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对工作人员戒烟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对工作人员吸烟及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于2023年10—11月,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144家党政机关,通过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单位知情人及所有吸烟工作人员开展调查。主要调查指标包括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前后吸烟人数以及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措施,回收知情人问卷144份,全部纳入分析;回收吸烟者问卷1 776份,有效问卷1 716份。使用SAS 9.4进行 χ 2检验和log-binomial回归分析。 结果: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后,吸烟工作人员的比例从8.81%下降到6.70%( χ 2=63.23, P<0.001)。被调查机关所在城市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规定( OR=2.301 ,95% CI:1.433~3.694)、有惩罚机制( OR=1.219 ,95% CI:1.124~1.322)、开展戒烟大赛活动( OR=1.865,95% CI:1.234~2.818)、报销戒烟药物费用或提供戒烟药物( OR=2.210 ,95% CI:1.002~4.874)是工作人员戒烟的促进因素(均 P<0.01);吸烟领导人数( OR=0.858 ,95% CI:0.807~0.913)和吸烟工作人员的吸烟年限( OR=0.932 ,95% CI:0.918~0.946)是工作人员戒烟的负面影响因素(均 P<0.001)。 结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吸烟工作人员戒烟,全面无烟的政策环境、有惩罚机制、开展戒烟大赛、报销戒烟药物费用或提供戒烟药物等活动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预测与危险因素控制效果模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和10.69%,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降低38.88%和52.73%。如吸烟或PM 2.5污染控制达标,到2030年相比于自然趋势发展可分别减少34.07万和27.34万死亡例数,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59%和0.52%。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2030年我国可避免52.59万例死亡,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44%。 结论:自然趋势下,2030年COPD死亡数和死亡率预计将比2015年高,但标化死亡率与过早死亡概率将下降。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可进一步降低COPD的负担,提示应加强控烟与大气污染治理等举措来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移动医疗在戒烟干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烟草流行形势严峻,已有的戒烟干预可及性低,大多数吸烟者并未获得有效的戒烟支持。移动医疗技术具有干预覆盖面广、节约成本、功能多样等优势,在控烟及临床戒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从移动戒烟的概述、类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了短信、网络及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戒烟干预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的控烟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球不同控烟措施应用场景下潜在的短期控烟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梳理全球控烟措施效果的模拟预测研究现状、理清不同控烟措施的实施场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提高烟草税、全面无烟环境立法、烟草包装健康警示、防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禁止烟草营销、提供戒烟帮助、开展控烟宣传活动(七大类控烟措施)不同应用场景下潜在的短期控烟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conLit、PsychINFO和CINAHL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有关控烟措施效果模拟预测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资料,采用R软件对七大类控烟措施不同应用场景下潜在的短期控烟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研究地点涉及16个国家,其中美国、墨西哥和意大利分别进行5、3和2次研究。纳入研究均选取了提高烟草税、全面无烟环境立法和开展控烟宣传活动措施,部分研究选取了防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措施(21项)、禁止烟草营销措施(20项)和提供戒烟帮助及烟草包装健康警示措施(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提高烟草税对不同年龄组的价格弹性影响不同,15~17岁组的价格弹性最大,为0.044(95% CI:0.038~0.051);工作场所全面无烟环境立法的潜在短期控烟效果高于对餐厅和室内其他公共场所;防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措施对 <16岁组的影响大于16~17岁组;其他控烟措施的实施力度越强,潜在的短期控烟效果影响越大。七大类控烟措施间比较发现,提供戒烟帮助的戒烟率增加幅度最大,为0.404(95% CI:0.357~0.456);防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表现为优时,对 <16岁组影响的吸烟率下降幅度、开始吸烟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0.292(95% CI:0.269~0.315)和0.292(95% CI:0.270~0.316)。 结论:通过Meta分析获得七大类控烟措施不同应用场景下潜在的短期控烟效果。从短期效果看,提供戒烟帮助将大幅度提高戒烟率,完全落实防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措施时将大幅度降低<16岁组的吸烟率和开始吸烟率,为我国和其他国家控烟措施模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烟草流行监测的发展及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烟草使用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主要的可预防危险因素,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连续动态的烟草监测可以为制定控烟策略和措施、评价控烟效果提供关键指标数据。WHO将烟草监测纳入控烟的重要内容并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提出相关履约要求。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控烟工作,特别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以来,烟草监测得到不断加强,2021年起,我国的烟草监测工作被WHO评为达到最高等级。本文主要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成人和青少年烟草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抽样设计、监测内容、关键指标定义和基于复杂抽样的数据加权进行阐述,并提出我国当前烟草监测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烟草流行专项调查数据的理解和利用、调查结果的比较以及今后我国烟草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十周年控烟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0周年后各类公共场所的实施效果,调查人群的烟草暴露和危害认知情况,为控烟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2和2021年天津市控烟调查。调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记录天津市各类公共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采用拦截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天津市≥15岁常住居民二手烟暴露和烟草相关知识数据。结果:2012-2021年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禁烟标志张贴率处于较高水平(100.0%),教育机构、政府办公机构上升至100.0%,出租车下降幅度较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交通等候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公交车的控烟宣传资料摆放率下降,其他场所均上升。除出租车外,其他调查场所在观察期间发现有人吸烟的现象均下降。非吸烟人群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从43.2%下降至26.6%。公众对吸烟导致中风的知晓率上升11.3%、导致心脏病、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7.7%和7.2%;二手烟导致成年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成年人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21.8%、22.1%、9.1%。结论:《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二手烟暴露情况得到改善,但禁烟场所的环境布置尤其是烟草危害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控烟宣传与监督执法,共创无烟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控烟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评估《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简称《条例》)修正案的实施成效,为各执法部门后续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执行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2017-2021年在上海市松江区14类公共场所中抽取110家场所作为监测点,采用现场观察法对监测场所进行连续5年控烟实施情况和效果的监测,并对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条例》修正案实施后,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吸烟情况出现率分别为30.9%、35.5%、27.3%、18.2%和14.5%,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14.535,P<0.001).不同年份场所禁烟标识和举报电话的张贴率均维持在98.0%以上,但场所控烟资料摆放率从2017年的76.4%下降至2021年的49.1%.2017-2021年调查对象对烟草危害知识的知晓率以"过滤嘴不可降低吸烟的危害"知晓率最低,知晓率为34.9%~56.5%;"被动吸烟不比主动吸烟危害小"知晓率最高,知晓率为64.6%~80.5%.场所工作人员对《条例》的总体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为95.0%和99.3%,场所外来人员对《条例》的总体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为89.2%和98.0%.结论《条例》修正案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实施获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控烟指标存在回落现象,需提高重视,做好长期宣传与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探讨其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方法: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由基础层、接入层、服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架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选取2021-2022年石家庄平安医院临床在用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将2021年期间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常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方案(简称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将2022年期间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简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和相关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结果: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质量、控温效果、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分别为(89.37±3.48)分、(93.53±4.26)分、(0.13±0.04)分和(0.11±0.03)分,管理质量和控温效果平均评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4、14.850、11.266、24.593,P<0.05);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使用管理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9±6.62)分、(96.82±5.87)分和(95.34±5.14)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4、19.549、33.694,P<0.05).结论:应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质量,提升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控温效果,提升相关使用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微博平台烟草信息的主题特征及情感倾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微博用户发布和公众关注的烟草信息的主题特征,并探究各类烟草信息的传播效果,为推动控烟信息的高效传播及效果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使用Python软件爬取微博用户发布的烟草信息,采用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共词矩阵分析.结果 经爬取、筛选后共获得6385条烟草信息.其中,烟草信息的关键词整体呈高异质性、广覆盖特征,其频次以"吸烟""抽烟"居多;正向情感的烟草信息关键词(68.71%)较负向情感(6.98%)多,其频次以"吸烟""二手烟"居多.结论 微博平台中烟草信息的网络生态整体较好,烟草相关内容占比较小,但具有较强的诱惑性和隐蔽性.相关部门应持续关注烟草流行词汇,并加强烟草危害和控烟法律的宣传,谨防负向情感的烟草信息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我国老年男性人群吸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男性人群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其吸烟率的影响,为完善老年男性人群的控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2020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纳入 60 岁及以上老年男性人群 3459人,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老年男性人群吸烟率的影响.结果:年龄越大,老年男性人群的吸烟率越低(β=-0.03,P<0.01),年龄对其吸烟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受教育程度(教育年限≥10 年)和年龄的交互项显著(β=-0.05,P<0.05),教育水平在老年男性人群年龄和吸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我国老年男性人群的年龄越大,吸烟率越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老年男性人群的吸烟率逐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率下降的幅度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未来的控烟政策应在加大对我国老年男性吸烟人群关注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针对性地设计控烟干预如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高龄老年人群,应考虑其特征设计更通俗易懂、可接受的控烟教育内容,提升控烟教育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