.50)分和0.25(0.13~0.50)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22,P<0.05).结论: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提高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质量与效果,为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决策、质量控制管理、维修管理、报废处置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多维度评估CT设备应用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从多维度对CT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及运行状况价值评估,量化医疗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效益分析等,以助力医院掌握CT设备运行状况.方法:从真实世界数据角度出发,收集2015-201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在用的5台CT设备(分别编号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近4年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计量、性能数据,A型、B型和C型均为进口CT设备,其中A型、B型两台型号相同;D型和E型均为国产CT设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配各数据的权重,形成有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结果:层次权重分配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42<0.1,满足一致性检验.A型、B型、C型、D型和E型5台CT设备的综合价值评分分别为68.10分、30.35分、39.50分、60.99分和39.76分.使用不同环境的A型、B型两台相同型号进口CT存在明显差异.D型国产CT设备得分高于B、C两型号进口CT.结论:在适宜的使用环境下,国产CT设备可以替代进口设备.AHP可运用于CT设备的价值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下的综合物资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综合物资管理系统,以满足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下的物资同质化和精细化管理需求.方法:通过系统性梳理医院物资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及环节,采用Java编程语言、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设置医疗设备综合管理平台模块、物资管理系统各环节流程模块及权限管理模块,构建公立医院综合物资管理系统,确定各组成模块之间的信息调用、相互衔接和制约机制,对医院物资的动态实时使用数据和状态进行统一监管.对比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前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医院物资同质化与精细化管理效果.结果:公立医院综合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医院物资全生命周期覆盖,各业务模块间的协同性和系统运行流畅,实现医院物资基础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以及跨院区物资的同质化、精细化和一体化管理.系统应用后不同院区之间实现无缝实时数据对接,临床科室物资平均领用时间较系统应用前缩短2 h,物资出入库数据、消耗数据与库存数据审核效率提升30%,物资全流程回溯差错率降低至0.2%.结论:公立医院综合物资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医院多院区运行中物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物资管理的同质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成本管控视角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模式粗放、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A医院基于成本管控视角,探索医疗设备管理的有效路径: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购置决策与成本管理相融合,优化采购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一物一码的全链条数据管理,强化效益分析,严格执行报废流程;通过优化关键流程,提升医疗设备成本管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战略目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探讨其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方法: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由基础层、接入层、服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架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选取2021-2022年石家庄平安医院临床在用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将2021年期间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常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方案(简称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将2022年期间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简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和相关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结果: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质量、控温效果、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分别为(89.37±3.48)分、(93.53±4.26)分、(0.13±0.04)分和(0.11±0.03)分,管理质量和控温效果平均评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4、14.850、11.266、24.593,P<0.05);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使用管理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9±6.62)分、(96.82±5.87)分和(95.34±5.14)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4、19.549、33.694,P<0.05).结论:应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质量,提升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控温效果,提升相关使用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加强医疗设备的合法、合规、合理使用,进一步引导医疗行为的合理化.方法 利用物联网+图像分析技术,采集医疗设备真实的运行数据,建立医疗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库.结合设备"全生命周期"的12大关键环节和8+6管理制度框架,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效益、效果进行精益管理.结果 实现了医疗设备提质增效、降本控费,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结论 创新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为医院设备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概率犹豫模糊集的麻醉设备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基于概率犹豫模糊集(HPFS)构建麻醉设备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探讨其在麻醉设备安全运行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全生命周期安全和管理安全为重要风险评估维度,构建麻醉设备安全运行风险指标体系,采用HPFS和层次-优劣解距离法进行风险量化分析,制定安全自查和风险控制处理策略.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设备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手术治疗中共使用16台麻醉设备,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使用的10台麻醉机采用常规风险控制模式,观察组使用的12台麻醉机(含对照组中使用的6台和新增6台)采用风险评估控制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内麻醉设备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麻醉医护人员对潜在安全风险知晓率和麻醉设备故障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发生麻醉设备操作不当、麻醉用量不合理、相关感染和记录缺失风险事件例数分别为4例(占5.3%)、0例(占0%)、1例(占1.3%)和1例(占1.3%),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8、4.110、6.857、4.754;P<0.05);观察组麻醉设备操作的医护人员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安全使用、管理意识和故障判定能力平均评分分别为(96.27±3.93)分、(94.31±2.69)分、(91.82±1.94)分和(84.97±4.3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6、5.322、5.541、5.942;P<0.05);两组设备操作设置、麻醉气路、麻深监测、阈值报警及其他故障的总次数分别为90、37、25、316和125次,观察组的故障发生率分别为30%(27/90)、35%(13/37)、28%(7/25)、22%(69/316)和39%(49/12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28.800、6.541、9.680、200.532、11.664;P<0.05).结论:基于HPFS的风险评估模式,能够降低麻醉设备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麻醉医护人员安全风险控制意识,改善麻醉设备临床运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智能运维管理模型构建及其在骨科设备仪器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构建智能运维管理模型,探讨其在医院骨科设备仪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建立显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系统架构构建智能运维管理模型,实现医院骨科设备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选取2021-2022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临床在用的12台设备仪器,以智能运维管理模型应用时间为研究节点,分别采用智能运维管理模型(简称智能管理模式)和传统设备仪器管理模式(简称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设备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管理期间设备仪器使用情况、设备仪器的消毒灭菌和治疗效果评分情况.结果:采用智能管理模式的12台设备692次使用记录中设备仪器异常损耗率和故障发生率分别为3.32%(23/692)和1.30%(9/692),均低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88、13.656,P<0.05);采用智能管理模式的设备仪器清洗、灭菌、消毒和包装平均评分分别为(93.17±2.08)分、(94.68±1.92)分、(93.11±2.19)分和(95.37±3.04)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9、11.338、4.277、9.198,P<0.05);采用智能管理模式管理的间歇性压力波治疗仪、关节康复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冷敷机、骨伤治疗仪、注射泵、输液泵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治疗效果平均评分分别为(92.14±1.19)分、(91.15±2.82)分、(93.61±1.94)分、(89.28±3.94)分、(90.06±1.25)分、(90.47±1.31)分和(88.74±3.82)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5.883、19.049、7.925、17.582、19.197、9.501,P<0.05).结论:智能运维管理模型应用于医院骨科医疗设备管理,可有效提升设备仪器管理质量和效果,提高设备仪器使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UDI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智慧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UDI)体系为基础,设计基于UDI编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智慧管理平台.方法 基于UDI编码和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融合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平台等先进架构理念和技术,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和Kubernetes编排加Docker容器化技术,基于SpringCloud+Mybatis框架、使用Java语言、应用B/S架构,设计协同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平台支持多端多场景融合使用场景,医院、注册人和监测中心三方协同联动,实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信息化精准快捷上报.结果 基于UDI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已收集不良事件及注册人采取的控制措施6例.该平台可实现不良事件高质量数据采集、多方信息精准推送、产品异常快速调查、企业控制措施快速反馈,有效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的准确性和风险发现、报告、处置、反馈的效率,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全场景闭环智慧管理.结论 该平台实现多家哨点单位由原始手工填报向信息化收集重点监测数据的转变,还可以推广到所有类别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场景中,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